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为落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doc
下载文档

ID:1520135

大小:137KB

页数:12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落实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为落实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第一篇: 为落实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为落实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工作任务,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增强全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率先开展、科学开展、和谐开展,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促进效劳业跨越开展,调整优化产业、经济和需求三大结构,突出抓好自主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三大重点,促进产业高度化、布局合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全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 二、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优化政府导向功能,以深化改革增强增长动力,以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以自主创新激发开展动力,以集约开展提高增长效率,以扩大开放提升质量水平,把经济增长速度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增长和消耗降低的根底上,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开展。———优化产业结构: 到2023年,效劳业增加值总量实现翻番,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到达50%%。———做强规模经济: 力争培育30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重点企业集团,其中3~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到达400亿~800亿元,形成一大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提升开放水平: 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比“十五〞增长15%%左右,外贸自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比“十五〞增长15%%以上,效劳业和农业利用外资总额占比达15%%以上;吸引内资年均增长15%%。———壮大民营经济: 促进民营企业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开展,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总额到达3000亿元,上缴税收占全市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提高竞争能力: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开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到达1000人以上,科技进步奉献率到达60%%左右;全市耕地保有量达220千公顷,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年均下降4.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至省下达的目标值。 三、重点工作 1.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科技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着力抓好一批新兴科技产业重点工程,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产品,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产学研联合、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装备投入占技改投资的比重每年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各级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淘汰劣势产业。严格执行国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加快调整和转移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影响城市化进程、资源占用多而税收奉献少的限制类产业;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平安生产条件的淘汰类产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停产或予以关闭。通过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开展现代效劳业。重点开展现代物流、科技效劳和金融业。依托港口和主要交通枢纽,推进现代物流园建设,做强一批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加大苏州港开发建设力度,力争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到达2亿吨,集装箱运量到达400万标箱。加快开展软件、研发和设计产业,扩大软件外包业务,软件产业年产出到达200亿元。扶持地方金融机构开展,开发金融衍生产品,金融生态建设在全国保持领先。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会展和房地产业。实施“文化苏州〞品牌工程,扶持开展以动漫游戏、影视制作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整合旅游资源,创立“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城市品牌,努力建设旅游强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达6%%以上。完善会展效劳体系,加快开展以苏州电博会为标志的、具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会展业。优化房地产开发和供给结构,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开展。改造提升商贸业和社区效劳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改造提升商贸业,积极开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经营方式,现代商贸业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完善社区效劳设施,推进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的社区效劳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现代高效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根底上,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优质粮油、园艺作物、生态林地、特色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整合开发农业资源,优先开展种子种苗等产业,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大力开展设施农业,深化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扶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方案,打造一批“航母级〞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成长型企业,形成一批科技型、外向型、专业配套型中小企业群体。加快推进优势扩张,鼓励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三跨〞:跨地区经营,加快推动物流、连锁经营企业扩张布点;跨地区效劳,互认中介效劳,降低企业商务本钱;跨地区资产重组,实施强强联合以及优势企业对关联企业进行兼并、收购、控股或托管,最大程度释放企业能量。实施大企业“直通车〞工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制定鼓励措施,消除企业并购中的政府性本钱。推进产业有效集聚。构建“两轴三带〞产业开展格局。把沪宁交通线东西开展轴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北开展轴作为经济集聚成长、快速提升的主轴线,重点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效劳业。做好沿江、 沿湖和沿沪浙三条产业带的规划布局,沿长江重点开展根底产业和物流业;沿太湖重点开展旅游度假休闲和研发设计、文化、传统工艺等产业,以及集聚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总部;沿沪浙积极承接上海辐射、吸纳民间资本。放大开发区产业集聚功能。加强对开发区的新一轮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注重择商选资,引进一批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对结构调整带动力强的重大工程。切实建设好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和各类特色产业园,尽快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开展、联动开发的整体效应。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按照产业特色、企业集聚度、技术含量和产出总量,加快建设60个特色产业基地。推动关联企业集中与合作,加速产业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打造效劳业集聚区。依托资源、交通和市场,以重大工程为载体,建设16个特色鲜明的功能性效劳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金鸡湖中央商务区和花桥国际商务区,推进建设港区物流效劳业集聚区,布局建设古城文化商旅、“平相〞商贸等效劳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五个县级市XX县区综合效劳业集聚区,增强效劳业开展的集聚效应。 2.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抓好“双百〞带开工程。重点抓好引领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的自主创新工程,每年组织实施100项拥有市场优势、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的自主创新工程。加大自主创新载体建设力度,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各类创新平台,力争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100家。通过3~5年努力,使我市在自主创新建设、研发能力、重点领域上形成一批亮点。加快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充分利用开放型经济优势,整合资源,找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切入点,将创新重点放到电子信息、纳米技术、医药技术、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特色农业等关键领域。引导企业对外合作创办研发中心,共同开发、共有专利、共享成果。采取研发机构进驻和产业配套带动技术外溢、委托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留学生带成果创业等多种方法,加快创新步伐。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发挥我市各级特色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以多元化投入和市场运作模式,围绕纳米产品、嵌入式芯片应用、汽车电子、数控加工、纺织机械和丝绸后整理技术等领域,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建成一批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效劳企业、集聚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推进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争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3~5年努力,新增省级以上品牌250个,其中新增中国名牌和著名商标30个左右。鼓励品牌企业特别是国家级名牌企业,采取工程投资、兼并收购、加工合作、联合开发等形式,实施延伸开发,多元化拓展,创造更多相关联的产品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效劳业品牌,扶持开展具有苏州特色的传统效劳业老字号品牌。加强企业认证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实行iso9000、sa8000等认证。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加强对创业投资的引导,建立创业投资政策扶持机制,培育一批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公司化的创业投资企业。建立健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加强区域性产权市场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产权转让方式,拓宽创业投资进入和退出渠道。积极探索并鼓励外商采用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进入我市创业投资领域,加快与国际金融资本的融合进程。鼓励、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开展,允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按财政部规定税前提取坏帐风险准备金。 3.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与民营经济质量水平提升开展开放型经济。优化外资结构。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抓手,积极引导外商投资电子信息、现代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推动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加大效劳业和农业引资力度,着力引进金融、保险、法律、物流、旅游、技术效劳等工程,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来苏设立区域总部、职能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销售中心,努力实现招商引资从制造业为重点向制造业与效劳业并重转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断提高一般贸易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比重,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国际化生产链条中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或加工环节,提高加工贸易深加工程度,延长增值链。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外经合作从劳务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从承接工程向境外投资转变,构筑境外战略资源保障体系。大力开展民营经济。抓好“四个一批〞: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竞争优势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集团〕,创立名牌产品,扩大品牌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一批技术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开展,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全市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累计到达3000家;引导一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扩张规模,跨国经营,兴办和参与境外开发区建设,实现海外开展;扶持一批中小型企业开展壮大,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00家。培育一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商会、协会、同业公会,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健全、体制完善、结构合理、行为标准的行业商会、协会体系,形成与国际通那么相衔接的运行机制。加速开放型经济与民营经济对接。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开发区的政策、效劳优势,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外贸出口的商务本钱。支持民营企业主动与外资企业在资金、产品、技术、管理以及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配套。鼓励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产品生产制造环节落户我市,带动民营企业开展。推进内联合作,大力拓展同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经济技术合作,吸纳和集聚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民营企业和上市企业投资落户。 4.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居民收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