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三道门”解题路径探析.docx
下载文档

ID:1528584

大小:18.17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初 历史 开放性 试题 道门 解题 路径 探析
天道酬勤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三道门〞解题路径探析 杨雪金 陈朱俊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实施建议中,不仅强调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历史进行有意义、有创立的阐释〞,而且建议评价“考查的内容应表达历史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为深化根底教育评价改革和促进提高育人水平,2023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对提升试题科学化水平作出“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的特別指示。因此,基于历史情境下的开放性试题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题型。此类试题根本上是由情境材料和问题块组成。下面结合几个例子,试从论点、论证和总论三个维度具体分析下初中此类试题的解题路径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论点:提纲挈领 开放性试题解题的第一道门——提炼论点〔或观点〕。论点能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论点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实进行探究、讨论、观察的焦点,具有抽象性和聚焦性的鲜明特征。论点提炼有哪些要求呢?首先,论点必须要有抽象性。论点源自材料,而材料根本上都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实的客观表达。论点的提炼过程侧重于将具体的史实提炼为抽象的论点。依据抽象的程度,还可把论点分成微观的论点、中观的论点和宏观的论点。其次,论点必须要有聚焦性。试题创设的情境材料往往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实共同组成,材料本身看似分散,实那么统一。这就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与要害,将分散的多个现象或事实聚焦到一个论点上来,这个论点要能驾驭和统领材料。从这一点看,论点类似于文章的题目。 例1.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摘编自许春宏一位历史改革者的启示——关于北魏孝文帝改制的思考等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该题情境材料以北魏迁都洛阳前后的社会状况为主线,从经济、政治和习俗三个领域分别推介了局部重要史实,共同会聚成表格形式呈现。试题问题那么要求以此情境材料为依托,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加以论述。提炼观点时,我们可以根据论点提炼的要求,紧扣材料的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提炼出能统领材料的论点或观点。假设按材料抽象的程度来提炼,此题的历史观点大体上可有:“孝文帝改革〔改制〕推进北魏社会汉化进程〞〔微观点〕,“魏晋时期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中观点〕,“基于国情的改革有助于社会的开展进步〞〔宏观点〕。这三个观点的抽象程度依次递增,且均未脱离材料。诚如右上图所示,类似于三个人用同一架梯子搭在同一幢房子上,只是爬的位置不同。房子代表情境材料,梯子代表观点提炼的要求,梯子底端、中端和上端的人那么分别代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不同观点。 二、论证:史论并举 论点提炼完成后,便进入了开放性试题解题的第二道门——史论结合。史论结合是指论述观点时能言而有据、推论得当。课程标准指出:“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对论点的论证,怎样才能做到“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呢?首先,要言而有据。“言〞即表达或解释,“据〞即史实或材料。“据〞,一方面要利用试题中的情境材料,充分提取有效信息,重新合成史实,作为阐释论点的证据;另一方面还可合理调运自己先前所学历史知识储藏,挑选能用来解释论点的知识,作为“新〞的证据。所搜集的证据力求不少于两个,以躲避“孤证不立〞现象的发生。其次,要推论得当。“推〞指推导或推演,“当〞指合宜或适宜。论,应由“据〞而推导,且要合宜,既是自己的主观见解,又非胡编乱造。推论时,要史论并举,可一“据〞推一“论〞,抑或数“据〞推一“论〞。 例2.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秦汉时期,北方汉人开始逐渐南迁入闽〔福建〕,但是数量很少。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汉人大量移居福建。其中,三国时期,在吴国的建安郡,移入的汉人与原住民共同开垦荒地。到西晋末年,闽北各主要河谷盆地和山河盆地都得到初步开发,一些地方已从昔日的蛮荒之地逐渐变为种植水稻的丰沃之区。同时,福建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适合蚕桑业的开展,加上汉人入闽携带的先进丝织业技术,到南朝时期,南方丝织业已有很大的开展。 ——摘编自胡沧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汉人入闽及其对福建经济开展的影响 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史,围绕“北方汉人入闽〞这一话题,提出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该题以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北方汉人陆续入闽为情境材料,假设依托材料并提炼出“北方汉人入闽推动福建社会开展〞的观点,那么该如何“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对此观点的论证可如下表所示。 三、总论:情感升华 开放性试题解题的第三道门——总论,它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课程标准对教、学、评均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告诉我们,在总论环节要力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充分开掘论证内容的思想情感与教育内涵。为此,表述时一方面要总括前面的论证内容,做到与论证相互印证;另一方面还需提升情感,到达与论点相互照应。 例3.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前后到访过今天的越南、印度、伊朗、肯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郑和船队每次出海都满载大量优质的瓷器、丝绸、茶叶和金属制品等,每当船队靠近当地码头港口时,当地居民争先恐后跑来进行交易,从中也换回当地的珠宝、香料、药材和珍奇动物等。当船队返航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间,亚非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4次多。 ——摘编自朱桂香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奉献等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该题以郑和七下“西洋〞为情境材料,假设以“和平之旅,增进友谊〞为观点,以郑和船队每次出海所到访国家或地区的状况和相关亚非国家或地区出使明朝的史实为“据〞,再结合解题第三道门之要求,其总论那么可表述为:“综上所述,郑和的船队是一支肩负和平交往使命的国家商队,而非侵略他国的舰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明朝同亚非国家或地区的友谊和交往。〞 总而言之,历史开放性试题是时下各省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新题型,它充分表达了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的考查能力要求。由论点到论证直至总论“三道门〞的解题路径,廓清了“三道门〞间的相互关联,为考生在备考和复习中突破此类试题提供了解题范式,进一步增强了考生答题的信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