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襄汾“中黄高抬”的演变发展.doc
下载文档

ID:1536880

大小:11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襄汾 中黄 高抬 演变 发展
襄汾襄汾“中黄高抬中黄高抬”的演变发展的演变发展 摘要:抬阁是一种集戏曲、绘画、杂技、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是民间春节社火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种类繁多。“一双红袖舞长空,恰似嫦娥奔月宫,万人仰望云中戏,民间巧艺夺天工。”短短四句诗生动地描绘出了晋南襄汾抬阁之一“中黄高抬”的精彩传奇。本文从古至今、由外及内对襄汾“中黄高抬”的历史起源、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进行探析,以期能助读者全方位地认识襄汾抬阁。关键词:襄汾 抬阁“中黄高抬”襄汾抬阁又叫“抬儿”或“高抬儿”,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该县陶寺乡安李村、南辛店乡刘庄村等地,尤以汾城镇西中黄村、北中黄村的“中黄高抬”最为出彩,相传其是由民间迎神赛会的某种活动演化而来。一、“中黄高抬”的起源 古时,襄汾县中黄村峰坡有一东岳庙,俗称峰坡庙,每年举行两次庙会,开展一系列祭神祈福的民俗活动,周边八村参与,声势浩大。届时,人们乔装抹粉、装扮成神、载歌载舞,先在庙内表演,再走街串巷展示。村民们跟随围观,人山人海,以至于外围观众经常看不到表演。故而,将神灵的扮演者固定在木板上,高高抬起表演,如此一来,既增加了艺术难度,又方便了群众观赏,这便是中黄高抬的雏形。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高抬日臻完美,并以戏剧形式表演生活故事,择优补缺、年年出新、日渐盛行,成为当地民间社火中一种主要的娱乐活动。每逢表演之日,锣鼓喧天响彻云霄、高抬献艺羽衣蹁跹,吸引了方圆几十里的乡村民众前来观赏,可谓盛况空前。二、“中黄高抬”的表演形式 中黄高抬融戏曲、舞蹈、美术、音乐、杂技于一体,原始质纯、朴实雅洁,素以“高(高度极高)、精(设计精巧)、绝(绝无仅有)、美(美观华丽)、新(别致新颖)”著称,带给观众“惊、险、玄、巧”的视觉冲击。表演所用道具制作精良、造型别致,涉及力学、化学、色彩学等多方面知识,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艺术才能。高抬道具分抬架子、铁拐子、倒车子三部分:抬架子是一个方形桌式的木质底座,前面安有两根抬杠,可由数人抬着在广场或街上游行;上面固定着高抬的主体铁拐子,用韧性较好的优质铁棍,根据饰演剧目角色内容弯制成最低四米、最高十米左右、形状不同的棍、拐、卡,铁拐子上面用倒车子(因形似旧时妇女缠线所用倒车而得名)固定着扮演各种秀丽人物的表演者。表演者大多是八九岁的儿童,身着华丽服装、手持各式道具,造型生动鲜活。表演起来,上下一体,灵活机动,尽展凌空之美。或立于方寸之间婆娑起舞;或某一演员立于另一演员手臂上轻舒广袖;或悬于高空中腾空飞翔;或一群小孩儿站在盛开的荷叶上旋转飘如仙子;或一演员伸开双臂手抓两个小孩儿的辫子,两个小孩儿则悬在空中一动不动。种种奇景,精彩绝伦,给人一种“空中舞蹈”的视觉冲击,以虚掩实、以假乱真,使观者悬心吊胆,演者却泰然自若,不禁令人拍案叫绝,惊叹不已。三、“中黄高抬”表演内容的古今变迁 每出高抬戏各表现一个主题,内容十分广泛,古时表演大多取材自神话经典、戏曲情节、民间趣闻,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八仙过海白蛇传天女散花嫦娥奔月招财进宝等百姓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表演者装扮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通过彩制布景的巧妙陪衬,采用造型刻画的手法,构成别有风趣的动态画面,集中概括地反映主题。故事内容通常浅显朴实,伦理道德妇孺易晓,使观众在娱乐中学习做人,可达到与舞台表演相似的艺术教育效果。至清代康熙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稳进,民间艺术活动得到迅速发展,而抬阁作为迎神赛社的重要表演项目之一,也在这个时期达到鼎盛。中黄高抬集戏曲之缤纷、舞蹈之飘逸、音乐之激昂、杂技之惊险、戏剧表演于一体,出类拔萃,成为当地社火活动项目之首,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浓郁的地方风味。1936 年,峰坡庙举办庙会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庙宇毁于战火,迎神赛会随之告终。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党和政府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村中艺人积极组织排演,于每年春节期间办社火、出高抬,恢复了这一古老珍贵的艺术形式。高抬造型机动灵活、随意性强,当地的民间艺人大胆创新,注入了新时代、新生活的内容,创造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典型,如五业兴旺红色娘子军植树造林军民鱼水情等一系列现代戏,融生活和艺术于一体,极具渲染力。襄汾抬阁于 2013 年九月被确定为山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艺術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和酝酿后,终于在新的时代迸发出了新的魅力。四、结语 襄汾中黄高抬身藏玄机、制彩精巧、雅俗共赏、趣味性强,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自身风格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自古至今的文化思想变迁,凝聚着当地民众传统的、自发的审美趣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观赏价值。参考文献:1杨迎祺,李艺.临汾民间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2卫华.稷山民间音乐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作者简介:路珺,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