分享
2023年又谈笔墨.doc
下载文档

ID:1592738

大小:11.50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笔墨
又谈笔墨又谈笔墨 曾文明【摘要】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笔墨语言遭到来自各方的冲击,如何以现代的文化视野来理解传统的中国画笔墨等并进行合理演绎以促进中国画的发展,即如何在坚持中国画民族性的前提下,探索多种笔墨语言的可能性及有怎样的发展。本论文体现出年轻一代对中国画的理解与认识。【关键词】中国画;笔墨语言;多元文化:创新 怎样定义中国传统绘画?这就要追溯到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众所周知,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要求是传神,最基本的造型技法是笔墨。清代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一向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书画的专用术语,是对特定书画工具的操作方法,操作过程,操作效果的总称。用笔用墨的深浅、浓淡、干湿、提按、强弱、繁简,不仅是笔墨本身,更是画家情感表达的载体。笔墨所具有的特性具备了中国人审美的需要,具备了中国文人精神意识活动形式物化的需要。事物都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产生着变化,事物正是这样才显得丰富。虽然“笔墨”问题是中国画的老问题,也可以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是,中国画笔墨所具备的本质特性及作为中国画重要形式语言层面来讲,“笔墨”是中国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或者说脱离“笔墨”中国画就无从谈起。因为历史的存在,不会因为创新而“创新”就能否定它存在的价值。而中国画发展至今日,像是应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常理,在大师离我们远去的今日,中国画似乎有衰落之势。究其原因,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笔墨常被用来评价一幅国画好坏的衡量标准,但是若单单以评判笔墨功力的标准来评价今人在国画上做出的成就,尤其是写意画上的成就,显然是有失公正,有违历史的。中国画在封闭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得以全面长足的发展,笔墨在古人的演绎当中至元代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清代董其昌等辈便以意识到此问题,对前人的笔墨加以总结而少有创新,即便在石涛、八大手中笔墨也得到了强烈个体情感因素的发展,但终究难以逆转历史的潮流,清及其后不管是前人还是今人在笔墨上没有再更多往前发展的突破。究其原因,一方面笔墨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中国画独特的材料毛笔的使用据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直至近代鸦片战争时西方硬笔的传入并迅速普及,祖先传承的书写工具毛笔墨汁渐渐不被大众所应用,此变化对国画的发展不无影响。而当下甚至有今日信息时代的到来,键盘的使用又大有取代硬笔书法的趋势,科技的发展是文化的幸与不幸?过了若干年后,毛笔是否要作为文物摆设于博物馆内任后人来瞻仰观赏?可想而知,对毛笔的熟练掌握程度直接关乎笔墨的应用水准。笔墨又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事,虽然有了一套如芥子园等有一定规范的程式,但那只是最基本的笔墨技法,中国画往往又关乎应用者的学识修养,渗透人的主观情思。只有靠画者在实践中去参透感悟。国画不同于西方写实性绘画传统,它是重意的,殊知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的的写意性,而写意又以浸透人的主观精神为根本特征。今人即使通过长期大量的笔墨练习熟练掌握了笔墨,但若没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真挚的情感作用的意在里头,那么也不能算好的艺术作品,只能算是僵化的技术的应用,毫无生气。国画难就难在它是需要众多因素来养的,其中包含画家个人修养、学识、人生阅历。近现代也出了几个国画大家,像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李可染等先辈,他们都是诗书画印全能的高手,为传统中国画继承与发展做了较大贡献。而他们之后能传承古人衣钵精髓者少有,整个时代的氛围不同了,我们早已不再在之乎者也,不再吟诗会友,我们进入了一个与古人完全不同的社会,这是一个喧腾的高速运转的经济为主体的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等于是早已出了一扇门,再想进去是要费很大一番气力的,拾起毛笔习究传统笔墨,不仅是笔上的功夫,得从学识修养等各方面入手,多管齐下,要知道中国画是扎根于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的,我们要真正打入传统,就得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而学进去未必走得出来,正如李可染所言:对待传统,我们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如果仅仅在于模仿,那么艺术不能称为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要做到学习古人,又不落古人巢臼。画家石涛早有名言: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中国画的包容性,今人不同于古人的审美情趣,许多艺术家的开拓努力,让当下的国画界呈现如此的异彩纷呈、流派多样、品貌各异的特点,加之中西绘画的交融使中国画坛充满活力和希望,艺术家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中国画现今的发展大致可认为有三条主线:官方系统的官方美术、标榜前卫的新潮流美术、还有以传承为目的的传统主义。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国画界,其价值批评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大师已离我们远走的时代很难找到一个评判好坏的标准,前面说过再以笔墨评判已不合时宜,只能是回归精神,艺术个体精神,中国画向来强调抒情达意,中国画只有从数千年发展的笔墨程式中走出来,寻求新的艺术表现语言,形成个性化笔墨语言形式才有其发展的可能。如何创造出真正与时代相随的笔墨语言,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笔墨语言,我们不妨回到古人给我们建立的理论基础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现代人的眼光与思维,关注笔墨语言。体察今天的生活形态,注重生活中情感的体验,并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感与情操。创造性地将古人的传统技法现代化,并融合吸收外来文化,将外来本土化,以时人之感悟写当代之情,以自己情怀抒本家之象,由此激发和创造赋予凸现个性和时代相随的笔墨语言。参考文献 1林木.笔墨论.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05.2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28.3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5.4韩林.境生象外M.三联书店,1995:56.5陈缓祥.新文人画艺术文心万象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85:6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