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和谐社会的提出及战略意图.docx
下载文档

ID:1553424

大小:19.83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和谐社会 提出 战略 意图
和谐社会的提出及战略意图 文章标题:和谐社会的提出及战略意图 这三次研讨班的举办,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政治韬略。2023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旨那么在用十六大精神武装全党,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23年的研讨班梳理和落实科学开展观,旨在以科学开展观统一全党意志,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而今年的题目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中央要从实践层面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科学开展观引领的社会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这一思想,在此前的十六大报告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已有表达,其中有两处比较明显:一是报告提出的到2023年我国将要实现的小康社会比2023年有六个“更加〞,其中第五个“更加〞就是“社会更加和谐〞;二是报告第二局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 在202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假设干问题的决定中,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开展观〞。中央继“科学开展观〞之后,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二者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 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树立科学开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根底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实际上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开展。从二者的关系来说,既可以说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可以说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开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开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才能保证科学开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李俭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和谐社会与科学开展观关系密切,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密不可分。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邻里之间都要和谐。要用和谐促开展,用开展促和谐。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和谐,而是你争我斗,那么什么也干不了,不可能有什么开展。科学的开展观所追求的,就是文明开展、开展文明,包括开展的目的、开展的道路、开展的手段都要文明,这正是一种和谐的境界。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没有和谐的气氛,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都无法进行。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想,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中央政法委协调室副主任李宝柱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罗干同志曾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改革开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开展过程中,社会稳定压倒一切,而和谐社会正是与社会稳定相对应的具体社会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对社会稳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具体的指标体系来标准和指导,哪怕是粗线条的指标体系也是有意义的,而这那么需要从社会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总体思考和建设。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朱力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开展问题。 亟待消除的不和谐因素 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开展的关键阶段。对于这一开展关键阶段的特点,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闭幕式上作过精辟的概括,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在四中全会结束后,也曾有过详细的论述。归纳起来,这个阶段特点有两个:既是关键开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这一阶段呈现出两种前景,一是执政党和政府头脑清醒,政策妥当,就可以进入社会经济开展的黄金时期,保持经济社会的和谐开展。二是执政党和政府政策失误,不但会使经济停滞不前,而且会激化社会矛盾,产生社会动乱,危及政权稳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蕴含着争取第一种光明前景,躲避第二种黯淡前景的战略意图。 具体审视我国社会目前所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那么能更加清楚地看出中央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决策的深谋远虑。 ●社会开展相对滞后,公共和谐社会的提出及战略意图第2页 资源分布不均衡。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高速开展,gdp总量增长了2023倍,平均开展速度为9.4,是世界上开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开展相对滞后,这种滞后在2023非典考验中暴露得更加充分。李兴山说,非典时我在农村搞调查,一个地区的领导跟我说,他们整个县只有2台呼吸机,可以想像,如果非典传入农村,后果将不堪设想,从中可以看出城乡差距拉大问题和公共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这种差距指的是相对差距:改革开放中农村开展了,城市也开展了,但是城市开展得更快。从城乡收入来看,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1: 1.8,90年代就扩大到1: 2.5,而到了2023年,城乡差距已经扩大到1: 3.2,超过了3倍。李兴山认为,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根底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城乡差距就远不是3倍,而可能会有6倍以上。从地区差距来看,尽管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但是东中西部的相对差距仍呈扩大趋势。严书翰认为,现代社会中收入差距肯定是存在的,关键是要保证它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目前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不能够予以正确解决,也会危及稳定。比方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关键在于分配不公。目前我国存在一些非法致富现象,一些人靠钻政策和体制漏洞而暴得大利,一些部门和单位靠垄断而获取超额利润,这对群众的情绪是一种严重的挫伤。 ●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开展作出的奉献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这些群体主要指农民和工人。在方案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广阔农民为中国工业化作出了重大奉献。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民的收入状况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到目前为止,农民的人均收入还很低,负担还很重。改革开放26年取得的成果,农民并没有充分分享。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依靠的阶级,由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作出战略性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国企改制、搞活,致使大批产业工人下岗。这些在方案经济时代作出了重要奉献的产业工人和无地农民、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显然是不对等的。利益失衡导致心理失衡,是当前社会情绪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新形势下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195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内部矛盾的概念,主要是指思想政治上的矛盾,但是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指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矛盾。这类矛盾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纵横交织,盘根错节,复杂异常。比方公务员队伍内部的“3581〞工资改革方案,在有的地方可以实行,但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就不能实现。因为中国的中央国家机关加工资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它还含有政治因素:国家还有很多方面都缺钱,这一政策不方便实行。这仅是一个社会阶层内部存在的矛盾。再比方,城镇化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但目前推进城镇化就涉及拆迁和失地,触及一局部群众的利益,这就是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全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再如高收入群体中绝大局部人是劳动致富,但也存在一局部非法致富或者钻体制漏洞致富的人,他们与尚未致富的人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可以说,目前我国各社会阶层之间,社会阶层内部,地区之间,地区内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等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利益矛盾。 和谐社会的提出及战略意图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和谐社会的提出及战略意图。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