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司法行政机关履行强化人民调解工作指导职能调研.docx
下载文档

ID:1551462

大小:21.45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司法 行政机关 履行 强化 人民 调解 工作 指导 职能 调研
司法行政机关履行强化人民调解工作指导职能调研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履行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职能之思考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根底性地位和作用,是其它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替代的。近年来,我县司法行政机关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践中还面临着司法行政机关内部和外部种种问题和障碍,制约了指导职能的充分发挥。本文拟通过剖析当前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症结所在,谈谈自己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强化人民调解指导职能一些设想,愿与同仁商榷。 一、工作现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首要责任。长期以来,县司法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调防结合〞的方针,不断加强人民调解的机制、网络、形式和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着力维护和谐稳定,人民调解工作总体呈现“五化〞。 (一)调解组织网络化。近年来,XX县区司法局从面向全社会、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的角度,在全县范围内调整充实了工作力量,按照人民调解法要求,县上成立了人民调解协调指导委员会,以镇调委会为主导,在辖区村(居)委会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农村基层组织为平台,在全县农村、社区,建立了农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以行业矛盾纠纷为突破,延伸设立了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相继在高交支队、县交警大队、县卫生局成立了道路交通调解室及医患纠纷调委会。目前全县共有各类调解组织122个,专兼职调解员814人,初步形成了以县人民调解协调指导委员会为龙头,镇调委会为主导,村(社区)调委会为根底,行业性调委会为触角的三级人民调解网络体系。 (二)纠纷排查常态化。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广阔人民调解员,在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开展大局,将调解纠纷的范围从婚姻、家庭、邻里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纠纷,扩展到公民与法人和社会组织之间,调解内容扩大到村务管理、农民负担、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拖欠农民工工资、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据统计,2023年至今,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32件,调解成功1706件,调解成功率到达98.5%,制止群体性械斗31件,阻止群体性上访98件,防止民转刑案件55件,根本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较大纠纷不出镇,重大疑难纠纷化解在本县,有效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三)业务运行标准化。为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制度化、标准化迈进,按照人民调解法的要求,县司法局指导各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制订完善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程序、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职责、人民调解员工作职责、人民调解员工作纪律及要求、人民调解员回避制度及定期排查登记、统计上报、档案管理等多项工作制度。同时,县法院还将基层人民法庭指导辖区调解委员会业务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并将司法确认案件纳入审判流程管理和审判绩效考核。通过齐抓共管,从而使受理、调处、制作协议书等工作程序进一步得到标准,初步实现了“五有六统一〞的要求,有效的提高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度。同时,在健全网络、充实调解人员的根底上,加大对调解员的培训力度,使之成为业务精通的调解能手,在调解队伍中培养了以陶俊海为代表的全国调解工作先进典型。 (四)宣传形式多样化。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在县电视台、安康日报XX县区政府网站、县司法网站上开辟专题、专栏,形成由普法门户网站、普法微博、普法qq群和 普法短信“四位一体〞的宣传格局,结合巡回办案和审判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等形式,广泛的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使人民调解法进入千家万户,使调解工作“有法可依〞,并得到社会各界和广阔群众了解、支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更多地选择以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纷争,为人民调解法贯彻落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气氛。 (五)机制保障制度化。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县司法局牵头,各村(社区)坚持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将大量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了人民调解的预防功能。建立协调联开工作机制,注重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之间的衔接和配合,村级调委会解决不了的纠纷,乡镇调委会共同调解,需要有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调解,有效地增强了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完善纠纷信息传递与反响机制,在重大节庆等敏感时期,针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和重点人员实行信息反响报告制度;对一段时期比较突出、多发的矛盾纠纷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情况,为掌握社情民意、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建立资金保障机制,2023年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印发了XX县区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奖励方法(试行),县政府每年预算5万元,用于人民调解个案补贴。“个案补贴〞是我司法行政机关履行强化人民调解工作指导职能调研第2页 县率先在全市推行的一项人民调解工作制度,这项制度已受到省市表彰并在其他县区推广。 二、存在的问题 人民调解法实施两年多来,我县的人民调解队伍进一步壮大,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逐步标准,人民调解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调解矛盾纠纷的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为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开展作出了积极奉献。但与当前人民调解工作与全县加快开展的形势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不少制约工作开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对人民调解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认识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建设。局部领导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不到位,以行政调解代替人民调解,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视力度、支持保障不够。在出现群体性纠纷和重大纠纷时,认为上访找信访、纠纷找法院、案子找公安的观点有着较大的影响。事实上,人民来访、法院、公安受理的民间纠纷,大局部会进入人民调解程序。局部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人民调解工作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作用,造成了个别镇和局部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停留在无专人、无实质性机构、无保障的“三无〞状态。全县95%以上的村(社区)人民调解员为兼职。 (二)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还不健全。一是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还很薄弱,区域性、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没有铺展到位,实际设立数量比例过低、工作开展不正常;二是大调解体系亟待加强,有关部门对其归口管理的社会团体和行业性组织的纠纷调解工作,培育扶持和帮助指导不够,造成了个别镇和局部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停留在无专人、无实质性机构、无保障的“三无〞状态,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管理也不可能落到实处;三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村(社区)调委会建设不标准。 (三)调解员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法在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之后,首次通过立法确立了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人民调解的法律含量越来越高,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目前我县调解人员普遍法律素质较低,文化结构、专业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调解技能较弱,很难确保调解程序的公正和调解协议的有效。基层司法干警还承担着包村等中心工作,导致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人民调解工作中去。全县12个司法所,由于受编制限制,6个司法所只有1人,2个司法所还没有专职司法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受到一定影响。 (四)人民调解经费保障缺乏。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保障。从我县情况看,2023年开始列入预算的人民调解“以案定补〞经费是5万元,已经远远缺乏以按照人民调解法要求支付人民调解的指导经费、业务经费、调解员培训经费和补贴经费,全县绝大局部镇、单位的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都未落实。经费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调解人员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为契机,认真学习总书记近日就坚持和开展“枫桥经验〞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围绕中心、效劳大局,以人为本、效劳群众,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切实发挥好人民调解的预防、调处和教育功能,为我县改革开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和法制环境。 (一)深化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广阔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人民调解法,把人民调解工作放在稳定基层政权、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依法解决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保障问题,促进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借鉴兄弟县区做法,协调地方编制,解决司法所无专职人员、一人所问题。 (二)加强对人民调解法和人民调解制度的学习宣传。结合“六五〞普法,充分运用法律“六进〞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形式,继续广泛深入宣传人民调解法,使广阔干部和人民群众更加广泛地认识人民调解工作,不断提高人民调解的影响力和公信度,引导更多的群众主动、自愿地选择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努力营造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气氛。 (三)拓宽调解领域,加强联动机制。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要严格按照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坚持原那么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依法及时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调解婚姻、家庭、邻里等传统纠纷的根底上,大力拓展工作领域,积极介入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政府高度重视、影响社会稳定的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平安生产、食品药品平安、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向刑事自诉、轻微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等法律不禁止当事人和解的范围拓展,注重实质性问题的协调解决。创新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与相关程序的衔接配合机制,进一步凸显人民调解在大调解工作机制中的根底性作用。 (四)强化人民调解指导管理,选优配强人民调解队伍。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按照分级培训的原那么,重点抓好新任村居调委会成员和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县司法局负责每年一次的两级调处中心主任、首席调解员XX县区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首席人民调解员的集中培训;镇司法所负责辖区内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的年度培训、负责对辖区人民调解员的日常培训工作。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加强对调解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二是强化业务指导。基层人民法院做好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的业务指导;组织专业法律工作者队伍挂钩帮扶基层村(社区)调委会,为基层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效劳。三是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进一步完善与工商、卫生、环保、人社、住建、安监等矛盾多发部门的对接机制,积极探索在工作程序、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对接;建立人民调解介入政府信访机制,引导上访人员通过人民调解渠道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和工会、妇联等社会团体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作用,实现对矛盾纠纷的综合治理。 (五)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水平。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标准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名称和标识,标准文书格式,完善调解纠纷登记和统计报送工作,增强调解协议的法律性和政策性,提高人民调解的成功率。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