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幼
教育
小学
倾向
表现
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谢玉坤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包括教育目标小学化、课程设置小学化、教学过程小学化、行为标准小学化、教学评价小学化等。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应采取的对策如下:坚持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生活性,重视幼儿行为标准训练的自主性、快乐性,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实效性。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协作共育等。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23)05-0150-02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目前,许多幼儿园从教学目标确实定到评价标准的研制,都表现出小学化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儿童的思维空间,阻碍了儿童的健康开展。笔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主要表达在以下方面。
1.教育目标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无视幼儿的身心开展规律和特点,无限制拔高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导致保教功能发挥不够,轻保而重教,过分强调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少幼儿园要求儿童识字,学习拼音、珠算、外语等,同时还给孩子布置了一定量的所谓的家庭作业,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后果。
2.课程设置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开设了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包括拼音、汉字、计算、古诗等。还有一局部幼儿园开设了英语、珠心算等一些学科课程,仅保存很少的一局部时间开展舞蹈、绘画、游戏等活动。另外,大局部幼儿园还设置了一些兴趣班,强迫孩子参加,孩子们每天在幼儿园从早忙到晚,回到家中感到很疲劳。
3.教学过程小学化
近年来,幼儿园教学一般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式,如学习汉字的授课程序为:出示字卡或写在黑板上,由教师领幼儿认读;
讲解字义,进行组词、造句训练;
教师教给幼儿该汉字的书写顺序及格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开始反复进行书写练习,完全与小学生的汉字学习过程相同。而幼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获取知识的活动愈来愈少;
强调纪律性,儿童的自主权被无情剥夺。教师所采取的上述教育方式和方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开展。
4.行为标准小学化
不少幼儿园直接套用小学的行为标准来约束儿童,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教师,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不允许插嘴、顶嘴与辩白,坐姿要端正,不能随便走动,答复以下问题必须举手,不能开小差,不准做小动作,课间不许奔跑跳跃,不许高声喊叫,等等。另外,为了维护课堂秩序,多数幼儿园所采用的批评惩罚措施也是带有小学化性质的。如一些教师往往对于“违纪者〞采取罚站、严厉斥责、罚抄等处分性措施,这些都是对小学生的行为要求,很明显把小学的行为标准搬到了幼儿园,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5.教学评价小学化
幼儿园教学评价注重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展等内存,对幼儿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主动性以及情感需要重视不够。一局部幼儿园设置了名目繁多的特色课程,如双语教育、艺术教育、珠心算、识字训练等,对这些课程的评价构成了幼儿园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评价时,通常都选用小学的评价标准,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的测试有着详细的评分标准,而对于音乐、美术、常识等的评定,流于形式且实效性较差。
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开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所呈现出来的开展特点和规律是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开展心理学促进了学前教育的科学化,提高了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使幼儿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目前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解决。
1.坚持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生活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是根底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开展奠定良好的素质根底,应尊重幼儿身心开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以游戏为根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开展。因此,在关注幼小衔接的同时,应确立能够表达全面性、启蒙性和生活性的幼儿教育目标,防止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全面性是指幼儿园应依据幼儿身心开展的特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开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幼儿对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启蒙性是指幼儿教育应为孩子的全面开展打下良好的根底,使幼儿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获得初步开展。生活性是指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发现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使幼儿观察自己的生活,并在生活中有所发现,并积极地去探索。
2.加强课程设置的生活性
幼儿园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开展的特点,把幼儿的需要作为出发点,选择那些有利于引导儿童从周围的生活世界中发现问题的内容。幼儿教育课程设置不仅应考虑学科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而且还应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开展特点,选择生活化的课程内容,让幼儿从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课程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形成五类活动,这五类活动分别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日常饮食、睡眠、早操、游戏、动植物的饲养培植等,都可以成为幼儿课程的内容。因此,在设置幼儿园教育课程时,应突破文本的局限,遵循孩子的生活逻辑,将幼儿生活世界转化为活动的主题,创造性地设置富有个性的课程。
3.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
在“玩〞的过程中“学〞。“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学应更加注重幼儿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观察、操作、表述、游戏、小组讨论、户外活动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活动中引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让幼儿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使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促进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开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有效手段。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的开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有利于促进幼儿能力开展的游戏活动,从而到达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开展的目的。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如阅读写字、数学发现、游戏、角色游戏等活动。这些区域活动既能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又能够防止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孩子们在学习根本的读、写、算知识的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自由游戏。
4.重视幼儿行为标准训练的自主性、快乐性
幼儿行为标准训练应以幼儿自我管理为主。教师应启发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约束,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采取愉快教育的方式,即寓教于娱乐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幼儿能形成愉快的情绪体验,因而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正确方式。因此,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形式,巧妙地渗透品德教育的内容,利用游戏中的典范作用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启发,在游戏中要求幼儿自主体验和感知,利用游戏的结果对教育效果进行稳固和强化,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对幼儿进行行为标准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反复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鼓励、表扬要恰如其分。教师应利用自身的典范示范作用,以身作那么,准确将自己定位在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这一位置上。坚持这一理念,有利于真正落实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儿童获得充分的自我开展空间。幼儿园应努力创立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环境,充分考虑幼儿开展的需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时机,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开展。
5.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
幼儿园教育应坚持以促进儿童健康开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教师应在生活准备等方面对幼儿进行指导。对大班幼儿在坚持性、时间感、自主性等方面加强引导,适度地提高要求,以增强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规律的适应性。引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走进小学课堂,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大班后期,应适度设置一些学科化的课程,围绕提高幼儿自我认识能力、口语表述能力、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展开,引导幼儿逐渐了解、熟悉并喜爱小学的学习生活。
6.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实效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自然的方法,通过平常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由此可知,对于幼儿的评价,不能仅仅根据一两次成绩测试的结果来衡量,应更加关注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主动性以及情感需要的评价。幼儿园教学评价必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开展为出发点,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对儿童开展过程的评价。应改变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幼儿、家长被动接受的做法,教师要以倾听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赏者的身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耐心倾听家长、幼儿的心声,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从而提高幼儿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7.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协作共育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要积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幼儿园应向家长开放,定期举办讲座,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使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并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还可以组织家长沙龙,为家长解惑答疑。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奠定根底。
实际上,幼儿园教育还应整合社会教育的力量,实现协作共育。国家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应标准幼儿园的办学行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消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认识,淡化考试竞争。幼儿园、家庭、社会应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开展为基点,彻底铲除滋生“小学化〞倾向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