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群众路线
相关
理论
思考
党的群众路线的相关理论思考4篇
第一篇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理论根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党最根本的哲学理论根底,因此群众路线的哲学根底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唯物主义,而实践的主体的广阔的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的党在其工作路线中就必然要坚持群众路线,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前提就蕴含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诉求。马克思、列宁以及毛泽东等导师都强调了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社会的进步与开展都是人民群众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根底,同时人民群众又是这个实践过程中的活动主题,因此实践唯物主义决定了党工作中的根本路线必然是群众路线。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继承与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形成了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同是解放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在战争时期、和平建设时期都是如此。在目前形势下,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主体是广阔的人民群众,收益的也是人民群众,因此在目前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过程中,各项事业建设的过程中都要能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并融入新时代的特征,使得党的群众路线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民主政治与群众路线关系辨析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开展的本质要求。民主制度建设在新时期某种程度上的表现就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实现的方式。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在实现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在实践以及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历史开展阶段,实现民主,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显得尤为重要。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各项事业的民主的根本形式,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了根本特征。群众路线是民主集中制的实现前提,也是民主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党是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开展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保证了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保障了党的工作获得了广泛的群众根底。党的群众路线以及民主政治都为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提供了合法性的根底。因此在国家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药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是的一切权利都为人民效劳,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民主政治以及群众路线对于有效防范官僚主义的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以及可靠的保障。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完善。
三、群众路线与民本思想关系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都占有突出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假设干先贤提出了诸如儒家民本思想之第一义是以人民为政治之主体;第二义为天之立君既然为民,那么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同意,君与民之间存有双边的契约关系等理论观点。这样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缺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群众路线的根本特征。传统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主要表达的实现邦国的治理,而不是效劳广阔的人民群众,因此其核心价值观念只是实现统治的手段而非为广阔人民谋取福利的目的,并不具备社会主义特征以及时代意义。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是在新的历史开展时期,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以及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加以辩证扬弃的综合产物。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要求我们能够用开展辩证的眼光进行总结,在继承的根底上进行有益的尝试,因此总体而言,虽然与群众路线具有本质的不同,民本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群众路线具有一定的借鉴,也是其开展的重要根底之一。
四、群众路线与民粹主义关系
民粹主义〔populism〕是指一种在政治上刻意迎和普通民众的理念,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思潮,其基的本特征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要求全体普通群众直接参与政治过程,主张依靠平民群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非常强调对群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民粹主义起源于俄国,把平民化和群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群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做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对平民群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民粹主义的控制和操纵众所周知。中国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得出,对于人们群众的尊重以及依靠是实现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胜利进行的根底以及重要保证。因此在实践中党一直坚持并开展了群众路线,但是同时要清晰地分辨,群众路线与民粹主义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首先群众路线是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达,强调在进行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时候需要应用历史的态度进行认知,同时在历史进步与社会开展的过程中,往往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民粹主义那么不能够具备历史开展的特征;其次群众的观念也非完全正确,群众中的各个阶级对于社会开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态度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党的正确引导。坚持群众路线是党各项事业开展的重要根底,坚持群众路线与民粹主义中盲目遵从群众意见具有本质的区别;最后,群众路线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是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无产阶级决定了社会开展以及生产力开展的方向,因此民粹主义对于群众盲目遵从与无产阶级领导,保证先进生产力开展的群众离线也具有本质的不同。
五、结论
群众路线是社会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国家新时代开展的新的阶段,坚持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的历史实践得出的经验就是,群众路线是党必须坚持的根本路线,是社会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群众路线的正确认识就有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应用实践与开展的眼光进行,要能够对民主、民本以及民粹主义等相关思潮进行批判性继承,弄清楚与群众路线的联系以及本质区别,对于加深群众路线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实践意义。
第二篇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过程及其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开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科学地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同广阔人民群众的关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并没有提出群众路线这个政治概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开展,既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又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而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萌芽于建党之初,提出于土地革命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精神和实践智慧,表达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人民群众在党的一切工作中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曾明确提出,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阔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进行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开展群众,开展群众运动。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群众里面去。〞[1]5651925年10月召开的中共扩大执委会决议案中又强调:“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565
从这两个论断,我们无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共产党从其建党之始,就深刻认识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对中国革命的命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这两个论断明显地内涵着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萌芽。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政治概念,但对群众路线的根本内容尚未作出明确的论述。1928年6月召开的党的六大制定的十大政纲中指出,党的中心工作就是“夺取广阔工农兵群众〞。同年11月,李立三同志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同浙江地区负责人谈话时提到“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1]565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首次以口语方式使用群众路线这一词语。1929年9月,由陈毅起草、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三处提到“群众路线〞,即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也要“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1]565这是我们党在书面文件中首次使用“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其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党对军事工作局部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1]565自此以后,群众路线这一概念就被我们党普遍使用开来。随着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入和开展,我们党也愈来愈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瞿秋白、张闻天等党的领导同志对群众路线的重要性都有过重要论述。他们一致认为,离开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一切工作将得不到执行,“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便没有出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党的工作中的一般方法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总结,认识到存在两种相反的根本工作方法,错误的选项是命令主义、官僚主义,正确的选项是群众路线。[1]566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内的胜利,我们党对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上作出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总结。正是通过这个总结,我们党关于群众路线的经验得到了认真提炼,形成了完备的科学形态和创新的理论内容。作为群众路线具备成熟理论形态的标志的,是1942年毛泽东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假设干问题一文。在这篇经典文献中,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在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2]899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论述,既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经典的表述,也为我们党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论述,还有两篇经典文献。一是毛泽东1945年4月撰写的论联合政府,二是1945年5月刘少奇撰写的论党。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阔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效劳,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1094—1095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深刻地阐述了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本质。刘少奇在论党一文中全面概括并深刻地论述了党的群众观点,他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我们同志有了这些观点,有了稳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3]354刘少奇还深刻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和意义,他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这就是说,我们党的一切组织与一切工作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3]342
在群众路线这个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和刘少奇同志分别作出了突出的奉献。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奉献有三点:一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度阐述了群众路线的辩证过程,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二是对群众路线作出了经典的表达,这就是“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三是揭示了群众路线的理论本质。这个本质就是,从人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使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刘少奇同志的理论奉献有两点:一是完整地概括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