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数字普惠金融是大势所趋.docx
下载文档

ID:1591630

大小:22.49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数字 金融 大势所趋
数字普惠金融是大势所趋 刘聪 张茜 摘 要:现阶段,传统普惠金融的开展面临着业务覆盖范围窄、信息供求不对称及效劳交易本钱高等瓶颈。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扩大传统普惠金融的效劳边界和提高效劳效率,具有提升金融效劳可获得性、提高供需匹配性及降低金融效劳交易本钱等优点。数字技术将普惠金融带入全新的开展阶段,金融效劳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更加便捷,更加具有包容性和渗透力。在未来,数字普惠金融会成为开展的主流。 关键词: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9-0059-02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又称为“包容性金融〞,与“金融排斥〞相对,意指立足时机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那么,以可负担的本钱为有金融效劳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效劳[1]。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效劳对象包括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普惠金融逐渐成为庞大的资金需求与传统信贷模式之间的弥合剂,一批以技术创新、风控创新、效劳创新为己任的普惠金融推动者,努力为身处不同区域的金融效劳需求者提供金融效劳,大大提升了金融效劳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中国在普惠金融数字化的道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2022年9月,G20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在G20峰会期间提交了3份有关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即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那么、升级版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G20中小企业行动方案实施框架。其中,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那么作为最具有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实践经验的文件被会议采纳通过,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指导性文件。数字普惠金融是指数字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实现形式,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2]。数字普惠金融超越了传统金融效劳的形态,可以通过数字技术降低金融交易本钱,同时提高金融效劳的渗透率,使得金融效劳的可获得性大大提升。随着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理念不断融合,传统金融效劳的短板可以得到补充,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已然成为大势所趋。 一、传统普惠金融开展面临的瓶颈 1.业务覆盖范围窄。传统普惠金融业务覆盖范围窄主要表达在普惠金融业务种类较单一、金融效劳进入门槛较高两方面。具体来说,金融机构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等提供的产品种类比较单一,仍以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为主,农村金融效劳的开展面临创新性缺乏和多样化策略缺失的问题。同时,普惠金融效劳群体也面临着金融机构融资效劳的门槛较高和本钱过高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闲置资金与许多小微企业、“三农〞的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呈现鲜明比照的情况,阻碍了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在小微、“三农〞等方面的开展,使其难以形成完善的面向城镇、农村的投资体系。再加上目前现有机构贷款权限上收,导致农户贷款和一般性农业生产贷款根本上不再办理,导致普惠金融业务覆盖范围变窄,业务效劳人群门槛也越来越高。 2.信息供求不对称。普惠金融开展的这一困境与普惠金融效劳供求双方的特点有关。在需求端,普惠金融的效劳对象以小微企业、“三农〞及其他弱势群体为主,小微企业存在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和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三农〞及其他弱势群体那么存在征信记录较少的问题;在供给端,传统金融机构在审慎监管的大背景下,由于金融服務本钱较高而难以有效触达高度碎片化的长尾客户。具体而言,普惠金融效劳需求方的小微企业缺乏标准的财务数据和有效的抵质押物,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缺失问题和较差的抗风险能力;农村地区农商、农户、农民等社会弱势群体信用记录较少,贷款历史记录也较为缺乏,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获得有效的可甄别的信息;普惠金融供给方局限于庞大的效劳群体,难以将效劳触角下沉到每一个普惠金融效劳群体。因此,金融机构与普惠金融效劳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供求不对称导致了金融机构的供给效劳缺乏。 3.效劳交易本钱高。普惠金融效劳的交易本钱高主要表达在对效劳群体的征信本钱高、效劳本钱高于效劳潜在收益、风险管理投入本钱高这三个方面。具体而言,一方面,由于低收入个体和一些中小微企业存在缺乏传统金融效劳的信用记录的情况,投资人识别借款人的风险类别时产生的征信本钱很高,网贷平台在普惠金融覆盖到的人群中同样存在不能够提供相应的抵押物或各种各样的信用资料、信用数据等现象,也会导致征信本钱高;另一方面,交易金额较小是普惠金融效劳的典型特征之一,这就导致收益比较薄,而考虑我国地域辽阔因素的影响,网贷平台用传统金融机构布局网点的方式来完成普惠金融的话,将很难覆盖到更多的人群,这就导致了效劳本钱高于效劳潜在收益,收益模式不成立。此外,从风险管理看,普惠金融需要效劳更大范围的客户,业务种类需更加齐全,这对于效劳群体的信用风险、违约风险的管理难度较高,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本钱投入也比较大。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 1.提升金融效劳可获得性。数字普惠金融拓宽了金融效劳的发生边界,能够为各个群体提供“时时刻刻〞和“无处不在〞的金融效劳。一是拓宽了效劳对象边界,通过降低金融效劳的门槛,数字普惠金融扩大了金融效劳的受众范围,使传统金融效劳群体逐渐向长尾用户蔓延,金融效劳更加平民化。二是拓宽了效劳空间边界,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增设网点和人员来提高金融效劳的地理覆盖面,这就导致金融效劳渗透到长尾客户的本钱增加,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效劳的办理线上化减少了网点的增设,使得金融效劳无处不在。三是拓宽了效劳时间边界,传统普惠金融局限于金融机构营业时间,常常发生金融效劳供求双方的时间错配问题,而科技赋能于普惠金融那么可以突破时间限制,客户通过线上化办理业务享受时时刻刻的金融效劳。 2.提高供需可匹配性。传统普惠金融在没有银行等金融媒介的参与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普惠授信的方式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风险。但数字普惠金融利用移动终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降低传统普惠金融面临的金融效劳供需双方信息不匹配的风险。具体而言,在需求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学习和身份识别等数字技术搭建新的数字化征信系统和优化信用担保体系以解决普惠金融效劳对象的“能贷〞和“敢贷〞问题,实现效劳对象信用透明化;在供给端,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打造数字化金融效劳平台。一方面,基于大数据分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精准营销,将产品与用户对接,以更科学合理的模式助力行业资源匹配和流动,满足普惠金融效劳对象个性化金融效劳的需要;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效劳对象可以线上化选择金融效劳产品,享受各个金融机构提供的线上化优质贴心效劳。 3.降低金融效劳交易本钱。随着数字技术如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的开展及逐步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使得原有普惠金融效劳对象接触到金融业务、使用金融资产更加便捷、快速,这使得普惠金融供给方提供金融效劳的本钱大幅度降低。一是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搭建普惠金融数字化平台,促进业务办理线上化,不仅可以省去设立物理网点和配备效劳人员的本钱,还可以帮助客户以线上化的方式完成金融效劳的筛选、比较和交易,防止了前往网点所需的时间本钱以及交通本钱。二是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使得金融中介的作用逐渐弱化,使得金融产品可以与普惠金融需求方直接对接,缩短金融交易的链条,降低金融交易的本钱。 三、數字普惠金融开展的未来展望 得力于政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引导作用更加明确、市场更加繁荣标准和数字技术普及更加深入,传统普惠金融的改革和创新进程大大加快。数字技术将普惠金融带入全新的开展阶段,金融效劳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更加便捷,更加具有包容性和渗透力。在未来,数字普惠金融会成为开展的主流。 1.法律监管将会更加合规。数字技术具有“双刃剑〞的特质,在推动普惠金融繁荣开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信息与信用平安、系统风险等方面的挑战。数字普惠金融将在政府政策和市场共同牵引下,有的放矢地进行监管。具体而言,在政府层面更多的是聚焦在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边界、行为准那么以及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在市场层面,将会更强调市场的调节作用,对新兴技术和产品效劳保持包容态度,理性看待技术风险、创新风险。以大数据技术为抓手,监管部门在金融效劳上的风险防控能力会得到大大提升,以甄别金融效劳中潜在的各类风险为目的,加强风险分析与监测能力建设。 2.参与主体将会日益扩大。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了金融效劳供给者,也包括了金融效劳需求者。金融效劳供给者已逐步演变成为囊括了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等在内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金融效劳需求者那么开始慢慢渗透到长尾客户。数字普惠金融除了在支持普通人群和中小微企业开展方面大有可为,未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开展方向将是专业化根底上的综合化,即数字普惠金融将翻开价值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各种相关的市场机构、市场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和非科技公司,寻找到每一个环节上自己最擅长的,在最能够实现专业化的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 3.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在企业层面,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一种情况,即一些企业实际提供了金融效劳,但却没有被当作金融机构看待。它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数据,在开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可以提供灵活快捷本钱低的效劳。在数字普惠金融快速推进的同时,为让这些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在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市场必须更加开放;在银行层面,“开放银行〞时代的来临迫使银行转型零售金融,这就要求银行首先要先对用户开放,在科技端与人才端“双端齐下〞,与金融科技公司一同以数字普惠金融落地为根底共建开放金融生态圈。 4.金融教育将得到加强。在快速开展的普惠金融建设中,普惠金融教育不及时普及会导致普通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缺乏,金融风险意识低下等问题的出现。让未接受过金融教育的人接受易得的金融效劳具有较大风险,大力开展普惠金融的一个根底前提是通过金融教育普及金融根底知识,提高个体素养。因此在普惠金融建设中,推进金融教育的开展和提高国民的根底金融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开展规划(2022—2022年)[Z]. [2]  贝多广,李焰.数字普惠金融新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2. 收稿日期:2022-12-28 作者简介:刘聪(1995-),男,山东青岛人,工程师,从事宏观经济及银行、保险行业研究;张茜(1990-),女,山东聊城人,高级工程师,博士后,从事宏观经济、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研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