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地方
旅游
发展
心得体会
地方旅游开展心得体会
创新理念实现三十年旅游开展
凝心聚力摘得“世遗〞桂冠
五台山位于XX省东北部XX市XX县区东北隅,总规划面积376平方公里。1982年11月国务院首批公布五台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三十年,XX县区在开展五台山旅游经济的实践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群策群力,同心同德,破字当头,立竿
见影,大胆探索出三十年的旅游改革创新和三十年的开展成就。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解放思想的空间有多大,现代旅游开展的潜力就有多大;
改革创新的力度有多大,现代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的变化成效就有多大。
1、创新思路,优化环境,甩掉封闭落后、贫穷自守,实现旅游产业化、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县委、县政府和景区党委、政府坚持扩大开放引进,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在县区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成功运作下,进一步理顺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体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那么,五台山旅游从改革起步阶段到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优化经济开展方式,全面推进旅游改革开放,取得了阶梯式、跨越式开展的速度和不可估量的成就。
从1982年,县委、政府提出“采用用材林、经济林、风景林协调布局的方法,对五台山旅游区进行重点绿化〞到1985年五台山正式对外开放,五台山旅游管理、保护及开发迈入良性开展轨道。1990年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到达51万人,据统计,比1985年增长20%,社会总收入2600万元,外汇收入164万元。“九五〞期间,全县确立旅游业为做强做活经济七大支柱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县委、政府和景区党委、政府围绕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主题,以大旅游、大市场、大开展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保护、适度开发、永续利用〞方针,协调推进申遗、整治、促销、建设四大重点,加大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2023年7月至今,围绕五台山申遗目标的顺利实现,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全力抓好拆迁安置、环境整治、植被恢复、效劳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五台山申遗进程,五台山旅游业处于蓬勃开展上升期。2023年五台山接待国内外游客281.02万人次,其中入山收费人数20232.2023万人次,旅游收入14.05亿元,财政收入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4元,旅游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当地居民收入的一项战略产业。今年6月26日,五台山以文化景观入列世界遗产名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接轨国际化视野,以世界遗产品牌战略的眼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营销,高质量管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观光目的地。
2、立足全县,统筹规划,突破朝山拜佛、单一型旅游,形成众星拱月、多元化大旅游格局。
改革开放三十年,五台山是我国惟一一处汉传、藏传佛教并存的佛教圣地,集佛教文化与古建筑于一体,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和文化成就集大成者,底蕴深厚。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五台山是以梵宫琳宇构成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群而著称,历经三十年,来五台山观光旅游、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五台山佛教文化气脉延续不断。以佛教文化底蕴为支撑的五台山,现有寺院68座,从使用功能来讲,五台山寺庙建筑群正符合了世界文化遗产对真实性的要求。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五台山遗产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将五台山佛光寺、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南山寺、龙泉寺、普济寺2023个景点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精髓和魅力,旅游是开展文化的载体、传播渠道。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五台山先天资源品牌,不拘一格,兼收并蓄,涵盖自然景观文化,包容革命红色文化,凸显文化多元格局,打造开发多种参与性强、趣味性高,具有五台山特色的现代旅游元素开展格局。在十五期间,县委、政府超前谋划,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明确提出山上山整体开发,下一盘棋开展的思路,联动开展,激活全县“众星拱月〞式的各文化旅游景点,着力打造全县大旅游格局。编制完善全县大旅游格局总体规划。设计推出以佛光寺、南禅寺为重点的佛教旅游精品路线,以西龙池、五龙池、南梁沟、驼梁等自然景点为重点的山水风光精品线路,以徐帅故居、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和毛主席路居纪念馆五大红色基地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西龙池电站为代表的工业、自然景观旅游景点,加大清水河旅游沿线百里文化长廊创立和通道绿化工程的力度,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宗教文化旅游、自然风景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旅游目的地体系。今年,各乡镇新上构建大旅游格局工程21个,总投资13亿元,主要有投资963万元的徐帅纪念馆工程,投资1224万元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新展馆建设布展工程,投资500万元的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布展和全民抗战纪念碑建设工程,投资2022万元的驼梁索道工程,还将上马投资4000万元的石咀射虎川民俗度假村工程。这些工程建成之后,必将为全县大旅游格局增添新的亮点。
3、加强保护,拆迁整治,改变商业
化、城镇化、人工化,定位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佛教圣地。
改革开放三十年,五台山在开展旅游的进程中,一度抛弃了佛教圣地、清凉胜境的定位,过度开发使得五台山沦为了商业气氛浓厚的高山闹市,旅游秩序较为混乱,黑导游屡禁不绝,游客投诉事件时有发生。为保护五台山的“佛国〞气氛,加快“申遗〞步伐,针对商业化、城镇化、人工化现象太过严重的问题,2023年2023月,县委、政府和景区党委、政府开始对五台山核心景区实施大规模拆迁工程,于是,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成为五台山的头等大事。
2023年2023月,五台山核心景区开始进行大规模拆迁,几年间,景区周边近600平方公里得以综合整治,不符合遗产要求的2023平方公里建筑被撤除,此外,当地政府还对5个台顶、11座寺庙进行了文物保护与修缮,新建环保等各类监测站20余处,最大限度复原了五台山的“本真〞。景区二期预计2023年底完工,拆迁包括核心区的5个台顶、21个单位、12个村庄,拆迁面积逾40平方公里。据了解,包括申遗工程费用在内,五台山景区两期拆迁费用累计到达14亿元。至目前,旅游效劳基地的移民商住区工程、河道治理工程、道路主干道一期工程、供水一期工程和南线简易山门工程等五项工程等五项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建设的游客中心、展示中心、停车场和旅游市场等十项工程都进入扫尾阶段。同时,恢复植被面积402022平方米,根本实现了游览步道、欣赏广场、效劳设施相点缀,山体绿化、农田景观、寺庙绿化相协调,乡土树种、欣赏植物、风景树木相搭配,突出寺庙建筑,再现了原生态的历史风貌,对世遗专家考察沿线和视线范围内的大小广告牌和违章建筑的撤除、墙体的改造,根本实现了修旧如旧,并对景区内公路沿线进行了绿化美化,公路沿线根本形成了大树加草坪、灌木加点缀的风景格局。唯此,大手笔地投入,大刀阔斧地拆违整顿、旅游后勤建设,五台山完成了由高山闹市向清净佛国的精彩转身,五台山遗产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肯定,五台山作为文化景观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次大规模的整治和修缮,让五台山的僧人和当地居民意识到文化遗产不光是庙宇,还有周边的人文景观和环境保护建设。
4、亮出品牌,瞄准目标,稳固国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荣登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三十年,县委、政府和景区党委、政府从制约旅游开展的瓶颈和障碍上入手,大力创优县域环境,打响优势品牌,形成经济“凹地〞,赢得战略主动,使五台山成为集旅游、文化于一体,名副其实的国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大力开展现代旅游,立足旅游产业与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的交叉点,推陈出新,创意开展,充分展示和弘扬五台山旅游文化,在稳固中开展,开展中稳固建设五台山品牌地位。隆重举办六次佛教文化节和二十届国际旅游月活动,扩大了国际佛教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成功推出五台山僧谷风情年系列活动,以五台山区独特的民俗风情为卖点,吸引众多游客在冰天雪地之中慕名而来,创造了良好效益,五台山日益成为XX县区借以腾飞、无可替代的羽翼与王牌。
近年来,五台山科学规划、拆迁整治、申遗工程建设,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典型地将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完美表达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今年6月26日,五台山以文化景观入列世界遗产名录,成功与世界的接轨,提升了国际知名度。世界遗产等于为五台山翻开了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标志着五台山旅游业开展进入国际化视野。
五台山摘得“世遗〞桂冠,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下一步,县委、政府和景区党委、政府县将认真研究、落实世界遗产委员会及其咨询机构关于五台山保护管理的重要建议,进一步借鉴其他世界遗产地的先进经验,加强和改善五台山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使其得以妥善保护,流传永续。申遗成功,后续工作责任更大。只有全力加快五台山新增配套效劳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建设,全力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才能让海内外游客在五台山旅游,不再只是看大山、逛大庙、朝大佛、睡大觉,而是真正体味到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旅游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