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为农辛苦为农甜农业局优秀党员事迹材料.docx
下载文档

ID:1531698

大小:30.09KB

页数:1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辛苦 农业局 优秀党员 事迹材料
为农辛苦为农甜农业局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为农辛苦为农甜 我叫xx,现任xx区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能有这个时机与各位妇女朋友们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我觉得我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差距,我做得还很不够,我只不过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这么珍贵的时机,我感到非常荣幸。下面,我就把我工作28年来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向各位领导进行简要的汇报。说的不对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从我85年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从事的是农业技术的指导和推广工作,不管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还是后来的蔬菜站站长、技术站站长,一直到现在成为农业局副局长,我的工作现场就是在农村,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大棚里,有老百姓问我,杜站长,你现在都成副局长了,怎么还天天往地里跑呀,你图的嘛呀。我当时就答复了:“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我干的就是往地里跑的活,图的就是老百姓能增收、致富,图的就是对得起一个农业技术员的良心、对得起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这28年来,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为老百姓干点事,要有真本领,真本领从哪里来,要靠学习。 咱老百姓有句俗话,说“庄稼活,不用学〞,可我这28年的体会是,离了学,咱这个庄稼活还真干不好。而且,这个学,不光是从书本上学,还要从实践中学,不只是今天学了就够用了,还要不断的学,随时“充电〞。 刚上班的时候,我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时候年轻气盛,寻思我上了3年的农学专业,指导个农民种地还不是“小菜一碟〞。没想到,上了班,领导给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要跟着老技术员多学、多看,安排给我的也不过是一些测地温、测产、查虫子、登记数据等简单的工作,开始还好,时间一长我这心里就犯嘀咕了,这不是“屈才〞吗。可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1986年夏天,姜店乡张井村的一个老百姓到了乡农技站,说他家的棉花出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两口子你埋怨我,我埋怨你,他媳妇又生气、又疼的慌庄稼,好几天没吃饭了,他急的没方法,想起来请我们去一趟。碰巧魏站长不在,事又急,我就自己跟着这个老百姓去了。去的路上我还挺兴奋,这可是我独立解决问题的好时机,我一定要好好表现。没成想,到了地里我就傻眼了,棉花叶全都变得和鸡爪一样,向上卷了起来,这种情况我在书本上根本没学过,那个大哥一个劲的问我得了什么病,怎么治,我就是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最后,我只好拔了一棵棉花骑车子赶到城里,找到区农业局的老技术员请教,人家一看就说出了病因,说这不是什么病害,而是打药出现了药害,棉花中药害了,还给我说了解决的方法。我赶紧又接着骑着车子返回到张井,把讨来的“药方〞告诉了那个大哥,果然,按着老技术员的方法,一个星期后,他家的棉花全好了。 这件事过后,有一段时间我抬不起头来,觉得我一个农校毕业的技术员,却解决不了老百姓的问题,多丢人呀,人家老百姓怎么看我呀。后来,还是魏站长开导我:实践出真知,书本上学的理论是死的,但现实中的问题是活的,不能光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得和实践相结合,活学活用。 我再也不觉得那些测地温、测产、测虫子的活枯燥了,为了做好棉铃虫病害发生预报,每年的5月底到9月底这四个月的时间,每隔一天早上6点钟,都要准时到棉花地里搞定点调查,因为这个时候棉铃虫还没藏起来,好查,虽然早晨凉快点,但是露水也非常大,进去再出来,身上的衣服就湿透了;再说玉米钻心虫,三代发生的时候正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一年里最热的时候,玉米一人多高,钻到玉米地里,一个是玉米叶扎的难受,赶上虫子多的时候,身上净爬满了钻心虫、毛毛虫,从地里出来,老百姓都开玩笑说我是“三多〞:身上汗多、泥多、虫子多。并同情的说“干你们这行也不容易和我们老百姓一样。〞为了多学专业知识我还报了山东农业大学的专科函授班,并利用一切时机跟着老技术员下村,碰到不懂得就问,向他们虚心学习。自己下去时,遇到没见过的病害,我就记在本上,回来先查资料,找出解决的方法,然后再请教老技术员,把自己的方法和前辈们的方法进行对照,一是加深了印象,二是增强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这样,不出两、三年,一些大田里常见的病虫害我就都能自己处理了。 学无止境。农业技术这个工作和别的专业还不太一样,你直接面对的是全区农民,全区的农业。情况千差万别,种类多种多样,你下去了,或者农民到局里来找,他问你大棚蔬菜的事,你不能说,我学的是大田作物,这个不归我管;在农民眼里,区农业局那就是全区农业技术最权威的地方了,你总不能让他为一点事跑到市里、跑到省里吧。而且,你解决不了问题,老百姓不会点名道姓说你的技术不行,他们会埋怨农业局、埋怨区委政府没培养出好技术员。(国家拿钱养着你们干什么)。 所以,区农业局的技术人员都要成为多面手、百事通。保护地栽培技术在我区兴起后,我又为农辛苦为农甜-农业局优秀党员事迹材料第2页 卯足了劲,开始学习这项新技术。 这次完全是靠自学。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材,我订阅了大量的农业技术报刊,白天转大棚,找问题,晚上看报刊,写心得记笔记,找答案。 只要心中充满干事的热情,所有的艰辛和困难都会让路。为了学好这项技术,雨雪天气淋过、摔过、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我婆家在固河东朱,周围几个村候桥、崔唐、阎庄都种着大棚,平时工作忙不大回家,过年过节回家了,看见大棚,心里就痒痒,怎么着也得抽点空上棚里转转,家里人都笑话我,说我得上职业病了。 那时候,没别的交通工具,光自行车我就骑坏了3辆,后来局里给配了一辆摩托车,也骑坏了,我自己又买了一辆。我到现在还保持着记笔记的习惯,这些年我记了50多本、300万字的日记,再加上各种摘抄和天气记录分析,这些资料放在一块满满两箱子。全区90多万亩耕地、1万多个大棚、8万亩蔬菜等各种五花八门的病症、对策在这里根本都有记录。 现在,我在农民中有点名气了,他们有了问题都愿来找我,有些年轻的技术员都很羡慕我。对此,我很清醒。我也屡次给他们说,杜站长不是万能的,我也有不知道的问题。但出问题咱不怕,怕的是好面子,不懂装懂,怕的是你不学习,原地踏步。“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到什么时候也不过时。 二、为老百姓效劳,有过硬的技术这只是根底,更重要的是要对老百姓有感情。 “当医生要有医德,作为一个农业技术员,特别是一名党员,把农民的事时刻放在心上,把农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帮着老百姓排忧解难,这就是他的职业道德。〞 上班第三年,我荣耀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当时就想,干好本职工作、效劳好全区老百姓,这再也不是我个人的事情了,这关系到农业局的形象,关系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更关系到党员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1993年,姜店乡尚官屯村群众集资新建的50个冬暖式黄瓜大棚里的瓜苗不知得了什么怪病,不等移苗就枯死了。一个大棚投资六七千,都是老百姓一点点积攒起的辛苦钱,本想着靠种大棚脱贫致富,现在却眼看要打了“水漂〞。种棚的群众炸开了锅,一位农妇还想不开喝了农药,命虽救回来了,却又雪上加霜,拉下了几千块钱的“饥荒〞。从寿光请的技术员也找不出问题,偷偷卷着铺盖走人了。当时的村支书朱连平到区农业局求援,我和另外几个同志火速赶到尚官屯,一番走访调查下来,也没找出答案,正好市植保站开会,我带了些黄瓜苗请教其它区的植保站长。其中东阿的张站长说:“可能是气害。〞回去后,马上赶到尚官屯村的大棚查原因。通过调查,大棚的后坡用了盖砖胚的有毒膜有个砖窑,这种劣质薄膜遇热就会分解释放有毒的氯气,引起黄瓜死苗。我当场开出了药方:去掉这层膜,黄瓜苗再也不死了。这年最后一算账,平均每户赚了六七千元,一下子收回了本钱。 “农民挣点钱不容易,真是汗珠子摔八瓣辛辛苦苦换来的,你像尚官屯这个喝药的妇女,虽然说有点极端,可也说明了农民真是把他们的庄稼、大棚看的和命一样重。咱们技术员,有时候干的不光是治病的活,而是救命的活。〞 有了这个认识,我把老百姓的信任看的更重了。你像我这个 ,两块电池倒换着,24小时不敢关机,平时 不断,一天20多个 是少的。 多,说的时间长,我这个右耳朵现在经常一阵阵的疼。你可能要说,晚上关机应该没事,谁还半夜里打 咨询呀。要我说,不怕他们打 ,就怕老百姓打不通。你想,咱老百姓都是楞朴实的,他也知道你晚上休息,他半夜里打这个 那保准是左寻思、右琢磨,要不是有什么很紧急的问题,他怎么着也不能给你打 。所以,晚上的 ,没有还行,有一定就是大事,绝对不能关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 ,这里面包含着农民的信任和期盼,关系着老百姓一年的收成和希望。(今年的麦收期间出现的问题。) 2023年,区里实行科技特派员包村制度,我也名列其中,知道消息的杨屯乡、固河镇、尹集镇三个乡镇的党委书记都争相找到我,抢着让我当他们的包村科技特派员。 “能让这么多村来抢着聘我,说实话,我心里也真有种成就感,这说明老百姓信得过你,说明你的技术过硬,对他们确实有帮助,而能为农民做点事,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提供技术支持,也不正是咱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最根本的追求吗。〞 后来,我思考再三,接受了固河镇的邀请,去张桃村指导大棚生产。当时我的想法是,朱庄、唐洼冬暖式大棚种植已经非常成熟,根本管理经验老百姓都掌握了,只有遇到突发情况才需要技术人员专门指导,而张桃村才处于宣传发动阶段,老百姓对大棚管理技术是一片空白,要想让村里的大棚建得起来、留得住、能挣钱,技术人员必须靠上。“没有困难,老百姓需要咱农业技术员干什么,没有困难,老百姓需要咱党员干什么。〞坚决了这种想法,从建棚、育苗、移苗、防病到结果,我都盯在张桃村,老百姓的西红柿大棚年年都能取得好的效益。到现在7、8年了,这个村的大棚一直都在开展,并且坚持的非常好,是固河镇有名的特色种植专业村。 “在农村走得多了,见得多了,我也开始有了新的思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好事,都是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在这个问题上,技术是前提,经济效益才是根本目的。农业技术员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为老百姓解决发生的问题,还应该从更高的层面上考虑指导农民致富的方法。〞 这个时候,随着保护地栽培日益普及,蔬菜供应量大了,反季节蔬菜不稀罕了,价格也开始下滑。当时咱区里一些大棚户思想就有了波动,我记得最典型的就是梁村镇李化梓村,他们那里的春秋拱棚黄瓜种了2023多年后,因为多年重茬种植,病虫害增多、产量、品质、价格都开始下降。大棚户们商量着,建个拱棚投入5、6千,劳动量又大,可辛苦一年下来,收入不过5千元,不合算,要不不干了,还是拆了棚外出打工。 开展一个产业很难,可要毁一个产业那太容易了。不过这也不能怪老百姓,他们辛苦一年都指着地里的这点收入,种棚要是不行,就想外出打工。这个时候是农民最需要咱技术员的时候。我马上赶到李化梓,一边了解情况,做群众的工作,一边苦思良策。后来我就想了一个方法:不拆棚,改模式,春种黄瓜、夏种西红柿,秋冬种菠菜,一年三收,保证最低收入在万元以上。这只是我的一个初步想法,也没有实践过,为了不让老百姓多受损失,第一年我先从2023个大棚里做实验,当年就获得了成功,一个大棚平均多收入4000多块钱。经济效益是最好的宣传,不用发动,第二年,全村的大棚都实行了这种模式,到了第三年,连附近的潘庄、韩庄也主动改种了这种模式。通过这一个措施,大棚户又都愿意种棚了。 我将这一技术成果总结为大拱棚高效栽培模式的改进与推广,当年该成果获xx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老百姓的回报鼓励我更好的为他们效劳。 这28年里,我不敢说我干的有多出色,但我的切身体会是,只要你心里真正装着老百姓,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办点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你都能得到百姓的认可,也对得起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而我的另一个体会是,我们的群众是最朴实、善良的,你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