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浙江省
绍兴市
物理
第二
学期
期末
监测
模拟
试题
解析
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真空中,下列可见光中光子能量最小的是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蓝光
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压缩气体时气体会表现出抗拒压缩的力是由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个分子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3、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轴匀速转动,如图1所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2所示,则( )
A.t=0.005s时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
B.t=0.01s时线框平面垂直于中性面
C.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有效值为311V
D.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频率为100Hz
4、如图所示,正方形线圈边长,匝数匝,线圈电阻为,在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绕轴匀速转动.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 )
A.线圈电动势的最大值是
B.线圈电动势的有效值是
C.线圈电动势瞬时值的表达式为
D.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的过程中,通过导线线截面的电荷量为
5、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和质子的存在
B.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C.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
D.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C.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8、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衰变为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D.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发生质量亏损并释放能量
9、物体沿一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2s内的位移为4.0m,第3s内的位移为6.0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的加速度大小是2.0m/s2
B.它在前7s内的位移是56m
C.它的初速度为零
D.它在第2s末的速度为 5.0m/s
10、如图甲所示,长直导线与闭合线框位于同一平面内,长直导线中的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在0~时间内,长直导线中电流向上,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所受安培力情况是
A.0~T时间内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B.0~T时间内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为先顺时针方向后逆时针方向
C.0~T时间内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向左
D.0~时间内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向左,~T时间内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向右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圆弧形轨道固定在粗糙水平面上,其下端切线水平,、两球半径相同。实验时,先测出、两球的质量、,让球多次从圆弧形轨道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记下其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平均值,然后把球静置于圆弧形轨道下端切点处,并将球从轨道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并与球相碰,重复多次。两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同。
(1)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和使实验顺利进行,下列要求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球的质量应远小于球的质量
B.圆弧形轨道应尽可能光滑
C.实验还应测量出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到水平地面的竖直距离
D.实验还应测量出碰撞后、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和
(2)若碰撞前后、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
(3)若,,,且、碰撞时为弹性碰撞,则碰后球滑行的距离为_____。
12.(12分)某同学设计一个测定激光波长的实验,装置如甲图所示. 激光器发出的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孔、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
①这个现象说明激光具有____性.(选填“波动”或“粒子”).
②通过量出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设双孔间距离为a=0.22mm,双孔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1.0000m,用带10分度游标的卡尺测量感光片上的点的距离时,第1个光点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如乙图所示,相邻光点间的距离是_____mm.该激光的波长=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如图所示,两光滑轨道相距L=0.5m,固定在倾角为的斜面上,轨道下端接入阻值为R=1.6Ω的定值电阻。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1T。一质量m=0.1kg的金属棒MN从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沿轨道下滑,金属棒沿轨道下滑x=3.6m时恰好达到最大速度(轨道足够长),在该过程中,金属棒始终能保持与轨道良好接触。(轨道及金属棒的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sin37° = 0.6,cos37°= 0.8)求:
(1)金属棒下滑过程中,M、N哪端电势高;
(2)求金属棒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
(3)求该过程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Q。
14.(16分)如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其中波源在坐标原点处且沿x轴正向传播.已知在波源开始振动3s时波传播到x轴上A点(图中未画出)处,若从该时刻开始计时,A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i)波源开始振动时的方向;
(ii)图甲可以是什么时刻的波形图;
(iii)xB=10m处的质点B经过波峰的时刻.
15.(12分)竖直平面内有一直角形内径处处相同的细玻璃管,A端封闭,C端开口,最初AB段处于水平状态,中间有一段水银将气体封闭在A端,各部分尺寸如图所示,外界压强p0=75cmHg.
(1)若从C端缓慢注入水银,使水银与C端管口平齐,需要注入水银的长度为多少?
(2)假如某时刻水平段气体温度为320K.加热被封气体,最终使AB段中的水银恰好全部退回BC段,求此时封闭气体的温度是多少?(假定气体受热均匀)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答案解析】
可见光中红光的频率最小,由光子的能量为可知,红光的能量最小,故A正确.
2、B
【答案解析】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运动,A错误。
B. 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正确。
C. 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斥力与引力都可以忽略,气体可以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间隙,C错误。
D. 当分子间距减小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均增大,D错误。
3、A
【答案解析】
由图乙可知,t=0.005s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由法拉第电磁感应感应定律可知,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故A正确;t=0.01 s时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即线框平面位于中性面,故B正确;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最大值为311 V,有效值为220V,选项C错误;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周期为0.02s,则频率为50 Hz,选项D错误;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时要抓住线框位于中性面磁通量最大,磁通量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而线框通过与磁场平行位置时,磁通量为零,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
4、D
【答案解析】
A.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m=nBSω=20×0.5×0.2×0.2×100V=40V,故A错误;
B.根据正弦交流电最大值和有效值的关系,E有=,故B错误;
C.图示位置为中性面,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圈转动过程中的瞬时电动势表达式为:e=nBSωsinωt=Emsinωt=40sin100πt(V),故C错误;
D.根据感应电动势平均值为:,感应电流平均值为:,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q=,线圈从初始位置开始,转过90∘角的过程中,q=20×C=0.1C,故D正确.
故选D
5、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物理学史的掌握情况,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的存在,A错误,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错误;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C正确;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并没有否定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D正确;
6、C
【答案解析】物体的速度变化大,但所需时间更长的话,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可能很小,则加速度就会很小,故A错误.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以变化,例如平抛运动,故B错误;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C正确;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却增大,故D错误;故选C.
点睛:速度与加速度均是矢量,速度变化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却与速度方向无关.同时加速度增加,速度可能减小,所以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速度增加与否.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BD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行星运动定律由开普勒、牛顿等人发现,选项A错误.库仑测量出静电力常数,选项B错误.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C错误.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
8、BD
【答案解析】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并不是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A错误;
B.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后,则质量数减小4,而中子减小1,因此(铀)衰变为(镤)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故B正确;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故C错误;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能释放能量,故D正确;
9、ABD
【答案解析】
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代入数据可得,A正确
由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可知2s末的速度为,故物体的初速度为,因此物体7s内的位移为,代入数据解得,B正确C错误D正确
10、AD
【答案解析】
AB.0~T时间内直导线中电流先向上减小,再向下增大,所以导线框中的磁场向里减小,后向外增强,根据右手定则,所以感应电流始终为顺时针方向,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在0~时间内,长直导线中电流向上,根据安培定则,知导线右侧磁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