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时期
粮食
管理工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时期粮食管理工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时期粮食管理工作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作为大会主题,鲜明地向世人昭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所高举的旗帜、所要走的道路,明确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现代化这个在新世纪前五十年所要实现的目标。我们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掌握十六大的精髓,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以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重大意义,而且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做好新时期粮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奉献。
一、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含义
“小康〞一词原义指家庭经济比较富裕,可以安然度日。“小康〞最初见于礼记·礼运孔子与其弟子子游的对话中,在儒家的思想里,小康是指比大同理想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形态。大同是指高度的和平与安乐,而小康那么是低一层次的和平与安乐,它们分别是儒家的最高目标和现实目标,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近代以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小康〞,一次次地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内涵,纵观百年的历史沧桑,我们非常自豪地看到,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作为中国现代小康社会思想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2月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用“小康〞、“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到达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到达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方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到达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此后,邓小平同志屡次在重要会议上讲话、谈话和会见外国友人时,提到“小康〞社会。为建设小康社会,邓小平同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确立了分三步走的开展战略目标,并被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确立为党的奋斗目标,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到达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到达中等兴旺国家水平。
针对形势的开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关于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概念,并高度评价了其重要意义,指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纪末到达小康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新的根底,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时间里,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第一、二步目标,老百姓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了很大的起色,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到达了小康水平。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我国参加wto以后,我国的经济开展实现了与世界经济接轨,参加wto,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开展机遇,而且也为经济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形势的开展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根底,正如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的: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开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根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根底性作用,经济开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根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开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两步走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开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到达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开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正是在对过去不断探索的根底上,党的十六大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新的全面的部署。
那么,小康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呢。为综合反映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制定一个“小康水平〞量化标准,也就是小康的根本标准,包括16项指标,即:(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50%;(2023)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时期粮食管理工作第2页
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2023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根本合格县比重20230%。其中反映“小康水平〞最主要的参照标准有两个,即恩格尔系数和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按照恩格尔系数标准,高于60%属于绝对贫困;60%-50%之间属于温饱;50%-40%属于小康;30%-20%是富裕。按照人均gdp标准,到达400美元到达温饱;到达800美元才算进入小康;到达4000美元才算得上富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到2023年底,我国gdp超过一万亿美元,人均超过了800美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1%,到2023年为47.7%,城镇居民为37.9%。可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到达了小康水平。2023年,我县城镇职工年均收入到达1.1万元,比1997年增长62.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到达4905元,增长66,恩格尔系数由48下降到36;人均住房面积由14平方米增加到27.1平方米,居全国领先地位;绿化覆盖率到达38.4,XX县区人均公共绿地11.9平方米;百户拥有 50部;社区文化建设跨入XX省社区文化先进县行列。按照小康根本标准,我们已经普遍实现了小康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过去我们所说的“小康水平〞,主要是物质和生活方面的指标,而“小康社会〞那么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提高。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将生活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描绘的“经济更加开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之中。
针对我国经济根底比较薄弱的开展中国家的具体实际,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独特而深刻的意义。简单用四句话概括就是:第一,丰富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第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社会人们的伟大理想的内涵;第三,为中华民族展现了新的历史机遇;第四,有助于鼓舞人民的斗志。
二、粮食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粮食工作是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不仅包括传统的粮油购、销、调、存、加工,而且在新的时期,又赋予了粮食工作以宏观调控、行业管理等诸多新的内容。可见,粮食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其它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必须的生活保障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物质资料,其使用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尽管国家和民族不同,经济开展水平不同,消费习惯不同,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粮食和空气、水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保障,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综观我国的历史,古往今来,其民族的兴衰、社会安定、国力强弱、朝代更迭,多与粮食问题密切相关.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类,茹毛饮血(茹:吃,不能用火熟吃,“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生吃饮其血,茹其毛〞),他们每天的活动就是采集野果,猎杀野兽用以果腹;进入封建社会,统治者实行的禁止“弃农经商〞的统治手段,目的就是要保证粮食生产,满足统治社会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作为稳固政权、保持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的根底和必要条件。早在1957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20世纪50-7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农业生产力较低的实际,毛泽东同志又先后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以粮为纲,全面开展〞的指示,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的著名论断,并屡次指出,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的经济开展和政权稳固,关系极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至今深入人心,为广阔人民群众津津乐道。
进入70年代后期,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也把农业农村和农民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中国社会是不是稳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开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开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都好办了。〞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我国的粮食生产,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粮食生产的持续开展,粮食供求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在国际政治局势和经济形势动乱不断的大环境中,我国改革稳步前进,尤其是1998年国内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仍到达7.8%,高出世界平均增长速度5.8个百分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丰收,粮源充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开展历程,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了农业特别是粮食这个根底,逐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使我国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变,为全面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我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开展农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开展优质粮种植和加强粮食作物的科学管理,最大限度提高粮食产量,粮食单产、总产不断提高。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3.5万吨,单产46公斤,人均年占有粮食94.8公斤;到1979年,粮食总产到达21万吨,单产164公斤,人均年占有粮食338公斤;1985年,粮食总产到达26.3万吨,单产234公斤,人均年粮食占有量到达397.9公斤,总产量比1979年增长25,单产提高70公斤;2023年粮食总产到达32.1万吨,单产406公斤,人均年粮食占有量397.6公斤,总产比1985年增长22.1,单产提高172公斤。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县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变,保证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开展。
粮食工作,作为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把农民生产的粮食投放到流通领域,促进社会经济开展;另一方面,保障社会粮食供应,维护社会稳定。由此可见,粮食工作不仅对保证军需民食,支持工农业生产的开展,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二)担负着全社会总量平衡的重任
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新中选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答复记者提问时,对新一届政府工作目标概括为二十四个字,即“城乡协调、东西互动、内外交流、上下结合、远近兼顾、松紧适度。〞我个人理解,把这二十四个字放在粮食工作中,就是要维护和保持全社会粮食总量平衡。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幅员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