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劳务
工作
经验交流会
致辞
提纲
劳务工作经验交流会讲话提纲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参观学习和总结交流我市劳务输出工作的经验,对这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劳务输出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开展劳务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开展最突出的矛盾。无论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是从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开展来看,都必须把立足点放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上。劳务输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加快劳务输出,开展劳务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加快劳务输出,开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农民收入水平低。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36元,在全省的排位是倒数第一位。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原因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人均生产规模狭小,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农产品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空间有限,农产品商品价值实现困难;三是农民就业不充分,非农就业时机少,增加收入的渠道窄。全市绝大多数地方人均占有生产资源严重缺乏,特别是耕地资源少,质量差。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开展,耕地将呈不可逆转的减少趋势,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程度将进一步降低,人均占有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减少农民,才能缓解人地紧张的矛盾,打破农民增收的瓶颈制约。因此,加快劳务输出,开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拓展农业致富空间的重要渠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据统计,2022年全市输出劳务36.5万人,创劳务收入5.6亿元,农民人均从劳务收入所得228.5元,比上年增收46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输出劳务37.3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7.1%;创劳务收入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6%。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长最快最多的领域。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使农村耕地等资源的占有量大大增加,从而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开展劳务经济,对农民来讲是“两头开花〞,本钱低、见效快、收益大。可以说是当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又快又好,最为现实的一个方法。
第二,加快劳务输出,开展劳务经济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一定条件下,农村充裕劳动力的转移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直接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获得收益的一局部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民外出搞劳务,有效地缓解了人地矛盾,有利于土地流转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使一局部土地集中到种养能手手中,为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第三,加快劳务输出,开展劳务经济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无论是农业问题还是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同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把农业和农民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域来考察,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途径。换句话说,只有为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时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才有可能建立起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开展的经济运行机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筹城乡开展。应当看到,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开展,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断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这是经济开展的必然规律。但我市受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限制,
二、三产业和城镇化开展滞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宽视野,跳出农村解决农民问题,跳出谋划就业问题,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当前劳务输出面临的难得机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促进二、三产业的开展和社会分工分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另外,劳务经济开展了,农村经济开展了,可以筹集更大的财力和物力,开展公共事业和根底设施,为农业、农村经济开展提供更好的根底条件,这对于贯彻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加快劳务输出,开展劳务经济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必然要求。农民外出务工,不仅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他们逐步摒弃了“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有的通过打工,受到输入地的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其技术素质,工作能力大大增强,逐步成为熟练的产业技术工人;大局部外出务工者在城乡之间的大流动、大转移中,或者返回农村后,也将城市文明带到了农村,推动了农村的开放和进步;许多外出务工者返乡后,利用自己带回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等办厂创业,促进了农村工业化,为农村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如XX县区盐官镇妇女桑喜鹊,在北京务工3年,返乡后利用务工积累的资金,于2022年7月引进小鸡5000只,办起了养鸡场,如今已开展到鸡存栏12022只,日产鲜蛋4000多个,日收入近千元,固定资产到达20万元的企业。草坝乡阳坡村桑海峰,在兰州建筑行业务工多年,返乡后办起了“XX县区宏达预制厂〞,固定资产已达80多万元,吸纳就业农村劳动力36名。正是他们将新的开展理念、新的生活方式逐渐渗透到广阔农村,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农民和农村的面貌。由此可见,劳务输出的自身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是不可低估的,对社会结构变迁和经济社会开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突出工作重点,下功夫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劳务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更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总的要求是,要把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按照城乡统筹、培训效劳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思路,下功夫把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力争从今年起到年全市劳务输出累计到达125万人(次),累计培训30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有组织输出30万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强宣传发动,不断增强农民外出创业的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真正认识到劳务输出是增加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广阔农民才能够自觉自愿地走出家门、走出土地、走出农村。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大约是45万人,转移输出的规模不大,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思想观念落后是重要的一个原因。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等故土难离的意识,在许多农民群众中根深蒂固。一些地方的农民,在充分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常年过着“一个月过年,五个月种田,半年游手好闲〞的懒散生活。因此,加快农村劳务输出,开展劳务经济,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大力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引导工作。要充分利用播送、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宣传媒体和办板报、专栏等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快劳务输出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外出务工致富和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要善于运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和教育群众,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劳务输出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鼓励和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开展潮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领域实现就业创业,寻求开展。
第二,要强化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本领。劳动力素质的上下,决定着就业时机和劳务收入的多少。在劳务市场既定的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找到工作,获得较高的报酬,关键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应当看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产业开展,都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劳务需求的增量大多是需要一定文化和职业技能的工种。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与工作待遇、劳务收入呈明显的正相关系。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越高,转移输出的成功率和收入也就越高,就业岗位也就越稳定。现在所谓的“民工荒〞实质上就是劳动力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农村劳动力充裕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民工荒〞缺少的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缺少高级技工和复合型人才。如果我们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就不可能扩大在全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占有份额。
目前我市的情况是,低素质劳动力比重过大,2022年底,全部农村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程度的12万人,仅占7.36%;初中程度的35万人,占21.9%;小学程度的70万人,占43.5%;还有约34万人为文盲半文盲,占21.17%,同时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也严重滞后,许多农民缺乏劳动技能和求职本领。这样的劳动力状况严重制约着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
今年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年增强农民素质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今后三年的输出目标、培训方案和措施,各县(区)党委、政府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要完善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由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教育、科技、卫生、农牧、财政、扶贫等部门和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培训工作。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稳固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那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走先培训后输出的路子。
二是要统筹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要形成政府资助、企业订单、市场运作、部门协作的培训格局,必须要破解培训资金紧缺的瓶颈制约问题,政府资助资金除各级财政要拿出一局部外,扶贫和农牧、劳动保障和教育部门都要按渠道筹集,市上通过协调,已从扶贫、农牧、劳动保障等部门筹集了180多万元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各部门要确保足额到位。同时,市县农牧局要积极争取立项把全市9县(区)全部纳入“农民职业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工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要做到专户管理,集中使用,采取补贴、报帐制等方式,专款专用,真正用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上。
三是要因需施教,注重培训实效。要根据劳务市场的需求,以专业技术培训和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培训为重点,灵活设置培训专业,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做到培训有特点,输出创品牌。当前要重点抓好家政效劳、餐饮、美容、美发、服装加工、保健护理、保安、建筑装潢、电子装配、家电维修、汽车驾驶和维修等行业的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使经过培训的农民都能实现转移就业。
四是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和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对各类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坚决防止借培训之名对农民乱收费。要建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类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人数、结业就业率进行考评,对不符合条件的要进行整顿,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
第三,要拓宽输出渠道,进一步扩大输出规模。目前,我市的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周边省区和等省市,大局部从事的是粗、重、脏、险等工种,如建筑、装潢、采矿、清洁及餐厅、营销效劳等,总体上呈现“三多三少〞的状况,即:自发分散性输出的多,有组织成规模输出的少;季节性、临时性的多,常年性、稳定性就业的少;从事体力型低收入的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