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农村
建设
产业
交流
新农村建设产业交流
开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是当今全球农业开展的潮流。我国在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开展的根本规律,不失时机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局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富裕,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现代农业的根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分化和演进:一是产业的分化,由传统的种养业向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相关产业演进;二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分化,由传统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演进;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分化,由原来集中在农业产中就业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非农产业多领域就业演进;四是农民收入来源的分化,由原来单纯依靠种养业获取收入向务农及打工多元化获取收入演进。我国农业已经大大突破了原有的领域,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与此同时,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时期我国农业开展的紧迫任务,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整体水平。
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已成为当今全球农业开展的潮流。那么,应当怎样理解和认识现代农业。它的根本内涵是什么。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现代农业的内涵不尽相同。我国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曾把现代农业概括为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尤其强调农业的机械化。改革开放以后,那么通常用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社会化来概括现代农业,尤为重视科技对农业开展的决定性作用。综合国内外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对我国现代农业的根本内涵可以作如下概括: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开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根底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从现代农业包含的内容和实现的途径看,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要素投入集约化。现代农业注重集约投入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它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集约化地投入生产要素,改变了农业粗放经营的状况,实现了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土地以及水和其他资源的产出率。特别是以资金与技术的集约投入取代资源和劳动的粗放投入,使现代农业具有了明显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开展特征。
资源配置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自食自用,而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因而,它需要具有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完善的市场体系,要求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目前,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在90%以上。
生产手段科技化。现代农业开展的动力来自科技进步与创新。现代农业的开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是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过程。在现代农业中,生产、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生产不但普遍实现了机械化,而且局部实现了自动化;农民务农技能、就业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升。据有关组织对15个农业兴旺国家的综合评估,由于其科技奉献率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谷物25吨,生产肉类3-4吨,分别相当于我国平均水平的20倍和14倍。
产业经营一体化。现代农业以一体化的经营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产加销、农工贸环环相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产品的商品化、农村效劳的社会化全部被纳入经营一体化的轨道之中。农户通过各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成为市场主体,从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获得利益。经营一体化实现了农村和城市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开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农业与工业的利润率接近,农村与城市协调开展。
不失时机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农业的根本内涵和主要特征,集中显示了其特有的优势和多功能性。我国在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开展的根本规律,不失时机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途径。
用科学开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载体。科学开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开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把科学开展观落实到农业开展中,必须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科技奉献率与兴旺国家平均水平相比低30个百分点左右,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率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只有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为农村改革和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开展;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展;才能使广阔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开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目前,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12.4%,乡村人口7.6亿,乡村劳动力4.9亿,是美国、加拿大就业人口总和的2.5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高,乡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过多,是我国的特殊国情。事实说明,如果农业现代化搞不上去,不但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开展,而且势必拖工业化、城镇化和整个国民经济开展的后腿。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一定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根底。开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方面去努力,但必须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开展。而农村产业的开展,核心是现代农业的开展。建设新农村,无论是促进生产开展、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要以开展现代农业为根底。可以说,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断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产业根底。
实现粮食开展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举措。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20xx年和20xx年,我国粮食连续两年获得丰收,共增产202366亿斤,单产连续两年创历史最高水平。然而,粮食供给总体上仍是产缺乏需,粮食平安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农民收入扭转了多年低速增长的局面,近两年平均增幅6.5%,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32xx元,但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仍为3.22:1。从我国农业开展现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看,凭借传统农业已无法实现粮食稳定开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解决国家粮食平安和农民生活富裕的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决不移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重要保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剧烈。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过渡期即将结束,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机遇与挑战交织在一起。农产品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竞争。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和水平。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一般规律是: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产品净出口国的农民受益较多;而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净进口国的农民受损较大。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同时又是农产品净进口国。20xx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到达46.4x亿美元,20xx年仍到达11亿美元。据预测,今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情势迫使我们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