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粤剧
木人
粤剧红船木人桩
:说到“木人桩,,彳艮多人马上就想到了咏春。特别是电影叶问的推出,近几年咏春可谓是风行全国。极少人知道叶问的师傅梁赞其实是粤剧红船中人,粤剧红船木人桩比咏春的历史更悠久,保持得更传统更原汁原味。
关键词:粤剧;木人桩;咏春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3) 20-0131-02
一、粤剧红船木人桩的历史
据粤剧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南少林有一个叫洪熙官的俗家弟子参与组织反清复明活动,遭到清庭镇压少林寺被烧毁,逃到了广东投身红船戏班,来躲避清兵的追捕。他改名叫洪福,藏在乐丰年戏班做了一名伙夫,人称“伙头福〞。后来戏班到花都炭埗圩演出,装台时遇到了当地武馆的人来勒索,还出手伤了一名武生。洪熙官知道后就空手来到戏棚,约武馆的教头出来单挑。两三下就把那个教头打倒了,众人叹服。武馆的人也不敢在当地作威作福了。有人发现了“伙头福〞臂上的“火烙双龙〞,那是少林弟子的特殊标记。大家才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此后,洪熙官就仿照南少林的练功形式,在红船上设立了木人桩,收徒授艺。粤剧红船木人桩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红船是明清时粤剧演员的交通工具,船停哪里戏就在哪里开唱。粤剧演员们栖身的红船在船头安装了木人桩。既可以作为船泊执锚泊位的船杆又可以让武生们练身手。
二、粤剧红船木人桩与咏春
很多不懂之人看到打木人桩都以为是在打咏春拳,其实很多咏春老一辈的拳家们都认为“咏春〞是向粤剧红船木人桩学习的。有武术家认为粤剧和武术本是一家;咏春拳里所用木人桩“挪用〞了红船上的木人桩。佛山武学会的会长吴德明他就曾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的师父讲的,要向粤剧红船班学习木人桩。〞曾经不少咏春的弟子是粤剧艺人,如粤剧名伶黄华宝就是佛山咏春拳的第一代传人。把咏春拳传到全世界的李小龙他父亲是粤剧武生,他第一个师傅邵汉生,也是红船中人。
“咏春拳〞的历史来源众说纷纭笔者不得而知,只听说“咏春拳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盛于叶问。〞咏春讲究的是实战与搏击,经过百多年的开展,已经融合了多种拳法的元素与拳师的意念。“咏春拳〞在武术界广为流传,各家各派争相学习加以提炼,现今已开展为五大流派。可以谢‘咏春拳〞是一套高度开展了的拳法。而‘‘粤剧红船木人桩〞着重的是舞台的展示以及艺人的防身,特别是近半个世纪粤剧传统表演日渐式微,大家都向京剧学习,因此南派传统表演技艺逐渐淡出粤剧舞台,粤剧行内学“木人桩〞的人极少,懂得“木人桩〞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因此粤剧红船“木人桩〞是一套高度保存的拳法。现今民间所保存下来的“粤剧红船木人桩〞就更加弥足珍贵。
三、粤剧红船木人桩的内在价值
粤剧红船木人桩在粤剧舞台艺术上独辟蹊径,形成极具自我特色、刚柔并济的舞台表演风格,并因此获得诸多赞誉。开始的木人桩只是粤剧演员防身之用的拳法,后来逐渐演变为粤剧里表演的拳法、步法与塑型等程式套路。
老一辈的粤剧表艺术家们把粤剧红船木人桩108式经过高度提炼并开展出一系列具有粤剧特色的“传统功架〞。如粤剧舞台的对打套路南拳、手乔、南派把子套路、六国大封相中出现的(坐车)、(推车)、(罗伞架);出现在玉皇登殿中的(日月架)、(桃花女架);出现在<香花山大贺寿中的(韦陀架)、(降龙伏虎架)等等。昔日的粤剧艺人练功必习“木人桩〞。粤剧有句俗语:男女老幼想学戏,先埋桩〞。“木人桩〞的攻守防战有108个“桩手〞的招式,曾经老一辈的粤剧艺人们“手、眼、身、法、步〞等做功俱在“木人桩〞中得到训练。因为木人桩是传自南少林,练的是真功夫故以前粤剧的武打场面向以真武艺、真功夫示人。其武艺包括(南拳)及兵器把子中的刀、枪、剑、戟。其真兵器武打称之为“五色真军〞,其传统武场以‘硬桥硬马的‘南拳或所谓的‘真刀真枪搬上舞台,粗旷豪放,开朗明快。粤剧先辈们把木人桩艺术更加夸张地搬上了舞台使粤剧南派动作招式更加的放大和力量的虚化,“拳无三点手,棍响定输赢〞时间的夸张,以及在速度上的夸张。〞形成了粤剧南派表演的独特魅力。
据老一辈粤剧表演艺术家叶兆柏老先生的回忆:曾于1959年,广东粤剧院赴朝鲜演出前的节目审查,当时的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看完节目后独赞粤剧武生泰斗靓少佳演的马福龙卖箭>与京戏经过美化修饰的北派武打迥然有异,拳脚招式很有岭南特色,因此靓少佳被誉为粤剧南派武生代表,而粤剧的武打也是当时确之为南派武技。
四、粤剧红船木人桩的传承价值
自从京剧成为国粹起,慢慢变成了戏曲界的老大哥,所有的地方戏都向京剧学习。学习他的身段、学习他的功架、学习他的把子、基功、武功等。在戏曲表演要求的“四功五法〞中,除了唱功没方法学京剧以外,通通都学京剧。诚然京剧这位老大哥确实当之无愧,他的表演细腻、动作干净、功底扎实,做派讲究。他的教學严谨,特别是“中国戏曲学院〞这位戏曲摇篮的老大哥。无论是腰、身、把、毯、唱、剧目,等表演都整理了一套又一套即完整又细致的教材,每套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戏曲的表演的提供了标准性。各个地方戏校趋之假设骛争相学习,学习根本功的训练方法,学习把子的套路,学习身段的韵味,学习他的表演理论等。以原广东粤剧学校为例在近十几年的教学中除了唱腔课,其他各科的训练模式都是以京剧为准。原来粤剧本有的南派功架、南派把子、南派手乔等教学内容也日渐弱化。
粤剧的教学向来都保存在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老一辈艺人把自己所学的传授给下一代以此代代相传,并不善于把自身所学总结形成文字资料保存下来。特别是粤剧红船木人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广东粤剧学校邀请梁天斗老先生前来教受过第一届学生以后因历史变故等原因再无人教与学,资料也遗失殆尽。现今的粤剧界也鲜有人会打这套桩。笔者也是在筹备粤剧传统排场教学工程过程中在学院的资料库查阅史料时才发现这套已尘封大半个世纪的珍贵史料,但留下来的只有片言只语,文字、图片、影像更是无从考究。
一直以来,粤剧人四处奔波呼吁:要传承粤剧、继承粤剧南派武技、挖掘传统、复排传统排场、古剧等等。例如2023年由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主办复排的大型古剧玉皇登殿、近日由佛山粤剧传习所复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粤剧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等戏挖掘了许多粤剧珍贵的历史资料,如粤剧的古腔、古牌子、古排场等等。打的是粤剧传统锣鼓,唱的是粤剧的古腔古调,但演员做出来的排场功架却少了些南派的味道。试问一直以京剧训练模式,讲究以“圆〞为美的意识形态所训练出来的学生又怎能把南派艺术以“方〞为美的意蕴演绎出来呢?现今的粤剧人都急于抢救粤剧的文化遗产各项成果,而忽略了这些排场及古剧是粤剧先辈们创作出来的,而粤剧南派功架中很多塑型都是由粤剧红船“木人桩〞中演化而成。“木人桩〞是粤剧南派武功的根本功之一,它一方面是锻炼精、气、神和防身武艺的必修课,一方面把练得的拳法加以开展、变化,运用到舞台上的武打场面中去,因此它是粤剧武打中的短打和许多朔型功架的根本元素。全套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十八个动作,合共108个动作,练习时把木人桩作为假想对象如真的比武一样,或进攻或防守,一招一式或一拳一腿都是为假设的对手所采取的动作,不管是劈、挡、削、剪、拦、勾、撑、压等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求马步扎实、出拳有力、寸度准确,整个的表演意识形态以“方〞为美。
五、传承木人桩的方案与行动
为了抢救粤剧南派表演技艺、挖掘、继承、开展粤剧传统表演排场绝技,寻回粤剧摇篮遗失的瑰宝“粤剧红船木人桩〞。笔者先后到粤剧历史博物馆寻找粤剧红船木人桩的文字资料、在粤剧行内打探现今还有哪位老前辈记得这套木人桩的表演套路。然后登门拜访,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向前辈请教学习,粤剧红船木人桩108式。
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查询与探访,终于在粤銮舆堂找到了木人桩的文字资料。并在前任銮舆堂堂主八十岁高龄的叶兆柏老先生的介绍下得知二十多年前,粤剧繁荣基金会曾把这套“木人桩〞完整的拍摄下来并保存于銮舆堂,但前几年銮舆堂失窃整个保险箱被人偷走了。之前受邀拍摄的司徒辉老先生也己故去,据闻之前师徒辉老先生所拍的木人桩资料一直保存在粤剧艺术研究所,但并未让人学习、传承下来,为此笔者深感遗憾。
几经周折,与奔波最终还是幸赖于叶兆柏老先生的支持与帮助下,在2023年暑假期间,得以拜访了粤剧红船“木人桩〞梁氏三兄的传人87岁高龄的林英保老先生,向他请教学习粤剧红船木人桩并邀请他得意门生梁炜峰先生到学院传授木人桩技艺。
2023年12月30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原广东粤剧学校)举办14级粤剧班教学公开课,邀请了粤剧界各个剧团的领导、著名演员、大老倌及兄弟院校的领导到来观看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了赞扬,并对学院传承南派技艺,开展木人桩的教学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木人桩的学习现在只是一个开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延续木人桩教材标准的整理,和其衍生出来的南拳、南派把子、南派功架排场、南派剧目等工程的编撰。虽然消耗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木人桩传承的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笔者知道在今后传承的道路上将会更加的艰辛。作为粤剧人,为了粤剧的传承与开展无论再苦再累,也觉得甘之如饴。
参考文献:
[1]蔡孝本,叶建为,龙虎武师三百载[M].广州:广州出版社,2023.
[2]罗铭恩,罗丽,李木子.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粤剧[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23.
[3]周仕深.粤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广州:粤剧研究社,2023.
作者简介:黄燕(1977-),女,广东湛江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粤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