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创建
民族团结
进步
模范
单位
工作汇报
中学创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工作汇报
中学创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工作汇报
近年来,中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开展〞主题,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五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方案,专项部署落实。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和工、青、妇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领导小组,对创立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确保民族团结创立工作在我校的顺利开展。
(二)精心安排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中学创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实施规划及具体的工作方案,确定了学校创立工作的总体目标,详细划分了各创立阶段的工作任务,从宣传发动、活动开展、督查落实、组织申报、自查整改等多方面明确了整个活动的目标任务,为创立工作的稳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三)加大宣传力度。为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立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利用日常学习、固定阵地、社会实践为载体进行广泛宣传。一是利用校园播送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二是通过制作宣传栏、横幅、张贴标语、电子大屏等方式进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宣传“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中国56个民族的分布及民风、民情和民俗,全方位营造出良好的民族团结气氛。三是举行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让广阔学生在了解民族知识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四是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深厚的气氛,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声势,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全校师生心中,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
(四)丰富教育形式。1、教授好教材知识。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开展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在保证师资、教材、课时的根底上,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2、学科教学渗透。学校教务处每学期都制定详细的学期工作方案,把“五观〞教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贯彻于每个学科之中,教学中要求老师将民族团结、精神文明融入课堂中,时时渗透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从小就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3.每学期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让广阔学生在了解民族知识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4.每学期安排“民族团结〞为主题班会课,要求班主任精心准备,用事实讲政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想法、谈感想,通过写心得体会表达他们对民族团结的期望。5.举行“民族团结〞板报、墙报展和“民族团结〞演讲、知识竞赛等,使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生动的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6.组织师生学习观看近年来涌现出的民族团结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使师生充分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7.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增强家长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大民族团结教育力度,拓宽民族团结交友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坚决理想信念,筑牢“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根基。
二、取得的成效
1.提升教育水平。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让广阔师生普遍受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再教育,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目的、意义、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显著增强,“三个离不开〞“五个维护〞“五个认同〞的思想深入人心。
2.稳固良好局面。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使我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牢固,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
3.建立长效机制。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创立工作中,我校逐步建立健全了符合学校实际的领导机制、考核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奖励鼓励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查机制、共创共建机制等长效机制,为创立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实效化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