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地理
全程
复习
一轮
课时
训练
综合
大全
第三
部分
31
第三局部 第3单元 考点1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南通5月)读以以下图,答复1~3题。
1.甲省与乙省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 )
A.水循环类型 B.植被类型
C.气候类型 D.土壤类型
【解析】 甲是山西省,乙是台湾省。甲乙两省从水循环类型上看,都属于海陆间循环。
【答案】 A
2.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台湾经济开展水平较高,不利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开展,而山西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煤炭资源,适合开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
【答案】 C
3.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 )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时机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大量产业转移到山西,利于山西劳动力的就业,促进经济开展,从而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开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压力。
【答案】 A
(2023·全国)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以以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4~6题。
4.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解析】 由上图可知1986-2023年间①线代表的产业在三次产业重心变化中表现出产业重心向西转移的特点,②线代表的产业,产业重心表现出向东转移的特点,③线代表的产业重心东西振荡,但总体变化不大。结合我国三大产业开展方向。综合判断①线代表第二产业,②线代表第三产业,③线代表第一产业。
【答案】 B
5.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解析】 由右图可知1986-2023年间,①线代表的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重心变化中,纵坐标(即纬度)变化最大(线最陡)。说明纬度方向上重心转移最快。A选项错误明显,易排除。B、D选项相对于C选项都不能说最快。应选C。
【答案】 C
6.自1985年至202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解析】 综合以上两图,1985-2023年,产业重心移动趋势是:第一产业向西北;第二产业向西南;第三产业向东南。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
(2023·河南平顶山检测)读下面“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7~9题。
7.图中甲与乙的界线大致是 ( )
A.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
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喜马拉雅山—祁连山
D.昆仑山—阿尔金山—贺兰山
8.图中甲与丙的界线大致是 ( )
A.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9.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根本因素是 ( )
A.气候和植被 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解析】 图中甲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乙为青藏高寒区,丙为东部季风区。结合图示各界线经过的地形区即可解答。
(2023·吉林通化)读下表,完成10~12题。
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
东部
中部
西部
Ⅰ全国
1991
2023
1991
2023
1991
2023
1991
2023
种植业(%)
1991
2023
1991
2023
1991
2023
1991
2023
林业(%)
牧业(%)
渔业(%)
10.表中三个地带,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 ( )
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
【解析】 由表中各部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大。
【答案】 D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 ( )
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
【解析】 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牧业比重上升,三个地带渔业比重均上升。
【答案】 A
12.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
A.气候、劳动务、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解析】 选项中劳动力、科技、交通均不属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C
(2023·韶关5月)以以下图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读图答复13~15题。
13.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选项是 ( )
①M城市代表上海 ②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N城市代表武汉 ④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从图中信息能判断出a是亚洲太平洋沿岸的经济地带,b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c是长江沿线经济地带,M地处东部沿海与长江沿线的交点,必定是上海市;我国重要的铁路沿线经济带主要是沿京广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线、湘黔—贵昆线等,那么d应属于上述铁路线;图中的N城应是重庆市。
【答案】 A
14.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正确表达是 ( )
①b经济带的开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经济最兴旺的是b经济带 ③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④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兴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东部沿海经济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兴旺的地带,主要原因是有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良好的经济开展根底和开放的政策等。我国主要的铁路经济地带沿线矿产资源较丰富,但能源资源较缺乏;亚太地区经济兴旺,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指向型工业兴旺。
【答案】 B
15.企业将产品生产的局部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 ( )
①劳动本钱 ②土地本钱 ③科技本钱 ④原料本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电子企业的设计、研发要求有较高级的人才,但生产装配主要是需要较多的廉价劳动力,台湾工人工资水平较高,那么把生产装配厂建在大陆可降低本钱;另外大陆土地价格较低,也可减少其厂房的土地租金。
【答案】 A
(2023·河北唐山2月)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比照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比照和分析。如以以下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答复16~17题。
16.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正确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 )
A.30天后 B.75天后
C.100天后 D.140天后
17.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解析】 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在30天后差异最大,比照最鲜明,所以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正确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30天后。第17题,我国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大,是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主要是东北地区,而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二、综合题
18.(2023·上海)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拟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开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以以以下图表答复以下问题。
图1 苏州、徐州1990年-2023年耕地年递减率变化
(耕地年递减率为上年年底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年底耕地
面积与上年年底耕地面积的比值的百分数)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开展水平比拟
年份和地区
工程
1990年
2023年
2023年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GDP(亿元)
人均GDP(亿元)
3617
1438
26692
6948
78801
15363
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万平方米)
(1)填表比拟苏州和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苏州
徐州
面积
8848平方千米
11258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
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以北
地形区
气候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2)读图比拟1990年至2023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开展水平比拟〞表,比拟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可持续开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开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徐州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两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地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