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土地整理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535171

大小:18.35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土地 整理 生态环境 问题 对策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经济的开展加快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大量耕地被占用,同时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必须大力推进土地的开发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底、为原那么,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使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在开展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能无视。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探究 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整理只是单纯的追求增加耕地的数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导致土地被开发整理后质量较差,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甚至会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开展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才能真正把土地整理的目标实现。 一、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1、利于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提高 在土地整理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提高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非常有利。历史说明,如果不重视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沉重的。因为土地整理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涉及到社会开展的方方面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产生的社会后果会很严重。 2、利于保持区域的生态平衡 在土地整理中,要建设大量的工程,就会使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栖息地减少,会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影响,进而打破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因此,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就能有效的改变这一局面。 3、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土地整理的开展,目的就是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积极开展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新农村和谐开展。 二、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缺乏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大局部资金都投入到道路、沟渠的建设中,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不仅所占比例较小,而且仅是用于防护林的建设,对区域内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等方面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会严重阻碍生态环境的建设。 2、土地整理对植被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人们只追求耕地数量、质量的提高,因此不断地对荒地进行开发,大面积的进行土地平整行为,外表看起来使土地的垦殖率快速上升,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对生态环境的不重视,忽略了在这一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使得理论研究滞后,缺少具体的实施措施,造成在土地整理的实际工作中,区域内的各种原生、次生的自然植被不断退化,数量急剧下降,甚至一些人工的植被面积也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单一的农作物。因为改变了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占据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不利于他们的生殖繁衍,使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进而影响了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另外,在土地整理中过分强调道路、沟渠的顺直、硬化,不仅降低了景观的欣赏性,也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日益简化,生物种群越来越单调,致使病虫害的发生的频率加快,强度增加。理论落后对土地整理工程的生态效益的评价比较粗略、不具体,特别是一些大型工程建设,也缺乏可行性分析。 3、水土流失严重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平整,使土地原有的生态条件得到改变,虽然新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起来,但是耕地面积的不合理扩大,干扰并打破了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生态平衡,使得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缓冲性,使原有的生态系统不堪一击,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所以,在土地整理中,对土地资源应该进行严格的评价,选择适宜的对象用以开发,采取妥善的措施,尽最大的可能使水土流失的面积减少。 三、改善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的对策 1、加大投资力度,为环境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根底 土地整理的资金投入量非常大,而利润回收的周期又很长,所以现阶段,要想方设法拓展资金渠道,保证资金来源多元化,比方调动社会资金参加土地整理生态环境的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土地整理良性的投融资机制,走出一条稳定多元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土地整理融资道路。 2、采取多种措施保持生态环境 为了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经济开展取得良性循环,应该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保护生态环境。首先从全局的角度制定好规划,区域内原来有的湿地、水坑池塘等尽可保存;尽可能保持沟渠原来多变的断面形状;减少硬化,为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同时加强农田防护措施,形成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其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治。如在道路、河流的周围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修养水源。另外,开展好土壤改良工作。在土地平整的过程中,采用局部平整方案,能够对耕作层减少破坏;表土剥离后及时回填,使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使农田出产能力不会降低;采取物理、化学等措施,使新增耕地的土壤得到改良,提高土地质量。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重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研究,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模型,分阶段评价,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降到最低,做到土地整理的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同步建设,保证土地整理工程向生态友好方向开展,从而实现保护土地生态系统的目的 3、合理制定土地整理的对象,加强土地整理后续管理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对土地整理的对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包括利用率较低的耕地和其中各类废弃地等等。在土地整理中,对每一个对象都应有针对性。如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所以不能大规模的开发湿地,既保护了湿地,也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把对山坡荒地的整理作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另外,在土地整理的后续管理中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推广节水灌溉,提高水、肥利用的效率;推广新品种,控制污染,建立起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耕作制度,大力推广绿色农业。 四、结束语 在土地整理中,不能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无视生态环境的效益;也不能只局限于局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无视整个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整理应当保证土地整理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岩,欧名豪,赵庚星.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223(02). [2]袁俊鹏,徐琨,赵昌明.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2223(35):20-22. [3]张一,徐耀鹏,陈明.土地整理工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以XX县区富驿镇为例[j].内江科技,202223(11):60-62.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