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再论套路武术乃中国舞蹈.docx
下载文档

ID:1528910

大小:20.88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再论 套路 武术 中国 舞蹈
再论套路武术乃中国舞蹈 :文章进一步论证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奇怪缺失的原因,以及它貌似消失后的实际奇特存在,并论证了传统武术实际也早已大部花法化,精武会是近代最早的武术舞蹈的践行者,以及武术套路和舞蹈艺术在诸多方面的一致。并提出:要“找回汉唐天足时代的古典舞蹈〞有赖武术;武术舞蹈的最终出路是进入学校和教育等观点。 关键词:武术 套路 中国舞蹈 中国民族的主体——汉民族,除了一点点山歌秧歌等,根本没有唱歌、跳舞的传统和习惯。这和世界其它民族以及中国的少数民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歌唱和舞蹈,是人类可能最早产生可能也最本能的两项艺术形式。库尔特·萨克斯甚至认为“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但这两项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却最不兴旺。舞蹈在中国艺术中应该是地位最低的。中国美学史,根本上无法系统讨论舞蹈问题。 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中国舞蹈没有完整的历史资料,也没有流传下过去的舞法。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戏曲中的片段,民俗中的一小局部,不能成为舞蹈的艺术。今天所见的复古的舞蹈,往往是新的创作:依据戏剧的片段,创作我们的古典舞蹈;依据现在的民俗与节庆活动创作我们的民间舞蹈;依据杂剧、武术来创作我们的武舞。我们现在的古舞,是否与过去相同,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谁也不敢肯定,所以中国舞蹈的复古与创新,是胶着在一起的,很难剥离开来。〞 既然“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既然舞蹈是人类最本能的艺术,我们文化中怎么可能缺失这个东西呢?我们并非从来没有舞蹈。周代舞蹈已经很兴旺,汉唐是中国舞蹈的顶峰,但“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时期,戏曲艺术的诞生,使得乐舞艺术逐渐衰落,再也没有过去的那种灿烂和辉煌。因此,也有人认为我国的舞蹈艺术,从唐以后是‘一代不如一代’,从舞蹈艺术的开展来看也是一种倒退。〞中国舞蹈在历史上的仿佛日益衰落,但这种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它是否真正彻底衰落了呢? 1中国传统舞蹈的曾经存在之——宫廷贵族舞蹈 宫廷贵族舞蹈的承载体是贵族,真正的贵族,世袭贵族,维持贵族的权利地位,离不开武力,也就离不开武术。先秦贵族,“礼、乐、射、御、书、数〞,射和御,纯粹是武术。礼与乐中,射礼、投壶、乐舞,相当一局部是身体活动或与武术有关。舞与武,实际上关系紧密,距离很近。武士变文士,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但这个过程始终没有真正完成。一直到唐代,这些贵族尚武的特征始终存在。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彻底埋葬了中国的贵族制度,也彻底埋葬了贵族尚武之风,于是贵族身体力行的贵族舞蹈,也不复存在。从宋代开始,唐以前那种如唐玄宗、安禄山、杨贵妃、太平公主等都要参加自舞的贵族舞蹈终于消亡。 真正尚武的血缘世袭贵族消失了,继之而起的科举出身的官僚士人,你也可以称他们是文化贵族,确实也承继了周代贵族的诸多品质,但文化贵族身上不再具有真正血缘世袭贵族的尚武特征,他们尽管无比崇尚孔儒和他们的思想,将他们的言行一丝一毫都奉为圭臬,但孔子身体力行和儒家典籍里记载的清清楚楚的射礼、投壶、乐舞等等,尽管历代都不乏人试图继承恢复,但它们还是根本上失传了。旧贵族热爱和要掌握的技艺是“礼、乐、射、御、书、数〞,新士人热爱和要掌握的技艺是诗文和“琴、棋、书、画,〞由尚武、崇力、动态、集体,一变为文弱、尚智、静态、个体。动态活动动态艺术,更多地为静态活动静态艺术所取代。皮之不存也,毛将焉附乎。没有了山歌野舞的交际平台,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婚姻便也只好靠媒妁之言了。 明朱载埔曾著论舞学不可废,此人乃明朝宗室,是个才子,文章很有趣。首先他将古舞分为文舞与武舞。他说;“黄帝之舞曰云门,尧曰大咸,舜曰大韶,禹曰大夏,溻曰大灌,周曰大武,此其名也。历代易名,示不相袭,其实未尝易也。考其大端,不过武舞、文舞二种而已。世俗所谓粗舞、细舞,是其遗法也。粗舞者,雄壮之舞也;细舞者,柔善之舞也。二种之外,更无余蕴,万舞虽多,一言可蔽,此之谓欤。是故武舞那么朱干玉戚,所以表其功也;文舞那么夏翟苇革箭,所以昭其德也。此二舞之器不同也。武舞那么发扬蹈厉,所以示其勇也;文舞那么谦恭揖让,所以著其仁也。此二舞之容不同也。〞但在我看来,但凡男人跳舞,只要不是学女人跳舞,都是武舞。犹如体育,都是武育,并不存在文体育武体育之分。真要分,分成粗舞、细舞恐怕还恰当些。所以周代干脆就叫“大武〞,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古人自天子至於庶人,无有不能舞者〞,“学者往往以学舞为美事。〞“王大射,诏诸侯以弓矢舞,此臣舞于其君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冕而撼干,此君舞于其臣也;冕而撼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此孙舞于其祖也;老莱子著斑斕之衣舞,此子舞于其父也;子路援戚而舞,此弟子舞于其师也;高帝置酒沛宫,酒酣,上自起舞,此故旧相舞也;其谓戚夫人日:‘为我楚舞’,此夫妇相舞也;武帝时,长沙定王舞,此兄弟相舞也;灌夫酒酣起舞,以属丞相,此宾主相舞也。魏晋以来,尤重以舞相属,张磐舞,属陶谦,谢安舞,属桓嗣是也。〞 朱载埔以为“自隋以往,尚有此凰。近世以来,此风绝矣。〞原因是:“宋徽宗大观四年六月,诏曰:近选国子生教习二舞,以备祠祀先圣。本周官教国子之制,然士子肄业上庠,颇闻驰于乐舞。盖今古异时,考于古虽有,其迹施于今,未适其宜。其罢习二舞。〞他以为:“徽宗此诏,识者非之〞。将责任加在宋徽宗身上。其实原因宋徽宗说得很清楚了,是士子们自己实在不愿意跳舞。朱载埔想在学校恢复乐舞,于是找了个理由和靠山,他说:“洪武四年,更定孔子释奠,乐舞生择监生及文职大臣子弟,预教习之。我太祖圣意,盖欲矫宋徽之弊也。凡在臣民,幸逢文化,敢不勉力为之,以复古人之意也哉。〞但结果怎么样呢?一纸空文而已。简单说,世易时移,时尚不同了。当然,“隋〞后还应加个“唐〞字,这就与事实和他后面归咎于宋徽宗相合了。 孙颖先生有个很有见地的观点:“古典芭蕾走上商业舞台之前,因为是皇室、贵胄社交娱乐的工具,是借以表现其仪表、风度、文化教养的媒介,历经开展,其审美根底、文化机制并未受到彻底的破坏和改造,矜持典雅的风格与上流社会礼仪气味中的不无矫揉造作,依然有西方中世纪名门望族、王子公主、帝王后妃身影的遗存,是西方含有贵族文化‘血统’的古典艺术。而我们的古典,自从阶级社会形成后就有了日益严格的雅俗之分。上起先秦女乐,下迄明清城市市民文化性质的戏曲,即供奉宫廷,也只是借其享乐,上流社会绝不以此作为他们自身文化品格、文化素养的表现。因此我们的古典一向是奴隶文化‘血统’的民俗型的古典艺术。两者的风格、气韵、精神、性质完全不同。假设把两个种族大系、文化‘血统’、社会等级完全不同的古典艺术拉郎配已属不可思议,中国古典舞再以小脚时代为代表去结合,这在理论上应该怎么解释呢?〞他反对以小脚痕迹很重的戏曲舞蹈代表中国古典舞,也反对以戏曲舞蹈代表的所谓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贵族芭蕾舞的结合。他把这称为脚下“芭蕾〞手上“莲花〞的怪胎。当然,中国的贵族舞蹈并非从来没有,只是后来贵族消失了,贵族舞蹈也随之消失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