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业
循环
经济发展
现实
困境
路径
选择
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大力开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开展存在现实困境:资源价格及国家财政支持体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驱动缺乏,国家技术支撑体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保障不力,利益补偿机制对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推动不够等。为此,应建立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综合协调机制,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拓展农业循环经济功能等,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现代农业;农业产业链
近几年,雾霾频繁肆虐、气候连续异常等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安问题更加突出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加快转变目前粗放的经济开展方式,保护人类的唯一家园已成为社会共识。自2022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公布实施,循环经济的开展被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倡导之后,202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强调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开展、循环开展、低碳开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平安作出奉献。〞绿色、循环、低碳开展成为不仅关系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展方式转变,而且关系我国对全球生态平安责任承诺的重大经济社会开展战略。
一、农业循环经济兴起与开展
循环经济思想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肯尼思X8226;鲍尔丁(kennethe.boulding)于1966年发表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提出循环经济一词。鲍尔丁认为,人们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自然系统对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一直存在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建立一种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经济开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随着石化农业弊端的逐渐显现和人们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反思,农业循环经济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1998年,我国学者禇大建最早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原那么以及我国要开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介绍。之后,人们开始把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开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第一,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行农业循环经济的国家,1935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持法案,这可以看作是农业循环经济方面最早的立法。后又陆续公布固体废物处理法污染防治法等多部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美国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展方面比较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对垃圾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美国重视对农业生产流程的现代化管理,注重以精准技术构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减量投入,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倡导利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帮助农业实现高度的现代化。第二,德国是欧洲农业循环经济开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政府、企业和国民的积极参与是其最大特色。这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起垃圾经济高度开展下,人们对循环经济理念的认可和消费者对于生态有机农产品的高度接受。德国在农业生产中对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等的使用有十分严苛的要求,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物链的前提下使用有益天敌的除草方法;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在动物的饲养中防止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牧场载畜量,以利于其自然恢复;用有机肥或长效肥替代易溶的化肥,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来提高作物产量等。德国建立了系统的循环经济法规,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以保障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开展。第三,日本是世界上农业循环经济立法最健全最完善的国家,立法起点高,覆盖面全,实施状况好。农业实践中也有一些相对成熟的经验与做法,如循环型农业开展较早且较成功的宫崎县菱镇早在1988年就通过了开展自然农业条例,在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化肥等非有机肥料,而是利用现代技术把家畜粪便、稻壳和发酵菌类混合在一起制成农家肥,变废为宝,既肥沃了土壤,又阻断了农业面源污染向粮食生产传播的途径,使生产出的产品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确保了农产品的平安性和农业开展的可持续性。与美、德、日等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目前从全国来看,农业循环经济多为点状零星分布,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尚处于较低层次,循环产业链短,参与主体少,影响范围小,缺少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和地区。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五项任务之一,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开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现实困境
第一,我国现有的资源价格体系和国家财政支持体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驱动缺乏,致使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原动力缺乏。从资源价格体系来看,资源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使农业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的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表达。我国的资源价格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资源产品价格远低于资源的真正价值,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本钱低,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充分利用自然,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能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农业循环经济,由于其前期设备和资金投入往往远高于后期节约资源的经济收益,从个人角度来看,企业和农民都缺乏开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冲动,使农业循环经济开展失去了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根源的动力;从财政支持体系来看,国家财政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小、范围窄,起不到政策鼓励与引领作用。目前,国家财政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而且多用于中西部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宏观环境建设方面,如环境脆弱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丘陵山区的集雨工程等,直接用于对农民采用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方面的补贴那么微乎其微。农业循环经济开展本身投入大、收效慢、获益低的现状使其在与其他生产方式的竞争中本已处于劣势,再缺少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要想实现大的开展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加快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利益驱动机制,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我国现有的技术支撑体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保障不力,致使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后劲缺乏。农业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科技创新根底上并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但在这方面出现“企业不愿投、政府不想投、农民无力投〞的状况。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在目前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复制和剽窃,巨大的科技研发投入往往不能获取相应的回报,技术被复制,市场被瓜分,投资者无法收回科技研发投入本钱,因此,在没有补贴与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很少企业愿意为此进行太大的投入。对于农业循环经济比较关注的地区多集中于经济开展水平落后、资源贫瘠、环境脆弱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在经济考核压力和政绩观考量下,更倾向于将眼光放在能尽快带来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提升的工程,对于投资期长、见效慢、生态和社会效益具有缓释性的农业循环经济缺乏支持的意愿。再加上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普遍困难,即使有意愿,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缺乏。农民是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但目前农村高素质人才外流严重,留在农村的大多是教育水平低、科技素养差的老人和妇女,不仅没有能力去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甚至采用循环经济技术都会存在困难。技术研发与创新难以保障,致使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后劲明显缺乏。第三,我国现有的利益补偿机制对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推动不够,致使农业循环经济开展难以持续长久。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参与主体都是理性经济人,其参与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同样如此,农业循环经济的参与主体都是在对本钱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的根底上决定是否参加农业循环经济的链条中。农业循环经济开展具有多重效益,不仅具有一般农业生产所具有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在其长期得不到相应补偿的情况下,对于正外部性的提供者而言隐含着其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市场主体逐利性的本性角度出发,这些参与主体会放弃农业循环经济开展方式,选择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支持力度缺乏以补偿其对社会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正外部性的情况下,依靠农业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的自发行动开展构成闭合循环系统所需时日可能会相当漫长,甚至导致其根本不能闭合。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开展过程中只有注重农业循环经济参与主体各种利益的实现,其才可能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谋求能量与物质的循环利用,从而加快能量循环系统的闭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三、开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第一,建立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综合协调机制,为农业循环经济开展提供驱动力。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展是一个经济效益获取、生态效益提升、社会协调运作的共同作用过程,要使这一过程顺利推进,必须切实解决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问题,从政府、企业、农民的角度,充分发挥利益驱动、政府推动、立法促动的作用,构建一个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综合协调机制。一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价风格控机制的驱动作用。改变目前自然资源资产“有价无市〞的状态,通过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体制,将自然资源资产用好管好保护好,切实做到“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付费〞,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流动导向作用,引导其投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对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推动作用。市场主体的“逐利性〞决定了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展中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与鼓励作用。政府可通过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标准标准等根本评价体系,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鼓励监督等综合协调机制,健全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人才技术等配套效劳体系,为各类农业循环经济开展体系的参与主体创造公开公正的开展环境、平安标准的市场秩序和高效便捷的效劳网络。三是充分发挥立法和政策对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促进作用。农业循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废弃物再利用等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展中个人边际效益明显低于社会边际效益,以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经济人参与到农业循环经济中既需要外部力量如政府的引导与鼓励,也需要配合对传统农业开展方式外部不经济现象的惩罚机制,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展提供驱动力。第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开发与推广体系,为农业循环经济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自身特质决定了在其技术开发与推广中要建立政府推动型科技创新体制:一是建立循环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奖励机制,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参加循环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队伍;二是加大对循环农业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投入,特别是农产品清洁生产技术,如生物农药、新型长效缓释肥料、绿色地膜技术等,减少物质投入的精准农业技术,如精准播种、施肥、灌溉、综防、收获技术等;三是改变重实用技术研究轻根底研究的现状,适当提高根底研究经费比重,为应用研究夯实根底,恰当安排应用研究和推广经费所占比重;四是注重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在普通群众、重点人群中的推广普及,使各类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尽快走出研究室、走出生产基地,通过播送、电视、网络、新媒体等,走进广阔农民、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结合对农业大户、农村技术人员的重点培训,既促进循环利用技术的有效推广,也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在社会的认可度。第三,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为农业循环经济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我国目前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有一些成文法,但尚未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且立法多停留在宏观的政策宣示层面,具体的权利、义务规定较少,缺乏刚性的实施机制,致使一些法律法规不能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有限。要借鉴兴旺国家如美、德、日等国的经验,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具体明确的配套细那么。一是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如农业清洁生产、绿色生态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之构成全方位、系统、科学的体系。二是制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开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税收、金融、财政奖补等方面明确和细化政府支持的途径、方式和力度。三是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