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530961

大小:19.12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经济 增长 方式 转变 制约 因素 对策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尽管过去20多年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程度过高,与兴旺国家甚至一些开展中国家比较,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表现为明显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以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表现在:从我国自身变化历程的角度进行纵向比较,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有大幅度的下降;与同时期世界各国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的下降幅度相比,我国的表现既不逊于开展中国家,也不逊于兴旺国家。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得到的计算结果说明,改革以来国民经济和各产业部门按照当年价格和不变价格计算的单位产出能源和电力消耗强度,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980—2022年22年间总下降幅度达66.8%;电力消耗强度22年间总下降幅度为22.7%。 工业部门作为最主要的排污部门,在最近几年,其单位增加值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除了工业废气排放强度从2022年开始有轻微上升外,其他指标都是降低的趋势。最近几年来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态的恶化,主要是总产出增加导致排污总量增加所致。 (二)呈现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 经济增长仍未摆脱对根底工业的过分依赖,生产过程中能源、原材料消耗高的产业低度化现象仍很普遍。据统计,目前我国12种重要原材料的物耗水平高出兴旺国家5~2023倍,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平均水平高40%,能源利用率只有30%左右。 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社会资源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建设资金短缺、劳动力严重过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锋利矛盾。虽然我国资本形成率高达37.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5万亿元,但由于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真正能用于重点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上的资金仍很短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再加上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格局,我国的劳动力过剩和就业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为1.5亿人,城镇公有制单位的充裕人员也高达3000~4000万人,在21世纪的前2023年仍是中国劳动力增长的顶峰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体制模式的影响 经济体制模式是经济增长方式最根本的决定因素。经济是集约增长还是粗放增长,主要看经济增长是靠效率提高还是靠要素投入增加,而决定经济效率上下的最根本和最根本因素,是经济体制模式。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模式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政府职能的严重错位:在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权力过大,干预过多;而在应当由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作用缺位、作用发挥缺乏或不当的问题却十分严重。这是造成市场秩序不良、价格体系扭曲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开展阶段的影响 我国经济相对粗放的增长特征,与我国经济当前所处的开展阶段有关。一方面,我国的人均收入刚刚跨过202300美元水平,居民对住房、汽车等存在较大的需求,由此必然带动钢铁、水泥、建材等高物质消耗的重化工业的迅猛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开展的时期,城市根底设施、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大规模建设,也必然会使我国现阶段的增长呈现出高物质消耗特征。另一方面,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开展,我国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与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决定的增长方式也难以防止其相对粗放的特征。 (三)资源禀赋状况的影响 我国资源禀赋的根本特征是物质资源相对贫乏,环境保护压力大,劳动力资源过剩,劳动者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不影响产业和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能够节约资本和物质投入而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是我国的合理选择,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增长方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市场机制能否灵活作用,能否充分反映各生产要素稀缺程度,从而保持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禀赋状况相协调。 (四)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的影响 科学技术整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是我国经济增长中能耗高、污染严重、产出低的根本原因。几十年来,我国科技投人的总量过低,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低下,科技支撑缺乏;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缺乏,科技开展水平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技术进步机制的主要问题是科技部门与企业长期脱节,由此造成技术转移中的摩擦和技术交易费用增加,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缺乏市场导向,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进步缓慢。 (五)人口素质和观念的影响 我国科学与教育长期落后,文化根底薄弱,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不高,干部素质也不理想,观念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大批受过各类教育和专门培训的劳动者和管理者,造成了就业结构性矛盾,不适应集约经济增长的要求。我国经济开展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人们的思想相对闭塞,经济开展只重外延的扩大,不重视内涵上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倡导科学的开展观,引领经济开展方式转型的全过程。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的全局,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有利于节约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坚决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现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高效益、能循环、可持续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从经济活动主角转为公共效劳型政府,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政府不再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要研究更好地划分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方面的主要职责,各级政府在加强经济调节、促进经济增长工作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规划、政策、协调、环境建设上来。 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投资领域对民间开放的空间一定要越来越大,同时在审批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深化财税改革,考虑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降低间接税的比重,降低或取消高耗能产品和资源类产品出口退税;深化价格改革,重点是使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增长方式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使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根底上。要加强根底学科和根底理论的研究,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创新,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培育一批技术推广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援助。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技术产业化。 实施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底和根本环节。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