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珠三角
外贸
订单
消失
之后
珠三角外贸订单消失之后珠三角外贸订单消失之后 陈潇潇 王凤 4 月 26 日凌晨 4 点,距离交货时间只剩一小时。东莞一处厂房里,陈阿华算了下,口罩还差 10 万个。这已经是今晚他跑的第四家口罩厂,跟前面三家一样,对方虚报了产能,五六个工人居然在手工压边。交不了货,这笔生意损失 20 万元。他打算认栽,出了厂门,钻进车里,不想再干了。过去 40 多天,陈阿华做过额温枪,遇到过倒爷,也曾靠口罩生意一晚上赚过上百万元。他获取过财富,也感受过命运落差。但如果当初客户不取消订单,陈阿华还是愿意做回踏踏实实的外贸电子制造。在东莞,陈阿华本来经营着一家小型电子外贸加工厂,产品销往欧美、日韩。本以为靠着年前的两张订单,能撑到今年 5 月。但 3 月末,客户突然取消了订单,公司立刻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这也是最近珠三角大部分电子外贸加工型中小企业的遭遇。珠三角是全球手机、可穿戴等消费电子的制造重镇,电子类产品占据了整个珠三角出口总额的七成。今年 3 月末起,随着欧美等海外地区疫情的突然暴发,电子外贸订单开始集中取消。相比服装产业链,电子产业链触及面更广,上下游的构成也更为复杂。一旦发生问题,波及面也远超其他行业。据财经记者了解,截至 4 月末,接近八成的珠三角中小企业都遭遇了订单问题,大部分工厂没事干。即便不取消订单,海外客户的付款周期也明显延长,资金压力瞬间增大。多家中小企业预估,如果 6 月订单需求还不恢复,很多工厂将难以为继。为了维持经营,大部分中小企业一面裁员收缩,一面像陈阿华一样转产,争取活下去。一家深圳新材料创业公司同样转产了口罩,创始人黄光辉对财经记者说,“事业还是事业,肯定要回归。”他坚信主业会重回轨道,只看“能不能坚持到那时候”。消消失的订单失的订单 紧张氛围是从 3 月下旬开始的。几条服装厂倒闭的消息开始在东莞小企业主中间流传,陈阿华没太当回事儿:只提了大型服装厂,又没提电子厂。服装属于快消品,消费电子的需求变化相对稳定。但仅仅一周时间,客户退单的消息陆续来到,他才傻眼。陈阿华手里攥着的是去年 12 月美国客户下的今年一季度订单,两批小型的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车载音响。由于前期产能跟不上,交货推迟到了二季度,但现在客户要求全部取消。另一家中型外贸电子制造企业,深圳匠心原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文和军回想整个过程,觉得像坐过山车,客户翻脸如翻书。“之前还在追加订单,转眼就说取消。”他主要为欧美日韩的品牌代工蓝牙耳机及音响。春节期间,文和军的客户一面催货一面追加订单,为了满足需求,2 月底复工后,他开出了高于正常水平 20%的工资,招揽工人。客户追加的订单已经排到了 6 月底,可一到 3 月底,文和军就陆续收到客户发来的暂缓发货通知,意向订单基本全部取消。前期因海外消费市场萎缩,这些大批 OD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及 OEM 外贸电子厂最先受冲击,而到了 4 月上旬,订单危机开始传递到下游的供应链企业。李红的螺丝厂是从 4 月 9 日开始陆续收到客户订单调整的。由于疫情蔓延,一家日本耳机品牌客户在墨西哥的工厂暂时关闭,通知李红不需要再供货了。紧接着是客户在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工厂的停工消息。客户海外工厂一关闭,李红订单瞬间减少了 10%。他担心如果海外疫情控制不住,5 月份起,订单损失就会逐月翻倍。和订单一起消失的是企业的现金流。相比账上好几十亿的大厂,珠三角电子外贸中小企业的处境更为艰难。据财经记者了解,由于租金、人力成本以及原材料的攀升,即使是年收入 1 亿到2 亿的中小企业,也最多支撑两三个月。如果前期还备有大批库存,情况就更糟。按照客户前期订单需求,文和军备齐了至少到 6 月的物料,需要支付货款。虽然客户订单暂缓,但下游供应商還在陆续交货,想停都不行。文和军看到物料一件一件往仓库里塞,也只能干着急。到 4 月中下旬,做出来的成品堆满公司仓库了,却出不了货。文和军算了笔账,如果 5 月客户不提走部分货物,到了 6 月,公司可能出现资金周转问题。为了缓解资金压力,4 月底开始,文和军把产线员工的数量从 150 人减到了 80人左右。同时跟下游供应商沟通,对于已完成和未完成的物料订单做不同的付款时间处理。缩减成本、维持经营也是大部分珠三角电子外贸企业的做法。“工厂一闲,每天硬亏 5000 元。”陈阿华说道,一算,疫情造成订单推迟、退货,把这两年赚的利润全赔进去了,身上只剩 2 万元不到。为了节约成本,他一面拖着供应商货款,另一方面把租来的厂房从三层缩减为两层。转内销还是转产?转内销还是转产?为了多撑几天,除了“节衣缩食”,珠三角中小企业想方设法“开源”,找寻需求。李红公司 40%的订单来自国内,涉及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并不全部依赖外贸。自海外订单缩减后,公司临时改变市场策略,把重心转到国内。对于营收结构相对多元的企业来说,外贸走不通时,拓展国内市场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但实际难度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由于国内汽车和消费电子等行业的疲软,去年整个金属零部件行业已经青黄不接,大部分企业的国内营收普遍都下滑 30%左右。加之疫情后需求尚在恢复,这时拓展内销通路,无异于在一个本就萎缩的市场里寻找增量,挑战巨大。整个 4 月李红都在出差,直到月底终于联系上了一家电源厂。这家位于上海的企业长期为政府机构供货,虽然没有取消订单,新增订单却减少一半。但对于李红来说,有总比没有强。为了博得潜在新客户的好感,李红连交通工具都考虑进去了。从深圳到上海的飞机只要两小时,他还是决定自驾 18 小时,开了 5000 公里去见客户。“坐过飞机,怕客户觉得见面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