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纺织工业
调整
振兴
实施方案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
纺织工业是x省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现阶段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繁荣市场、促进城镇化开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参加世贸组织以来,x省纺织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x省纺织工业面临生产增速减缓、主要经济指标环比下滑、资金紧缺、投资下降等严峻形势,同时也面临结构调整的机遇。为积极应对当前形势,振兴x省纺织工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根本现状。
1.整体实力不断壮大。20x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企业到达4933家,从业人员近200万人,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位,完成工业增加值15x.1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87.95亿元,利税521.68亿元,其中利润328.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69%、20.77%、16.53%、19.25%,但增幅分别回落7.97、8.35、18.85、22.53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纱619.4万吨、布131.8亿米、服装26亿件、印染布45.5亿米、呢绒13500万米、绒线6.7万吨、化学纤维78.5万吨。其中,纱、布产量在全国同行业居第一位,绒线居第二位,印染、呢绒居第三位,服装、化学纤维居第四位。
2.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棉纺织行业先进装备比重到达70%,清梳联、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比重分别为45%、55%和64%;分别高出全国同行业4.8、3.9、3.6、16.5个百分点。但局部中小企业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缓慢。
3.外向型经济稳步开展。20x年,全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到达1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纺织品出口到达7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服装出口到达7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的比重分别为58.8%、40.3%和0.9%。日本、欧盟、美国成为x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4.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链条拓展延伸,结构布局日趋合理。一批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区域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家用纺织品成为新的增长点。建立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14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14个,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5.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3年来,全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省科技创造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9项,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3项,拥有中国名牌57个。
6.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强度缺乏,高性能、功能性纤维开发滞后,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低,纺机装备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设计创意产业亟待开展,公共效劳平台不健全,产品出口以贴牌加工为主,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数量少。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仍以棉纺织为主,深加工产品比重较低,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例仍然偏小,家用纺织品比重有待提高,面辅料、服饰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群开展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档次有待进一步提升。营销渠道开拓能力缺乏,高档纺织品服装国内市场占有率低,自主品牌、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比重低。
(二)面临的形势。
1.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纺织行业能耗较高,就全国而言,总能耗约占全部工业的4.3%,用水量占全部工业的8.5%,废水排放量占全部工业的10%,大局部为印染废水,平均回用率仅为10%。随着国家及地方节能减排标准提高,x省纺织企业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
2.经济危机冲击加剧。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对纺织行业冲击尤为明显。纺织品出口呈现整体下行的趋势,订单大幅减少,出口增速下降。国际竞争日趋剧烈,贸易保护加剧,技术壁垒扩大。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企业出口利润,企业盈利水平不高。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原料短缺,价格波动较大。企业生产本钱大幅提高,劳动用工紧张。
3.结构调整面临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市场需求总体下降,竞争更加剧烈,纺织服装业面临严峻挑战,竞争力弱的企业将退出市场,有实力的企业将抓住机遇,利用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以产业重组带动产业开展,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4.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在国家实施拉动内需政策根底上,国务院出台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方案,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6%;对根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效劳,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另外,增值税转型、技改贴息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那么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决信心,积极作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为目标,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以实施名牌战略为引领,着力解决当前开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全省纺织工业平稳较快开展。
(二)原那么。
1.大力开拓市场,确保平稳增长。积极应对当前需求萎缩、亏损增加、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着力扩大内需,确保行业经济平稳较快开展。
2.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增强行业可持续开展能力。
3.突出开展重点,带动整体振兴。扶持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品牌产品加快开展,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建立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效劳体系,增强应对风险能力,促进产业全面振兴。
4.坚持市场主导,强化政策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促进优势资源合理流动,实现优胜劣汰。发挥产业政策、金融财税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开展。
(三)总体目标。到2023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13%;出口创汇到达200亿美元,年均增长9%;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4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1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建成28个省级以上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培育20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自主品牌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额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到达10家,重点企业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普及率到达5%,国际依存度到达35%。
三、开展重点
(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技术改造为抓手,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推进化纤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x海龙、银鹰化纤、烟台氨纶、翔宇化纤、鲁意高新纤维、华纶化纤等重点企业,加快多功能、差异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产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加大新型化纤纺丝技术研发力度,实现化纤产品连续化、柔性化、多样化、高效节能、高附加值生产。加快棉纺织业、毛纺织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魏桥、大海、如意、鲁泰、冠星、泰丰、三阳、夏津、天信、环宇、岱银、三和、华乐、孚日、德棉、宏业、华龙、银仕莱、南山、康平纳等重点企业,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开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异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加大化纤使用比例,加大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形成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拳头产品。加快x如意集团“如意纺〞(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在全省棉纺、毛纺行业大力推广“如意纺〞技术。加快服装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新郎、鲁泰、即发、桑莎、诸城裕泰、舒朗、迪尚、绮丽、耶莉娅、仙霞、红领、兰雁、海珊等重点企业加快开展,按照“强化特色、壮大优势、培育名牌、提高档次、突破辅料、开拓市场〞的思路,促进服装产业链开展。突出抓好服装设计,壮大男装品牌,做强针织服装,做精高档色织衬衫,做大牛仔服装,培育女装和时装。加快开展西服、高档色织衬衫、系列牛仔服装、男女时装、职业装和高档针织内衣、休闲运动装、针织时装八大类产品,以此带动面料、辅料、设计、技术、工艺、品牌、广告、营销、效劳等产业配套开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加快家纺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孚日、亚光、喜盈门、金号、豪盛、新光、鸣球、圣豪、东升、东方、山花、海马等巾被、毯类企业为骨干,加强产品设计以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提高织造水平和染色牢度,充分利用各种纤维、纱线,灵活采用提、绣、贴、割、剪、印、整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继续保持x省巾被和毯类产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稳步开展文登、滨州、高密家纺基地的同时,积极推动潍坊千榕家纺、烟台北方、齐荣纺织、莱芜泰丰、x银洁、如意集团、天信家纺、大海、澳亚家纺、青纺联等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系列化室内用品,形成新的增长点。围绕高科技家纺产品的生产和阔幅特种整理深加工的要求,建立印染加工基地,支持现有印染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扩大特宽幅印染生产,提高后整理水平,增强配套缝制加工能力,形成以中高档床品为龙头的家纺产业链。推广应用电子、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实现家纺产品系列化、功能化、时尚化。
(二)振兴纺织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青纺机集团、星火集团、东佳集团、天一集团、环球集团、x同大集团、x同济纺机集团等7家大型企业集团和青岛云龙、日发纺织机械、济宁圣泰纺机、金鼎印染机械、济南天齐、青岛纺器、日照裕华机械厂、滕州山鹰、易斯特(烟台)等9家骨干企业,整合资源,提升纺织机械制造业装备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建立较完备的纺织装备制造业体系。加快机电一体化纺织机械研发,提升传统纺织机械整体技术水平,大力开展清梳联及新型梳理设备、自动络筒机、合金镍网、特种平带等根底好的产品,争取到达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开展针织大圆机、金属针布、节能电机、摇架等主机和关键专件,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力开展紧密纺关键专件、高档喷气和剑杆织机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提高质量水平。加快产业用纺织品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形成纺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染整设备和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青岛纺织机械专用设备基地建设,支持中小纺机企业加快开展,为大企业搞好配套,提升纺织机械专用根底零部件、配套件技术水平,打造纺机制造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和集聚效应。
(三)开展新兴产业。支持烟台氨纶、x拓展纤维、x海龙博莱特化纤、翔宇化纤、x爱地、x华源、x方等企业开展,积极开发芳纶、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科技特种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延伸产业链,开发高性能复合骨架材料、消防服、防弹衣、绝缘纸等产品,拓展其在航空航天、公安消防和化工轮胎、电力交通等产业使用领域,以及运动器材、劳动防护用品等民用领域的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开展。支持青岛即发、喜盈门、泰安华兴、x海龙、雅美纤维、银鹰化纤、青纺联、诸城德利源、x华源、曲阜锦绣等企业,利用x省海洋生物、农作物副产品(棉绒、植物秸秆)、黄麻、亚麻、汉麻、速生林等资源优势,加快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黄(亚)麻浆纤维、阻燃粘胶、高湿模量粘胶、高白/细旦/差异化粘胶和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环保、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质纤维国产化和产业化进程,积极开展生物质纤维的纺织染整技术和应用研究,开发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抗菌保健防护服装服饰等,拓展其在服装、家用纺织品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支持翔宇化纤、济宁鲁意、潍坊美柯化纤、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