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哈利
波特
死亡
读后感
哈利波特之死亡圣器读后感
为什么?由于能和其中的某种东西产生共鸣。这种东西就是:除了我们感知到的面貌之外,世界还另有面貌。或者说,我们所感知到的面貌,其实,并非世界的面貌。或者说,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其实并非如此这般的世界。由于这点共鸣,所以,就把哈里波特系列始终读下来了。
在这本“迎合世俗,并不深刻〞的通俗魔幻小说里面,看到了什么呢?当然,首先看到常识世界之外,另有很多“平行〞的世界,而它们都是合而为一的,所以说,它们是“重叠的〞,也没有错。很多“麻瓜(凡夫)〞认为不行能的事情,疯狂的,怪诞的,其实,都是合理而符合规律的。
相对于我们从未生疏到的领域来说,我们所生疏到的,其实,沧海一粟,特殊狭隘。我们其实不知道事情为何发生,以及到底如何发生。但在我们内心,始终潜伏着一个声音:有种力量,能够凌驾于这一切之上。那种力量,在小说中表现为魔法,在现实中表现为权力、科技,或者,神通,诸如此类。
由于我们内心的深处,始终感觉到这个魔幻世界的存在,这种魔法力量的存在,所以,那么多人会喜爱魔幻小说。—那么多人,其实都知道,我们就是魔法本身。只是,并不知道,我们自己全都知道这一点。
然后,还看到了牺牲。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彻底牺牲自己,放弃一切,进入死亡,这种行为具有特殊不行思议的力量,乃至世界上最强悍的魔法,都对它无可奈何。可以说,这种行为具有“催伏一切恶魔〞的力量。即使是触及到这样一种念头,这样一种潜质,也能令强悍的恶魔觉得特殊虚弱,不能忍受。事实上,哈里波特就是靠这种力量生存下来,并且战胜了强大的对手的。在最终决战的生死关头,他一次选择了不加抵抗地死亡,一次选择了“除你武器〞的和平咒语。他选择了不损害。结果,他战胜了每次都选择索命恶咒的魔头。而那个魔头也并不死于哈里波特的魔法技术,而死于自己的损害之心发出的恶咒,害人就是害己。这里又一次重复了这个古老的故事。这故事被说过很多遍,但几乎全部的人,特殊是我,都并不真的信任,尽管也有所信任。再然后,还看到了对死亡的恐惊,对永生的渴望。七个魂器的消逝和消灭,说明“追求永生〞的行为会障碍本有的灵性,分割整体,并且,也将最终破灭,而三件死亡圣器:最强大的死亡魔杖、复活石、隐形衣,都有很深的象征意义,虽然作者未必是刻意让它具有这些象征意义的。
但作品其实也都并非作者所写的,它来自超越作者外表的更深处,最终,哈里波特成为三件圣器的仆人。他的选择是:只留下父亲传下来的隐形衣。—那是真正能战胜死亡的东西:让别人进入死亡,或者走出死亡,这种权力特殊强大,但并不能带来如期的效果。最终,真正能够战胜死亡的,是放弃这种权力,并且“隐形〞。
“隐形〞这个魔法词汇,其实底蕴深邃。它意味着从现象的世界隐没,也意味着,隐蔽在现象之中。能从现象的世界中出离,并由于出离而觉察隐蔽在现象之中的隐秘,这才是战胜死亡的最终那件圣器。
古往今来,有数不胜数的故事说到“隐形〞。而且,在中国,很多学问渊博的人,有猛烈的心愿期望“归隐〞。这都是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述。从这个角度来说,哈里波特消灭魂器(其中一个就是他自己的身心),选择隐形衣的过程,就是修道觉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一切的死亡,是必定经受的课程,—而且,需要反复经受。反复很屡次,很屡次。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很屡次地经受。—直到,毕业为止。
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之间那种“双头鸟〞式的命运关联,也是很有意思的。它让我想到“共命之鸟〞这个词。事实上,全部的生命都是“共命之鸟〞,都有两个头。一个头只喜爱吃有毒的东西,毒死自己,也毒死另外一个头。而另外一个头,只吃香美洁净的东西,并且一心要挽救另外一个头。两者共有一个身体。这根本上也就是凡夫和阿弥陀佛,和诸佛菩萨之间的那种关系,或者说,也就是“三身〞之间的那种关系。
作者在书写故事的时候,很多东西并非刻意“构思〞出来的。其实在写作之前,早已本能地“知道〞这一切。所谓写作,只是让它流淌到外表上来,如此罢了。事实上,但凡看上去并不拙劣的东西,都不是“构思〞出来的,而是“原来就知道〞的。作者“原来就知道〞,读者也“原来就知道〞,所以,当它表述出来的时候,双方就能产生共鸣,“他写出了我心里的某种东西!〞而这就是写作和阅读之所以消逝并存在的根底原理:本然。符号主义认为,一切艺术创作的根本功能都是“指向〞。指向某种特殊深邃的古老的模糊的记忆,指向我们原来就是的,那样东西。那个“一〞。
事实上,毕加索的画、达利的创作,诸如此类的很多东西,也和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一样,都是在表述着我们古老的“本能知道〞:世界并非是我们所感知到的那个样子。诸相非相。
从这个角度上说,一切宏大的艺术家,也可以说,都是大禅师,是普度众生的菩萨,而且,是并不觉得自己正在普度众生的“无相〞大菩萨。长期以来,始终并不知道,为何与生俱来就有那种猛烈的写作欲望,为何与生俱来总是感觉需要有所表达,始终不知道这种动力来自何处。现在,应当有了答案了。那是本觉的自觉,是本觉自觉的形式。或者说,那就是本觉。千言万语,都不过是在写着一句话:都是“我〞,一切都是“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万紫千红总是春。事实上,一切作品原来全都是“深刻的〞。但有些作品的“深刻〞是穿上了隐形衣的。甚至对于作者本身来说,它也同样是隐形的。具有识别隐形力量的眼睛,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