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城乡一体化问题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547064

大小:17.87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城乡 一体化 问题 思考
城乡一体化问题思考 在城乡一体化开展过程中,让农民享有土地增值收益,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充分分享改革开展成果,已成为当前落实科学开展观、保障农民权益的客观要求。地处城乡接合部地区的XX县区草桥村,充分抓住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的政策机遇,依靠农民自主开发建设完成旧村改造,依托城市经济大力开展现代产业,加快转居转非,实现富民增收。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已连年列居京郊百强村前列,并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XX省根本城市化生态文明村等多项殊荣,走出了一条农村城市化、产业非农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的成功之路。 一、草桥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展的做法 (一)促进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 XX县区草桥村位于南三环路南、京开路东侧的绿化隔离带区域内,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地区。全村原有3800多人,7个自然村,1400多个较零散的平房院落,地少人多、村容脏乱,市政配套缺失,村民居住环境很差。1994年草桥村被列为全市绿化隔离地区第一批综合改造试点单位。按照市政府文件精神,绿隔地区试点单位可以实行“以绿引资、引资开发、开发建绿、以绿养绿〞的政策,以改善首都生态环境,促进城乡接合部地区改革开展。 草桥村紧紧抓住这一良好的政策机遇,按照文件精神对草桥村的开展进行了重新规划,全村绿化面积占村域总面积的70%,农民上楼住宅用地、集体开展产业用地和局部房地产开发用地等建设用地占30%。草桥村的旧村改造过程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牢牢把握旧村改造的主动权。他们不是一次性将全部土地与开发商签订协议,而是采取了分期合作的形式。第一期合作开发30万平方米,约占全部住宅建设面积的1/3,按照协议村里与开发商的分房比例为3.5∶6.5。第二期合作开发20万平方米住宅,协议分成比例已经提高为4.5∶5.5。在第一、二期合作开发完成后,草桥村虽然在房屋分成上让渡了局部利益,但也无偿得到了近20万平方米农民回迁房,并完成了村域内道路、供水、电网、燃气等配套市政设施建设。特别是通过合作开发,村里积累了珍贵的资金、开发经验和人才,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以后旧村改造第三、四期工程中,草桥实业总公司下属的房地产公司自己投资、自主开发,完成了包括“恋日花都〞商品房小区和局部公建在内50万平方米农民回迁房和商品房建设,取得了良好业绩。草桥村通过由合作开发向自主开发的过渡,不仅积累了数亿元的房地产开发利润,而且把长期的土地增值收益保存在农民手里,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利益,为下一步继续自主开发和走出草桥村拓展更大的开展空间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二)促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 上世纪80年代,草桥村经济以分散种植花卉、蔬菜和经营一些小型村办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在城市化进程中,草桥村通过挖掘自身优势,主动效劳城市需求,大力推进一产向三产延伸,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奠定了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根底。他们采用先进设施、引进优新品种,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品牌化经营,将传统的花卉种植改造成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目前,草桥村已经建成3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温室和1600平方米的花卉科研实验室,并在玉泉营环岛周围建成了总占地2023万平方米的4个花卉市场,组建了自己的园艺公司,实现了产业链从生产向流通、园艺工程和终端消费等领域延伸,大大提升了花卉生产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2022年草桥村自筹资金1.5亿元,建成占地630亩的世界花卉大观园,集生产、观光游览、花卉销售、科普教育、花文化推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探索了花卉产业的新型业态,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依托城市,开展为城市效劳的各类物业经济是草桥村经济开展的另一个特点。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住房装修、居室美化、汽车维修等生活效劳业的巨大需求,草桥村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区域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开展集聚房地产、物业管理、大型市场群等物业经济。他们通过招商引资、物业出租、合作经营、自办市场等多种形式,先后开发建设了玉泉营家具建材市场、易初莲花综合超市、新时特购物广场、汇丰汽配市场、居然之家、东方家园等大中型商业工程,形成了以家具、建材、汽配、生活超市和餐饮效劳等行业为主的玉泉营商业圈。利用集体土地开展为城市效劳的各类产业,不仅使草桥村能够获得每年2022多万元的土地租金收益,也促进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产业形态城市化,并逐步融入到城市经济中。目前,草桥村拥有花木集团、开发集团、市场开发管理集团,下属集体企业20余家,自有各类物业面积50多万平方米,管理住宅物业90万平方米,不仅保障了全村1600多名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为社会提供了3000多名就业岗位。202223年,草桥村实现经济总收入近13亿元,纯收入3亿多元,上缴国家税金5000多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超过17亿元,居民人均收入3万多元。蓬勃开展的产业,为草桥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继续保持长期稳定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根底。 (三)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 草桥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展,不仅是经济开展和社区环境的改善,而且通过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农民转居转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解决好农村集体资产处置问题,是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实现农民向市民转变的重要前提。草桥村按照“资产变股权、村民当股东〞的原那么,从1999年开始进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量化股权〞,将评估后的集体净资产的40%留做集体股,其收益用于开展生产和支付村庄公益事业及村民福利,60%的资产以根本股和劳动奉献股的形式量化到每一个村民(包括已经转居的原村民),并在此根底上成立有股东3015人的社区股份合作企业——草桥实业总公司。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把村集体资产的所有人落到实处,既维护了集体资产的完整性,有利于整合资源,加快经济开展;也充分保障了村民对集体资产所有人的权益。改制以来,草桥村股金分红逐年递增,202223年每股分红到达90元,全村居民获得股金分配202300余万元,实现了农民带着资产进城,解除了农民对城市化的后顾之忧。 在集体转制的同时,草桥村按照“转居不转工,离土不离乡,就地安置就业〞的政策,完成了农民转居转非工作。目前,草桥村35岁以下的村民全部实行了征地转居。转居人员除少数自己外出择业外,大多在本村各集体企业就地就业,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及子女升学等方面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政策,实现了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一局部老人仍保存农民身份,其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由村集体承担。目前,草桥村近千名退休老人月平均退休金到达1500多元,最高可达5000元。65岁以上老人住院医疗、村民大病医疗实行免费,学龄儿童实行免费教育,75岁以上老人享受长寿奖励。村里还建设了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并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面积6000平方米、XX省最大的村级文化中心,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202223年草桥村各种公共福利支出超过3000万元,根本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其居〞,加快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二、几点经验和启示 草桥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展的改革实践,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城市化过程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两大难题,实现了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他们的做法为加快城乡接合部地区改革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启迪。 (一)坚持自主开发,牢牢把握旧村改造的主动权。草桥村旧村改造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简单地将旧村改造任务交给房地产商去完成,而是坚持依靠农民和集体经济力量,始终把开发建设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在旧村改造初期,他们通过让渡局部土地利益换取开发商的合作和建设资金以及经验积累,并逐步过渡到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开发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土地收益留给农民和村集体。他们采取土地租赁、招商引资的方式开展产业,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城市产业,保障了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实现了农民集体土地资本化。可见,坚持农民自主开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利益。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为标准土地市场秩序,要求土地出让必须走“招、拍、挂〞程序,这将使实力和资质相对较弱的农民集体企业在土地竞标中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以农民为主体自主进行旧村改造的政策贯彻落实。因此,制订相应措施保障农民的土地开展权,使农民能够自主开发建设属于自己的土地,把握住旧村改造的主动权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开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根底。为解决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就业不充分、“坐吃山空〞、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草桥村始终把开展新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吸纳农民就业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重要根底。北京城乡接合部地区是规划建设、产业开展、社会管理等城乡二元体制矛盾的集中区和凸显区。同时,优越的区位和借助绿隔建设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也使该区域成为最具开展潜力的城市功能的拓展区。草桥村正是借助这一优势,大力开展现代都市农业、城市生产生活效劳业和各类物业经济,在效劳城市需求中,不断寻找和拓展新的开展时机和新型业态,逐步实现了城乡经济融合,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坚实的产业根底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充分就业和安居乐业,也保证草桥村城乡一体化进程可以稳步、持续地向前推进。 (三)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民向“市民化〞的演进。一是通过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让农民带着资产进城,解除了农民变市民的后顾之忧;二是通过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存村农民能够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医疗、养老保障和公共效劳;三是参与和融入城市经济分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居民自主择业和市场竞争能力;四是逐步完善社区物业管理,推进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转型;五是加强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普及,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自觉地摒弃陈规陋习,适XX县区文明。这些措施使草桥村民从社会身份、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社会行为等各方面,逐步实现农民向现代市民平稳过渡。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织保障。草桥村改革开展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经验,是有一个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的领导班子和好的领路人。草桥村党委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勤政廉洁、为民谋利,受到了广阔群众拥护和支持。一是坚持开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村党委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土地集中起来,才能最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集体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他们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民主管理监督,以及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等措施,消除集体经济组织原有的种种弊端,激发了新的动力和活力。目前,草桥实业总公司下属的20多家集体企业,个个赚钱赢利,开展势头良好,成为村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来源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根底。二是领导干部以身作那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草桥村建立了严格的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制度,要求“想让群众做到的事情,干部带头先做;需要制止的现象,干部首先不做〞。在旧村改造初期,为了消除局部群众对搬迁上楼的种种顾虑,就采取党员干部率先上楼,严格按规定搬迁的方法,引导群众自愿搬迁。村里对各级干部的工作业绩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主要干部的收入标准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三是倾听群众呼声,促进社会和谐。草桥村的领导班子十分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村里每周五设立群众接待日,领导班子主要干部轮班接待群众,听取意见。他们提出,要想群众不上访,干部必须要下访、家访,并制订了家访指标和严格的督查回访制度。几年来,他们解决了群众提出的数千个问题和意见,坚持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这些做法大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在群众中形成了发自内心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社会风气,实现了群众安居乐业,村域治安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