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生态
伦理
重塑
途径
生态伦理重塑途径
生态伦理重塑途径
追溯可持续开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经济开展模式也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阶段渐转变为考虑资源及环境因素的可持续开展阶段。循环经济是与可持续开展一脉相承,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制造(remanufacture)、再循环(recycle)〞为原那么(4R原那么),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手段,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开展的经济增长模式[1]。循环经济是对现代工业开展的状况、后果及前景进行反思之后提出的一种开展理念,其不仅涉及资源和环境,也涉及经济和社会开展[2-4]。循环经济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开展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生态伦理,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的和谐开展,结合循环经济开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和困境,从政府、企业和公众(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系统化的生态伦理重构。
1我国推广循环经济的背景
环境污染及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开展的瓶颈,推广循环经济势在必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开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提高的同时引发了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不协调开展,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5-7]。据综合世界银行、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的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另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开展方式,能源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矿石资源等已经逐渐成为制造业的开展瓶颈。开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的最优途径之一。传统的经济开展模式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的过程进行,既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循环经济开展模式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过程进行,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我国具有丰富的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为开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物质保证。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例,202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4957万辆(不含低速汽车),机床保有量达700多万台,14种主要型号的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其中大量装备在到达报废标准后将被淘汰,新增的退役装备还在大量增加。这些废旧产品中绝大局部零部件具有重复利用价值,构成了丰富的、更优质的“地上矿藏〞。开展循环经济,符合我国中长期开展战略重大需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开展规划纲要将“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开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开展的重要目标。2023年10月,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循环经济中蕴含的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学(EcologicalEthics),又称为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Ethics),从实践来讨论人的道德行为,是一种环境道德[2,8]。用生态伦理来思考经济开展中面临的困境,要求我们所要关心的不仅仅是人类自身,还要赋予非生命物质以道德上的关心,是一种深层上的哲学反思,更是一场哲学上的革命[8]。生态伦理学是可持续开展的伦理根底,循环经济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因此生态伦理学对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开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9]。目前典型的生态伦理思潮包括“人类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而循环经济所体现的生态伦理思想超越了以上生态伦理观的范畴,体现了生态伦理观的整合与提升。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决定了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生态伦理观念与传统生态伦理的根本区别。传统的经济模式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的过程,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生态伦理主要考虑的是“减量化〞(Re-duce),即减少资源的利用和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到达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传统的经济模式中,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是相互独立的,对资源的利用是一次性的、不充分的,因此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生态伦理学仍属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范畴。循环经济模式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过程,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资源与产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密切联系:循环经济环境下,产品可以看作是“赋予了使用价值的资源〞,废弃物被看作是“可利用、可再生的资源〞,而再制造可以看作是“对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失去的使用价值的恢复和补充〞。总之,循环经济模式遵循物质、能量的传递、转换与损耗规律,系统地考虑产品与资源的关系,这与传统经济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循环经济背景下生态伦理的整合与提升体现在循环经济的开展,要求建立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和谐开展为目标的伦理,这应该是一种开放的、统一的伦理,不是单纯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单纯的“生命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循环经济背景下生态伦理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和社会的领域扩展到生态系统,而经济形式和生态系统更密切的作用与联系决定了需要重新认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生态伦理的道德目标是遵循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中物质、能量、使用价值传递、转换、损耗规律根底上,保证三者的健康、和谐开展,体现了系统层面上的公正理念。循环经济背景下生态伦理的公正理念把人类视域建立在“经济社会生态〞的三维坐标上,以最小化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根底上的经济社会进步为目标,运用公正理论协调各种利益主体在生态问题上的利益关系。生态伦理观念的整合与提升,在关注生态道德中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的同时,又关注其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强调“生态价值〞的全面回归,主张在遵循相关客观规律的根底上实现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向生态化转向,成认“生态位〞的存在。提倡废弃物“再资源化〞,减少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大系统〞的平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