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汇总.doc
下载文档

ID:1554119

大小:46KB

页数:4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药学 配伍 总结 汇总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汇总 总论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2.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根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取,性能,成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3.中药学的开展: 1.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 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初步奠定中药学的理论根底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的方法,载药730种, 3.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 草,载药844种,最早使用图文对照方法 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宋代,药后附有 方剂以相印证,有学术、实用、文献价值。 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集我国16世 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 6.炮炙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7.本草图经---所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 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 8.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 地方本草 4.道地药材:是指出产在某地的在同一品种中质 量优等的药材 5.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全草类--花前期或刚开花时2.叶类—花蕾 将开或正在盛开时 3.花类—花正开放时4.果实和种子类 —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 5.根和根茎类—深秋时节6.树皮和根皮类 —清明至夏至间 6.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 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局部药材的特殊处理 7.炮制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 证用药平安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成效,使之更 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 和制剂 5.纯洁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 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炙蜜炙——滋补强壮的作用。 醋炙——引药入肝,止痛,减毒。 酒炙——升提、通经活血。 盐炙——引药入肾,补肾作用。 姜汁炙——止呕、制寒、去毒。 8.炮制方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制霜,发酵,发芽〕 9.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的根本性质和特征的高 度概括,是根据用药后的机体反映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 质地,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10.四气的含义: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的作用: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的药物,性属寒凉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 通络,回阳救逆的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 11.五味的含义:即辛,甘,酸,苦,咸。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五味的作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2.甘,能补,能和,能缓,有补虚,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 3.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4.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类似5.苦,能泄,能燥。通泄,降泄,清泄,燥湿 6.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的作用 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12.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说明药物作用性质。 影响因素:炮制和配伍 与药物质地关系:花,叶,皮,枝---升浮 种子,果实,矿物,贝壳---沉降 13.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根底,以所治病症为根据确定的 14.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15.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使用16.七情: 1.单行:是指用单味药治病 2.相须:是指性能成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3.相使:是指性能成效有某些共性的药配伍同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增强主药疗效 4.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响或辅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5.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6.相恶:是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成效降低,甚至丧失 7.相反:是指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响或副作用 17.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 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 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 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 脂,人参畏五灵脂 18.入药方法: 1.先煎:磁石,牡蛎,附子,川乌2.后下:薄荷,白豆蔻,大黄,番 泻叶 3.包煎:蒲黄,葶苈子,滑石粉, 旋覆花,车前子 4.另煎:人参,西洋参5.烊化:阿胶,鹿角胶 6.冲服:芒硝,竹沥水,蜂蜜7.煎汤代水:灶心土各论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散寒通滞 2.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3.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4.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5.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6.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7.羌活:发散风寒,胜湿止痛8.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9.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燥湿止带 10.细辛: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11.薄荷: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 疏肝解郁 12.牛蒡子: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 解毒消肿 13.蝉蜕: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止痉, 退翳明目 14.桑叶: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15.菊花:分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16.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截疟 17.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18.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19.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除痹 60.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20.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21.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22.夏枯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23.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2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25.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26.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7.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28.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29.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30.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31.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32.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祛痰33.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34.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35.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36.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37.青蒿:清虚热,凉血,解暑,截疟38.地骨皮: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39.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40.芒硝:泻下,软坚,清热 41.独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42.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43.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44.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 45.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46.秦艽: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47.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48.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49.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尿 50.桑寄生: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51.广藿香:化湿,解暑,止呕52.佩兰:化湿,解暑 53.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表54.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55.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56.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57.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58.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59.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61.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62.关木通:清热利水通淋,通经下乳63.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64.金钱草: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65.虎杖: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祛痰止咳 66.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67.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引火归源 68.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69.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70.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71.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72.木香:行气,调中,止痛73.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74.沉香:行气止痛,降逆止呕,温肾纳气75.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疗癣76.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77.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78.神曲:消食和胃 79.麦芽:消食和中,回乳消胀80.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81.鸡内金:消食健胃,固精止遗,化坚消石82.使君子:驱虫消积83.苦楝皮:杀虫,疗癣 84.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85.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86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87.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88.三七:化瘀止血,消肿定痛89.茜草:凉血止血,活血通经90.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91.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杀虫92.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 祛湿止痒 93.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94.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95.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 利胆退黄 96.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97.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398.益母草: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99.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利尿通淋 100.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101.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102.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 133.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 固带脉,托疮毒 134.淫羊藿: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135.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 纳气平喘 136.益智: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 开胃摄唾 痛 103.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104.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105.浙贝母: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106.瓜蒌: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散结消痈,润燥滑肠 107.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08.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109.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110.桑白皮:泻肺平喘,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