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建设
以工代赈
计划
建设以工代赈方案
一、以工代赈二十年建设概要
(一)二十年建设成就
二十年来,xx以工代赈投资总额达62.47亿元,其中国家投入以工代赈资金34.67亿元。到目前为止共解决300余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20230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提高收入。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22023元,增加到xx年的1657元,增加了1448元,增长了7.92倍。
以工代赈的实施使我区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开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xx时期以工代赈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开展条件,集中表达在以下六个方面:
1、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二十年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总额达26.70亿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达14.41亿元。共新建水库21座,水库除险加固81座,渠道防渗8364.30公里,渠首87座,新打和改造灌溉井1214眼。相继建设了阿湖水库、桑株水库、昆仑渠首及总干渠等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为贫困地区各族人民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2、交通、电力、通讯等根底设施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开展。二十年来,共投入以工代赈资金总额达11.69亿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6.3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县乡村道路9840公里,其中黑油路5240公里;桥梁258座4600延米;水电站34座,发电量1.36万千瓦; 装机5.57万门,架设 缆线1950公里。以工代赈工程的完成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电力和通讯状况,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开展,拓宽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途径。
3、人畜饮水状况显著改善。二十年来,累计投入用于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和病区改水建设的以工代赈资金9.90亿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5.34亿元。通过打井、建蓄水池、水塔、水厂、铺设饮水管道、保护水源地等工程措施,解决了243.70万人和703.6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降低了地方病的发病率,密切联系了党和人民群众间的关系。
4、资源优势得以合理开发。二十年来,累计投入到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中的以工代赈资金达12.93亿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7.88亿元。种植优质粮食作物159万亩,开展特色经济作物48.40万亩,治沙封育林82.32万亩,人工草场149.40万亩,棚圈7482座,青贮窖4120座,定居牧民2292023户,改造中低产田179.70万亩,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5、积极落实劳务报酬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自2022年以来共发放劳务报酬12417万元,增加了贫困地区农牧民收入,同时还为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了大量的短期就业时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问题。通过实施劳务报酬政策,使当地农民参加工程建设,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实现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拓宽了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渠道,拉动了当地经济开展。
6、吸引了地方投资,增强了自我开展的内在动力。以工代赈资金充分调动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身的积极性,把以工代赈资金作为引导性投入,吸引各方面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形成合力,增强了扶贫开发的活力。通过以工代赈帮助贫困地区建设的水、电、路等根底设施,改善了贫困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了经济相对兴旺地区、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投资。到目前为止,南疆四地州已有15家企业进驻贫困地区,投资总额到达了2亿多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工代赈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突出问题。
1、以工代赈扶贫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开展的要求。随着普遍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政府为主导的、从上至下的组织型、管制型反贫困机制,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和缺乏。一是贫困人口总体上被排斥在反贫困治理结构之外,政府与贫困人口的关系是救助与被救助的关系,贫困人口对政府产生过度依赖,政府所承担的反贫困任务沉重。二是扶贫资源的配置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而无视市场的作用,扶贫的市场机制与社会机制发育滞后,导致扶贫投资效益低下,扶贫开发效果有限。
2、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困难。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数分散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科技、文化落后的偏远地区和高寒牧区以及边境地区,地县、县乡、乡村之间相距遥远,扶贫本钱很高,投入所需要的以工代赈资金量大。加之,xx是经济欠兴旺的地区,地方财政非常困难,增加扶贫配套投入的难度很大。单纯依靠农牧民投工投劳抵消配套资金缺口,既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又加大了贫困地区农牧民的负担。
3、贫困地区根底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开展。xx贫困地区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理位置呈相对封闭状态,进行水、电、路等根底设施建设的难度大、本钱高。二十年来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的投入,使贫困地区的根底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能源、交通、通讯等根底设施十分薄弱的状况仍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一些主要河流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4、贫困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差,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仍未得到根本改善。xx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居住在高寒山区、荒漠和边境地区,有效耕地面积有限,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尤其是水资源匮乏。加之,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扶贫投入本钱大,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依然突出。
二、规划的范围和规划期
(一)规划的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xx维吾尔自治区所辖的69个县市的重点贫困乡村,其中重点贫困县30个,重点贫困县中含国家确定的2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自治区确定的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规划期确实定
规划基期为xx年,规划终期为202223年。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开展观和以工代赈工作的经济观和政治观,以实施扶贫攻坚方案,改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全面贯彻执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2—202223)要求,紧紧围绕“四大基地〞建设,结合xx贫困地区的实际问题和特点,全力推进“收缩战线、突出重点〞的扶贫开发方针,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全面实施、追求实效,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建设的总体思路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结合新时期以工代赈建设的特殊性、现实性和紧迫性,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贫困县为重点,以乡为根底、县为根本单位,坚持开发式扶贫为宗旨,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根底条件和增强可持续开展能力为核心,稳固温饱成果,帮助188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提高收入水平。加大以工代赈资金的集中投入力度,重点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和根本农田建设,继续加强草场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和易地搬迁工程建设,不断扩大抗震安居工程实施范围。紧紧围绕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和特色农作物产业开展,突出区域间的建设重点,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全面实现扶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开展。
根据xx三大区域致贫的原因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xx以工代赈各类工程总体上均相对集中在南疆地区,北疆地区其次,东疆地区次之。各区域内的重点将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南疆地区以农业生产和生活根底设施建设为主,主要解决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和抗震安居等方面。和田和XX市重点围绕特色林果和棉花产业开展,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克州重点围绕草料地建设和畜牧业开展,坚持片区开发、综合治理,加强根底设施建设和草场改良。北疆地区以农牧业生产和生活根底设施建设为主,主要解决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贫困牧民的脱贫致富问题;工程建设的重点是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牧区牧道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东疆地区以农业为主,包括牧业生产和生活根底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建设的重点是根本农田建设、农田小型水利建设、乡村道路和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
——根本农田建设以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土地生产率为重点,大力开展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带动农民增收。
——农田水利建设通过打井、节水及渠系配套等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乡村道路建设通过新增通车里程,完善乡村交通网络建设,改扩建已有道路,提升道路等级,加大道路的通行能力。
——人畜饮水工程通过管网建设、水源地建设和供水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地区居民饮水问题,改善牲畜饮水条件。
——草场建设以提高草地生产率,维护和改善草地生态为重点,大力开展牲畜饲养设施和饲草料储藏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生产力水平。
——小流域治理以流域的荒漠化防治为重点,加强水土保持林建设,合理布局防风林和经济林,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易地扶贫搬迁必须坚持自愿的原那么,与生态移民、牧民定居和绿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做好安置地的建设工作,切实使搬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和长期保证。
——抗震安居工程要坚持全面发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经济实用,抗震平安;坚持政府补助与群众自筹相结合,以群众自筹为主;坚持在自治区统一指导下,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把责任落实到人,结合实际,不搞一刀切;坚持强化监督,务求实效,全面提高抗震防灾水平。
(三)建设的总体目标
通过对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根底设施建设、绿洲环境建设、生产基地建设、易地搬迁和抗震安居等重大工程建设,有效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开展能力,保证农牧民生活的根本需求,努力实现贫困农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加70元以上,力争实现188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脱贫。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开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打下坚实的根底。
规划建设的具体目标为:
——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12023万亩以上;
——完成节水灌溉及改善灌溉面积12023万亩以上;
——渠道防渗6000公里以上;
——完成排碱渠900公里以上;
——新打各类机井550眼以上;
——完成乡村道路建设与改造里程3700公里以上;
——解决饮水人群95万人;
——解决牲畜饮水289万头(只);
——完成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种草190万亩;
——完成防风林和经济林120万亩以上;
——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800平方公里以上;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000户,25000人;
——完成抗震安居住房重建或改造245500户、1227.5万平方米。
四、规划建设的重点、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一)规划建设的重点
xx期间,以工代赈建设重点针对xx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和干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特点,紧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贫困地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农田水利和草场建设。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根本农田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兼顾小流域治理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不断扩大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范围,加强农村经济开展和农牧民增收平台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以下八大内容:
1、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和节水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工程464项,占规划工程总数的26.9%。
2、草场建设重点是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