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农民收入
问题
工作
意见
农村农民收入问题工作意见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业,难点在农民。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地处XX省会长沙近郊的XX县区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主旋律,不断拓展农业开展新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023元,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平现金收入3339.2元,同比增加476元,增长16.6%,是我县近十年来增幅最快的一年。望城农民收入的增长得益于农业开展的五种转变。一是农业内部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粮猪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特色种养业蓬勃开展,“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和“长沙百里特种水产养殖走廊〞已在望城初具雏形。二是农业组织形式实现了由零散型向规模型转变。全县形成了面积达30余万亩的四大农业结构调整板块,建成了优质无公害水稻、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养殖、奶牛养殖和生态休闲等五大基地,并通过“企业加基地带农户〞模式打通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三是农业产业格局实现了由原料产品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18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4家,千万元以上的13家。四是农业投入模式实现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近三年,全县共引进农业工程72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2023.8亿元,到位资金5.3亿元,同时农民收入已形成了以非农业收入为主体的平稳开展态势。五是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了由粗放式经营向生态效益型转变。着力推进生态农业、退田还水、退耕还林三大工程,到目前,共创办了沼气生态能源示范村41个,退田还水14000亩,退耕还林20230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上升到38%,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开展增强了后劲。
透过望城农业五种转变的背后,综观我县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加大建设投入,在夯实根底中寻找增量。投入是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保障。望城积极探索农业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大投入求得大产出。一是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走经营水利之路,组建了水利建设投资公司,并通过堤防的加固拉直,获得一批滩头空坪的土地回报,仅今年就能以此融资5000万元。启动日元贷款4000万元投资城市防洪工程。投资2023多亿元,突出抓好堤防、水库、山塘险段的综合治理,抗灾能力全面提高,为开展农民生产生活系上了“平安带〞。二是加强农民生活设施建设。我们把全面提升和改造乡村道路作为民心工程、致富工程来抓,近三年投资13亿元,新修改造公路589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油路,全县好路率居XX省之首。同时,全面开展农网改造,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广阔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2、调整产业结构,在凸显特色中实现增效。XX县区紧邻省会长沙,湘江穿境而过,并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近城优势和水资源优势。我们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通过打造城郊型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趋利避害,做活“水〞字文章。大力开展特种水产养殖业,着力打造湘江沿岸以万亩闸蟹、万亩珍珠、万亩鳜鱼养殖为主的XX市“百里优质水产养殖走廊〞,在开展“避灾农业〞中培育望城特色产业。二是扬长避短,做优“城〞字文章。围绕城市消费需求,大力开展休闲观光农业,花卉苗木、时鲜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业应运而生,农家乐、度假山庄、垂钓基地等休闲农业工程比比皆是,开辟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3、提升经营水平,在加工转化中到达增值。我们进一步整合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XX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的各种优势,积极探索“企业加基地连市场带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增强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做强龙头企业。采取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龙头企业的方法,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旺旺食品、沐林早餐、派派乳品、华越食品、黄金园粉丝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二是做大基地规模。以光明派派、庆湘食品等食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完善产业链,连片开展奶牛养殖和蔬菜种植,全县形成2023多个千亩以上的配套生产基地。同时,积极做活市场营销。组建农产品专业协会,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驻XX市农产品批发中心和销售窗口,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农产品的尽快销售变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4、开展非农产业,在扩大转移中提高增幅。在鼓励农民“当好农民〞,做足增收文章的同时,我们更多的鼓励农民“不当农民〞,加快农民非农化,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一是大力开展二三产业。制定并落实了促进民营经济开展的优惠政策,尤其在吸引外出老板回乡创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形成了“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技术回馈、爱心回报〞的热潮;对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实行“用工自主、管理归口〞的用工机制,促进劳动力就业,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二是千方百计组织农村劳动力输出。今年5月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长沙(上海)劳务输出洽谈会,签订用工岗位2.83万个,创出了望城劳工输出“职业培训、订单输出、跟踪效劳〞的新特色,上海飞利浦公司、苏州信越聚合等用人单位纷纷来望城招聘劳工。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并协助用工单位抓好日常管理,定期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走访,及时解决拖欠工资、劳保医疗等方面的权益纠纷,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5、贯彻文件精神,在落实政策中求得增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政策推动释放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激发农民自主增收的积极性。一是深入宣传政策。今年以来,成立了指导宣讲一号文件工作的领导机构,组织“千名干部下农村〞和“千名干部结对扶贫〞活动,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二是严格落实政策。农业税在20xx年根底上降低3个百分点,农业税附加同步降低,对种粮农民进行了直补,对粮种实行补贴。据统计,“一降两补〞政策使农民今年每亩得到的实惠就有50多元。同时依法抓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让农民从改革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结合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不断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必须以科学的开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正确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1、正确处理工业开展与农业根底的关系。从经济开展规律看,工业是县域经济开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而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大县来讲,农业始终是农村工作不可动摇的根底。因此,我们一定要防止那种把工农对立起来的观点,防止那种抛开工业谈农业的倾向。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找准一二产业的结合点,工业依托农业,着眼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开展;农业效劳工业,运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开展,多元并举,塑造复合型产业。
2、正确处理农民增收与增智的关系。治穷应先治愚,增收必先增智。农民增收必须依靠农民自身素养和经营能力的提高。任何失去以农民内在知识、能力、素质提高为依托的措施,都不能长期奏效,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大力开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思想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开展农民技能,为其他增收渠道的畅通创造必要条件,为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直接的动力,才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计。在大力开展农村教育的同时,要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现有的电信、播送电视网络等技术,构建网络化乡村“农产品信息大市场〞,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用科教兴农创新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3、正确处理农业内部挖潜与外部开展的关系。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农业内部增收,是农业开展的支撑和驱动;依托工业化和城镇化,拓展农业外部空间,是农业开展的延伸和牵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目前,要积极地把外面的资金、技术引进来,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要大力开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开展,培育劳务市场,注重开展劳务经济。要积极地推动农业招商引资,坚持农业和工业招商引资并重,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农业。
4、正确处理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平安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其矛盾表达在:增加农民收入势必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要压缩一局部粮食生产,否那么,农业结构调整就没有空间。其统一表达在:农业结构调整只有在粮食平安有了保障,吃饭问题有了着落,粮食的区域和品种结构优化后,才谈得上加快畜牧水产业和经济作物的开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今后农业开展的必然趋势,但要注重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平安协调开展,防止一哄而上或雷同化的农业结构调整,要把农村经济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平安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发挥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作用,有方案地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
5、正确处理农田利用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根底,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开展至关重要。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目的不是要限制土地的产出效益,而是要提高土地的保障能力。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开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党的一贯政策。国家提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那么,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是允许随意改变耕地的用途,而是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耕地的使用效率。因此,既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尽可能地减少耕地资源的不合理消耗,同时又要正确引导和依法标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土地规模集约经营,保护农民的长远利益。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