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伟大
长征
精神
先进性
伟大的长征精神:党的先进性之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比喻为新时代的新长征。新长征意味着是当年红军长征的承续,就要弘扬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这些年来,中央一直重视宣传红军长征精神,并不断对它的内涵进行概括。
1996年2023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代表中央对长征精神作了进一步升华。他说: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决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达,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里,根据我走长征路的体验和采访一些老红军的认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几个方面,作点解读。
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和对党的坚决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
通过红军长征的回忆,不难看出,红军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阻隔困扼,特别是爬雪山过草地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那种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广阔指战员靠什么来战胜敌人、克服险阻、度过艰难。首要的一条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党能够领导革命胜利的坚决信念。这是战胜敌人、克服险阻、度过艰难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
2023年12月初,我到江西泰和访问了老红军王泉媛。这是不少人熟悉的一位红军长征女英雄。她最初是随中央红军长征的,在毛儿盖会议后,她随左路军行动。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她随所在部队三次爬雪山过草地,吃了不少苦头。每次她都咬着牙叮嘱自己:一定要挺住,坚持看到革命成功。从她的谈话中知道,她既能带兵,又会做群众工作,到四方面军后不久,被任命为妇女独立团团长;以后,又被任命为率领1300多名女红军的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团长。西路军悲壮惨烈,妇女先锋团遭到巨大牺牲。她本人于1937年4月被捕,备受折磨和凌辱。但她坚贞不屈,对我们说:活着要做共产党的人,死了要做共产党的鬼。两年后,她逃到兰州找八路军办事处,但因敌人报纸载有经过伪造的说她叛变了的消息和照片,办事处不收留她。她有口难辩,哭着说:我不怨你们,只求你们向党组织转达一句话:我王泉媛永远是共产党的人。此后,她沿途乞讨,辗转3年,回到江西家乡当农民。建国之后,政治运动不断,她受了不少罪,在文革期间,受到残酷迫害。即使如此,她也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和对党的信心。她一直向组织反映情况,要求恢复党籍,直到1989年才得以解决。她盼望这一天,整整等了52年。现在享受副局级离休待遇。我问她:您是红军老干部,过去受这么大磨难,按照您对革命的奉献,这个待遇不算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没想到这个年届九十高龄的老人头脑很清晰,心胸很开阔。她说:我是童养媳出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王泉媛。我能做点事,是党教育的。没有党的教育,我不可能做出什么来。遭受的磨难不能怪党。人要知足,我现在生活得很好,要用亲身经历告诉下一代: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只有跟着党走,才有光明前途。
王老的这番话,使我很受教育。怎样理解红军长征精神,怎样认识党的先进性,她的精神境界,是很好的诠释。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集中表达
这是红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导下,长征就能取得胜利。没有这种精神状态,长征不可能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
各路红军的长征,都遭受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与数倍于自己的强大敌人进行过生死决战,尽管有巨大牺牲,但最后都摆脱了敌人的围堵。红一、二、四方面军都过了雪山草地,特别是四方面军和局部一方面军指战员,三次走雪山草地,每次都有不少同志长眠那里。我访问过那些幸存者:你们在与敌人作战时,在过雪山草地时,想没想过生死问题。他们答复说:在那种特殊环境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是穷苦人,一无所有,没有牵挂。参加红军最初是为了找条活路,以后受教育才懂得一些革命道理,才有了理想信念。为革命吃苦是荣耀的,我们现在吃苦就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吃苦;我们牺牲了,是为解放天下穷苦人,这种牺牲值得。因此,打仗个个奋勇争先,不怕死。毛主席后来讲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实际上我们当时就是这么做的。我们红军长征就是一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进行曲。老红军的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当年的红军们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就能无往而不胜。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结出灿烂之果的关键
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党的坚信,不怕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的精神,是红军将士作为革命军人的根本素质。仅有这种精神,并不能使革命取得胜利。在错误路线指导下,红军将士不知道其错误,也能发挥这种精神,并能谱写出天惊地撼的英雄史诗,如湘江之战,但结局异常惨烈。只有在正确的路线和战略战术指导下,这种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
红军长征能够会师陕北,找到开辟新局面的落脚点,要归功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实际核心领导地位,从而长征才有了一套正确的思想路线、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使红军最终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变被动为主动,指战员们的战斗力能得到充分发挥,仗打得虎虎有生气,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穿插乌蒙山区的一段历程,在我考察湘西、黔西时,研究地方党史的同志都说它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异曲同工的又一神来之笔。
二、六军团1万多人在大山丛林中辗转盘旋了一个多月(比四渡赤水的时间稍短一点),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紧,红军盘旋地区越来越小,陷入了长征出发后最艰险的境地。贺龙在研究如何摆脱困境的会议上说:我们的情况不妙,敌人20230多个团的情况更不妙。他们让我们拖着跑,更受罪。这一个月转来转去,敌人以为我们垮得差不多了,增加他们的骄气。现在我们应该神速、隐蔽地从敌人的缝隙钻出去,兼程进入云南。大家赞同这个主张。贺龙下达命令,要求部队行动不准点火,不准喧叫,马蹄裹布不准出声音;即使被小股敌人发现也不准打枪,要极迅速地摆脱敌人。这样,1万多人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密集的敌军防地中穿了出去,迅速到达滇东。连国民党军官也成认:红军神机妙算,出进无常,使蒋介石莫名其妙,不知所措,调动部队都是马后炮;而红军的战斗有声有色,运用自如,所向披靡。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红军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这支军队与其他军队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能够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利益、紧密团结、互助友爱。因而它具有其他军队所没有的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长征是四路红军先后走的。这几支红军怎样互相接应、配合、支援,在整个长征途中的始发阶段和最后会师阶段表现得非常突出。没有这一点,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当然,其间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后,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四方面军一度南下,不仅影响了中央的战略方案,而且四方面军也遭受很大损失。但是,由于以毛泽东为实际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地把握了党内斗争原那么,也由于与四方面军一起同行的朱德等和四方面军内的广阔干部和战士的努力,还有红二方面军领导以及共产国际代表的工作,最后张国焘不得不回师北上,实现三个方面红军的大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否那么,不可能有这个完满结局。
从广阔指战员来看,在长征途中,特别是在遇到艰难险阻,在同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比方过雪山草地斗争的过程中,这种团结互助、为了援救同志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品德,表现得十分突出。2023年7月,我在四川绵阳访问四方面军的一位老红军,他当年是搞宣传的红小鬼,讲述亲眼见到的过草地的一个为救别人而自己牺牲的情景。他说:过草地,根本分不清路,我们忙着往前赶,另一支队伍的一个同志不小心,陷进泥潭了。那时不知道,掉进去后,不能往上挣扎,只能斜躺着蹬草,往浅处移动,才能脱离危险。当时,那个同志拼命往上挣扎,结果越陷越深。这时,另一个队的不相识的年纪大一点的同志走到这里,见此情况,毅然地踏进泥潭将那个同志拉上来了,而那位红军却一头栽倒在泥潭里,呛了有毒的肮脏草水,再也没有抢救过来。老红军说:过雪山草地那么困难,在困难面前,在生死面前,我们想到的先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这种同志情、阶级爱,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雪山草地,我们就是发扬团结友爱的革命精神走过来的。
红军将士抬着重病中的周恩来过草地的故事,也很感人。在毛儿盖就患重病的周恩来,过草地前虽已渐渐好转,但由于连续发高烧,五六天没吃东西,身体非常虚弱。不要说过草地,就是在平地上行走也困难。过草地,他随彭德怀率领的三军团殿后。彭德怀向刚上任的参谋长萧劲光交代:你具体负责,组织担架队,实在不行,宁可把装备丢掉一些,也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萧劲光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与周恩来有一段过节。萧因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没来得及请示中革军委撤出黎川,受到过军事法庭审判,不是毛泽东为萧辩护,萧可能会被处极刑。当时的起诉人就是周恩来。在这时,如果萧不抛弃前嫌,那周恩来就抛尸荒野了。但萧没作这种选择,从迫击炮连抽出几十人组成担架队,将带不走的迫击炮埋掉,担架队编成几个组,轮流抬着周恩来穿越草地。延安整风时,周恩来再次向萧对黎川失守之错判表示检讨,并对萧组织人抬他过草地表示感谢。在过草地时,干部团团长陈赓自告奋勇当队长,同战士们一起抬担架。还有兵站部长杨立三也抬担架,虽然很累,但硬要坚持。周恩来看着大家抬得很辛苦,屡次挣扎着从担架上下来。走出草地后,杨立三累病了。19年后,杨立三去世,周恩来无论如何要给他抬棺送葬。这段经典故事,已广为流传至海外。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且来自人民。红军脱离了人民就无法生存。红军进行长征也是如此,没有兵员,没有粮食,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任何精神力量都难以发挥。红军在离开中央苏区踏上漫漫的长征旅途时,苏区人民给予红军以巨大支援,作出了巨大牺牲。
赣南苏区各县人民对红军长征出发所作的奉献,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为中央红军提供了大量军需物资和军费。它包括稻谷84万担,被毯2万多床,棉花8.6万余斤,草鞋20万双,米袋2023万条和制造枪弹的8万多斤铜等;此外还有价值2023万元的中西药品和150多万元军费。赣南人民对红军物力和财力的这些支援,对红军前期的战略转移起了巨大作用。二是为中央红军提供了大量兵员,长征路上牺牲的许多是赣南子弟。赣南苏区时有人口240万,33万人参加红军,60万人支援前线,几乎全部青壮年劳动力都参与了保卫苏区的作战和支前的军事斗争。在红军长征出发时的8.7万人中,赣南籍红军达五六万,占中央红军总数的65%。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2023万多人,有半数牺牲在长征路上。其中的XX县区,时有23万余人,参加红军的达8.5万多人。在长征路上,兴国籍战士牺牲达1.2万多人,这意味着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一个兴国籍战士倒下。这几个数字一直令我难以忘怀。因此,每当我踏上赣南这块红土地,就使我感到它与其说是大自然的造化,还不如说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就的红色土壤。
长征后期,在川西北荒无人烟地区,红军的物资极端缺乏,特别是粮食奇缺。为保证几万人过雪山草地,首先要解决粮食问题。2023年7月,XX市党史研究室给我一份材料,对长征过雪山草地的粮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