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石潭镇劳务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573346

大小:20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石潭镇 劳务 经济发展 调查 思考
石潭镇劳务经济开展调查与思考 石潭镇劳务经济开展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开展及城乡经济的互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农民劳务收入不断增长。但是,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尚处于开展阶段,还存在总量、速度、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也是促进我镇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开展的关键。 一、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开展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一)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开展的现状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3.8万人,去年劳务输出的数量是17000人次,劳务收入到达了1.5个亿,主要是集中在建筑业、效劳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等产业,以外输(xx等沿海地)为主,本镇消化较少。今年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只有1.45万人,与去年相比数量上会略低,呈递减的趋势,外输产业、地方仍与以前差不多,技术工与普通工的结构略有点变化,出现技术上优化的趋势,从收入的总数来说,也出现了一定的增加。总之,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开展仍不是很兴旺,亟待进一步提升。 (二)劳务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劳务经济开展的资源保障,是劳务经济开展的决定因素,而劳务经济开展又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减。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22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42元,其中,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为2632元,而没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为1917元,二者相差700元,直接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约500元。据测算,非农劳动力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劳务收入约增加80元。二是劳务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不断开展,对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拉动和支撑作用。调查资料说明,2022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42元,比1990年的122023元增加1232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速度为7.5%,而2022年劳务收入为8000万元,比1990年增长2023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4.3%,劳务收入的增长比农民纯收入增长快6.8个百分点,劳务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奉献率为21.9%。可见,劳务经济的开展已成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劳务经济开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劳务经济开展总量偏小、速度缓慢(从我镇的开展现状可以看出)。 (二)劳务技术含量低,择业时机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我镇农民以粮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粮食生产以外的劳动技能低下,以从事简单的生产性劳务为主,胜任不了技术较高的生产性劳务。因此,我镇外出劳动力大多集中在建筑业、效劳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等产业,根本上是靠出卖体力而获取就业时机。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我镇农村转移劳动力中,90%以上从事纯体力劳动。就目前而言,我镇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科学文化素质明显偏低。据2022年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镇农村劳动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8.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4.6%,小学以下的占32.6%。另外,在全部劳动力中,受过系统职业技能培训的只占4.5%,说明我镇农村的成人职业技能教育十分薄弱。 (三)劳动力转移周期短,稳定性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农民外出打工的热情有所下降,也是因为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对外地劳务用工信息不灵影响,大局部农民寻找就业很盲目。在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中,多数是在不放弃家庭经营生产的前提下,寻找临时性的打工时机,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外出打工,还不能实现完全转移。这种非正式就业方式,仍属兼业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短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我镇外出打工的农民,缺乏专业技术技能,大多数是属于“有啥活,干啥活,有活就干,无活那么散〞的那种自发的、盲目的、无序流动状态,致使劳务经济开展也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很多农民反映“工作难找〞、“进城工作不稳定〞。 (四)社会保障体系功能弱,农民外出务工热情低农民愈来愈强的外出打工欲望是开展劳务经济的积极因素,但如果农民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或受到损伤,势必消除农民外出打工的热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是工资无保障。有些用人单位成心长期拖欠、克扣打工人员工资,不按期发放,有的农民辛苦一年,分文未得。二是缺少必要的生产平安保障。如一些在建筑、运输、化工、采掘等单位打工的民工,不 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平安防护设施及保护用品,使民工生产平安得不到保障;三是子女就学无保障。一些常年在外地务工的农民,其子女上学非常困难,农民对此反响很大。 三、制约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开展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经济开展水平及结构的制约劳务经济的开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开展,长期以来,在优先开展城市工业化的战略下,逐步形成了不利于农村经济开展和农民增收的城乡差异。在社会劳动力使用方面,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已经形成了城市劳动力就业的优势地位,农村劳动力不能与城市劳动力平等地分享新增的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只能以“编外〞人的身份,从事多数城市劳动力不愿干的苦、脏、累、险的工作。由于农民就业难度大,近几年出现了外出打工人员回流的现象。据统计调查,近几年我镇每年都有2023%左右外出劳动力回流,呈递减趋势。 (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的制约一是农村工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乡镇企业开展乏力,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衰竭,农民就业空间狭窄;二是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我镇小城镇建设虽有较大的开展,但与大城市开展相脱节,联接城乡经济开展的功能不够完善,中心城市的聚集及辐射功能不强,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开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三)劳动力素质的制约就目前我镇情况看,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受根底教育的时间短,文化知识水平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少,劳动技能单一,择业的范围狭窄。因此,出现了农村劳动密集型的劳务供给过剩,技术密集型劳务供给明显缺乏农村劳动力输出也越来越难,制约了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开展。 (四)思想观念及认识的制约一是农民思想守旧,障碍了我镇劳务经济的开展。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一直是我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固守田园的农本思想已根深蒂固,经济文化观念落后,思想守旧,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慢。在许多农民的心目中,外出务工不是长远之计,只有2023%左右的农民希望在城市落户,大局部的农民仍打算回乡务农,只是把务工作为目前增加收入的权宜之计。二是上级政府对劳务经济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对开展劳务经济缺乏积极性。虽说乡镇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但多是流于形式,实效不大。致使农村劳动力不能及时得到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不够,就业信息不畅通,对劳动力有序流动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引导。 四、开展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几点建议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测算,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3.8万人,目前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开展有所开展,但按近几年我镇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测算,到202223年,我镇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仍达不到30%。针对这一状况及我镇农村劳务经济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我们认为,立足我镇粮食和畜产品优势,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开展劳务经济的必要选择;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开展劳务经济的必由之路;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是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利用区域优势,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是我镇开展劳务经济的快捷方式。 (一)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开展劳务经济的必要选择我镇农村劳务经济的开展,要立足于我镇粮食和畜产品优势,大力培育和开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据统计,2022年我镇人均生猪和粮食占有量均排在省内前列。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全力打造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因为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全方位的,如果我镇多建几个类似县市内著名的大型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那么可安置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可以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的,我镇农村劳务经济也将会得到飞跃开展。 (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开展劳务经济的必由之路加快城镇化进程,就是劳动力从一产向二产、三产转变的过程,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约过程。由于我镇农产品加工业开展滞缓,无法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根底设施比较落后,很难在短期内形成集经济、文化、技术、信息、人才的中心城镇,阻碍了农村劳务经济的开展。解决这一矛盾的现实选择,就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步伐,在农村地域范围内,推动农业现化化和农村工业化。参照城市先进的经济、技术、社会标准和手段,把我镇户籍制度改革落到实处,增加城镇人口,建 设中心城镇,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 (三)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是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开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中已明显由“体力型〞需求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主要是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大力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在市场引导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再就业培训,突出重点、效劳经济、层层办学,形成农村完整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劳务经济的开展活力和后劲。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