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oc
下载文档

ID:1515242

大小:35.50KB

页数:1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马克思 恩格斯 工业化 理论 及其 当代 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时家贤  时间:2012-03-21     工业化是人类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必由之路。自工业化历程开启以来,工业化理论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工业化理论因其特殊性也备受瞩目。众多国内学者从多个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的工业化理论进行了解读。本文着重以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理论产生的背景条件为切入点,以工业化的性质、工业化和社会稳定、工业化和教育、工业化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对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理论的内容和特点进行阐释,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研究,为中国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理论产生的背景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历史开展到这个时期,大工业本身刚刚脱离幼年时期,进入到现代工业时期,“大工业只是从1825年的危机才开始它的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包括:   1.时代的主线是三元革命及其影响。三元革命即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政治革命和德国的哲学革命。其中,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法国的政治革命两者异曲同工,皆是新社会的胜利。[2]而工业革命的影响更为深刻而广泛。   2.工业化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的根底和动力。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英国已经根本上完成了产业革命,号称 “世界工厂〞;法国工业革命也迅速开展起来;德国紧随其后开始了产业革命。工业及整个财富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关系,成为时代的主要问题之一。   3.工业化的主要实现机制是市场机制。马克思、恩格斯主要生活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工业化主要靠市场机制来引导。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按照市场价格信号选择最有力的分工组织形式。这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开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开展的面貌和进程。与此同时,许多社会问题也暴露无遗:资本主义权利分配的不公正;资本主义收入和财产分配的不公平;国际交换中的不平等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不稳定性;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不平衡性;资本主义开展的集中和垄断的出现,等等。   4.社会各阶层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态度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而不断分化。由于立场、方法和视角的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历史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人们的分歧和观点的差异。一些人站在小资产阶级、贵族阶级或宗教的立场上,主张从工业化退回到农业和手工业[3],主张回到农业社会和中世纪去,如法国的西斯蒙第。一些人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认为资本主义是和谐的、永恒的制度,如亚当·斯密。而空想社会主义者那么站在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否认资本主义的永恒性,主张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就生活在工业化时代,生活在这种迅速变化的时空当中。他们目睹了工业世界的变化,体验着这种变化,感受着各种观点的冲突与激荡。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观察、分析工业化时代的现象入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批判的视角来看待工业化的开展和前人的思想成果,在理性归纳和总结的根底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我们称之为“工业化〞的实践活动,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曾用“工业革命〞、“大工业〞、“现代工业〞等词语来形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专门阐释工业化理论的著作,甚至没有使用“工业化〞的概念,他们的工业化理论隐含、渗透、贯穿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当中。   1.关于工业化的标志、过程、性质的认识   第一,关于工业化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业化是“把自然力用于工业目的,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的分工〞的过程。工业化的标志主要有:一是工业化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工业化越是进步,自然越是退缩。二是工业化的技术根底是用机器生产机器,机器作业代替手工劳动。三是工业化的组织形式是工厂制度。机器的运用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它几乎没有触及工业生产的社会方面,即生产的性质。只是建立了工厂制度以后,运动才开展起来。“机器和工厂制度一经采用,这一制度很快就推行到所有其他工业部门。〞[4]四是工业化的后果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作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5]。五是工业化将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人们不是在家里工作了,他们开始在大建筑物内共同工作〞,进而必然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二,关于工业化的开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业化是在18世纪下半叶发生于英国,后来相继发生于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国家或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其开展水平是不同的。在同一个国家里,“大工业不是在一切地域都到达了同样的开展水平〞[6]。在不同的国家,如英国、法国与德国,工业化具有非同期性的特征。工业的兴旺与不兴旺对社会状态的影响是不同的。1884年,恩格斯在致卡尔·考茨基的信中指出,在英法等向大工业的过渡大体完成的国家,社会处于稳态。而像德国那样的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由于大工业突飞猛进的开展,工业中心的整个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整个社会都会卷入社会革命,小农被拉入工业,最守旧的地区也被卷进这个运动……整个社会处于变化之中。   第三,关于工业化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业化具有革命性。它不仅是工业领域的革命,而且是一场社会革命,甚至是头脑的革命。“英国自上一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一次比其他任何国家经历的变革意义更重大的变革;这种变革越是不声不响地进行,它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这种变革很可能会比法国的政治革命或德国的哲学革命在实践上更快地到达目的。英国的革命是社会革命,因此比任何其他一种革命都更广泛,更有深远影响。〞同时,工业化还是一种头脑的革命,“日益开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   2.关于工业化与科学、技术革命、教育的认识   第一,关于工业化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业化实践是科学进入生活的媒介,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完成非人化〞 。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第二,关于技术革命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创造使社会的运动活泼起来,它们的最近结果就是英国工业的兴起。恩格斯指出,电工技术革命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德普勒的最新发现……使工业彻底摆脱几乎所有的地方条件的限制,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第三,关于工业化和教育。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大工业的本性要求国家必须重视教育的开展。“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因此需要通过教育的开展来提高人的素质,以适应这种变动。“大工业在它的资本主义形式上再生产出旧的分工及其固定化的专业。〞而 “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另一方面,马克思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综合技术学校和农业学校是这种变革过程在大工业根底上自然开展起来的一个要素;职业学校是另一个要素,在这种学校里,工人的子女受到一些有关工艺学和各种生产工具的实际操作的教育……将使理论的和实践的工艺教育在工人学校中占据应有的位置。〞   3.关于工业化与制度变迁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一,工业化是制度变迁的产物,又是推动制度变迁的力量。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感性确定性〞的观点时指出,“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到达的根底上,继续开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甚至连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开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应他的〞。另一方面,工业的开展又能够推动旧制度的瓦解。恩格斯在致弗·阿·佐尔格的信中指出,中国必须创办大工业,“这样一来,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户自己也制造自己使用的工业品〕,以及可以容纳比拟稠密的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   第二,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相关。工业化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推动下取得巨大开展。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不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终方式,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在适应工业化开展的要求时,才会起促进作用,否那么就会起阻碍作用。“自从蒸汽和新机器生产把旧手工工场变成大工业时起,由资产阶级主持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向所未闻的速度和空前的规模开展起来了。但是,正如从前手工工场及在其影响下改良的手工业,曾经跟封建的行会桎梏发生冲突一样,大工业开展到更高阶段时,就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用以限制它的狭隘范围发生冲突了。新的生产力已经大大超越了资产阶级的生产力使用方式。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间的这个冲突,并非如像人的原来罪孽和神的正义惩罚间的冲突那样单只是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出来,而是实际地存在着,在我们外部存在着,不依赖于甚至是它所由造成的那些人们的意志或行为而存在着。〞   第三,工业化是共产主义的前提和根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是工业革命孕育着无产阶级革命,孕育着新的社会制度。“大工业使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成为绝对必要的,在这个新的社会组织里,工业生产将不是由相互竞争的单个的厂主来领导,而是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方案和所有人的需要来领导。〞二是在新的社会制度里,“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开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由此可见,在现今社会中造成一切贫困和商业危机的大工业的那种特性,在另一种社会组织中正是消灭这种贫困和这些灾难性的波动的因素〞。三是在新社会里,实行的是消灭了私有制的工业化,将克服私有制条件下工业化的弊端,工业化的前景更壮观。“由于社会将剥夺私人资本家对一切生产力和交换手段的支配权以及他们对产品的交换和分配权,由于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方案来管理这一切,所以同现在的大工业管理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除。〞而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业的“开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业状况将显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工业的这种开展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4.关于工业化与利益地位、利益分化的认识   第一,利益准那么是工业文明原动力的根底。利益地位的上升是人类社会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指出,在古代,人们根本不懂主体的权利,也就无利益可言,是“政治改革第一次宣布:人类今后不应该再通过强制即政治的手段,而应该通过利益即社会的手段联合起来。它以这个新原那么为社会的运动奠定了根底〞。是工业革命使“利益被升格为对人的统治。利益霸占了新创造出来的各种工业力量并利用它们来到达自己的目的;由于私有制的作用,这些按照法理应当属于全人类的力量便成为少数富有的资本家的垄断物,成为他们奴役群众的工具。商业吞并了工业,因而变得无所不能,变成了人类的纽带;个人的或国家的一切交往,都被溶化在商业交往中,这就等于说,财产、物升格为世界的统治者〞。   第二,工业化使社会物质利益关系复杂化。马克思认为,“随着分工的开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首先是作为彼此有了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而机器的普遍使用、工业化导致的社会的普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