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校园霸凌现状及法律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507050

大小:19.94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校园 现状 法律 对策
校园霸凌现状及法律对策 。近几年,我国校园霸凌的现象频繁发生,给学生、家长及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然而,目前并没有任何一部专门的法律是规制校园霸凌的,导致我国频频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无法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而且愈发严重。首先,给出校园霸凌的含义,概括校园霸凌行为的发生有着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并借鉴美国立法者的经验,提出了以法治建设为切入点,化解校园霸凌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霸凌;现状;法律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时代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开展的关键期。现在的社会,大局部家庭的孩子从小被身边的人宠着、惯着,仿佛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根本不会容忍任何对自己不利的结果,不管对错。就这样导致了近几年的校园霸凌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平安以及身心健康。目前,我国并没有任何一部专门的法律是规制校园霸凌的,导致我国频频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无法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我国的侵权责任法第38条、第39条以及第40条中的规定也无法诠释校园霸凌行为的具体程度及结果的具体归责性。 二、概述 (一)校园霸凌的界定。校园霸凌在我国从初露端倪到愈演愈烈,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法律领域的学者也逐渐将其作为讨论研究的对象。校园霸凌现象是指在校园内外发生的,目标直接或间接指向学生,以谩骂、打击、抢夺、侮辱等多种暴力方式攻击,造成学生在身心与财产等方面损失并且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二)校园霸凌的法律特征。 1.施暴主体低龄化。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刑事犯罪案件的主体中青少年的概率最大,几乎能占到75%,而且数据一致呈上升趋势,而青少年犯罪很多都是由于校园欺凌得到的快感进而演变为严重的犯罪行为,而在这些青少年中,12-16周岁年龄段的学生占据多数位置,由此可见欺凌者的年龄呈下降趋势,向低龄化方向开展。 2.欺凌者群体性突出。欺凌者大多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单独的欺凌者那么具有较低的发生率。每当有矛盾或者冲突发生的时候,经常会引起一方的不满,有的同学会选择在网上或者通过朋友集结一群人,也就是所谓的打手,这些打手中可能有学校内的学生,也可能有社会上的青年。 3.行为地比较隐秘。通过一些报告我们可以发现欺凌者在进行欺凌时往往会选择比较隐秘的巷子里或者胡同里,假设不是有拍摄视频的流出,其他人是难以发现的。客观上看,一些欺凌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几乎没有预兆的,也无法觉察到其行为动向,对于预备行为的判断是具有难度的。 4.思维简单,手段粗野、恶劣。欺凌者在进行欺凌时,思维方式单一,往往就是冲动导致的报复心理,不考虑后果,而且欺凌的手段粗野、恶劣,具有原始社会的特征。 三、我国校园霸凌的根源 (一)内部原因。内部原因指的是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与生理原因等等。由于校园霸凌事件多发生在十到十六岁之间,这个时间段正是青少年的叛逆时期,身体发育快,激素分泌旺盛,但是心理上成熟的较晚,会有逆反、易怒、兴奋冲动情绪的影响,进而使得一件微缺乏道的小事演化为校园霸凌事件。这个时期的学生普遍存在区分是非能力差、心理素质偏激、自我约束控制力弱,以及爱冲动、仿力、逆反心理等先天性弱点,同学之间有了矛盾甚至有的时候只是因为看对方不顺眼而引起的冲动心理去霸凌弱者,伤害别人同时也伤害到了自己。 (二)外部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接受了外来文化,并且受其影响,青少年也不例外,但由于青少年的区分力不强,使得一些不好风气的引入侵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还未开展成熟,很容易就受到这种外界的影响。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可以说是对青少年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人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往往是父母,家庭环境、父母教育变得极为重要。有些家长只是关注智力开展与学习成绩,往往无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无视了教育其如何做人,不去关注学生心理的开展变化。 3.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原因。当前学校最大的弊端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教育的功利性使得教师喜欢用成绩和分数来管理评价学生,只追求成绩和升学率,无视心理健康开展教育,排名制度使得一些学生受刺激,增加挫折感,引起情绪波动,变得更为易怒,引起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4.法律的滞后性。法律向来具有滞后性,虽然我国有关于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定,但随着社会的开展及一些新鲜事件的发生,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些规定的滞后性越来越突出。而法律规制,有着指引、标准、评价、教育、预防、强制的作用,法律标准不完善,校园霸凌的事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 四、美国关于校园霸凌的法律规制及借鉴 2023年6月,美国通过了世界上的第一部反霸凌法。此后,美国各个州全部有了关于反霸凌的立法。各个州的反霸凌立法中都显示出了学校在其中所承担的责任,并且学校也拥有了惩罚权,以法律来支撑美国学校的“零容忍〞政策。学校发现霸凌事件后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比方,对于严重行为,学校自己可以决定开除学生。 (一)立法精神。美国的立法精神是,如果一个未成年人出于报复或者欺凌的心理犯了成年人所犯的罪,就不要再适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不管他有多小,都应该承担成年人的责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犯罪。 (二)司法制度。美国国会公布的“1994年暴力犯罪控制和执法法案〞中,对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及转化为成年人犯罪做了规定,年龄13岁或13岁以上的青年人犯有特别恶劣的罪行或者使用暴力武器实施严重危害别人人身平安的行为,一律应当按成年人规定的罪刑给予处分。青少年实施暴力犯罪、特殊危险药品犯罪,参加团伙犯罪或者在团伙中处于领导或首要的犯罪分子的地位,影响其他人参加犯罪行动,还涉及使用危险性严重危害人身平安的武器时,按成年犯起诉。 (三)法律实践。在实践中,美国青少年身份犯是两面的。一方面,对于一些非严重性的犯罪和团伙犯罪等等,可以允许不进入未成年人司法系统,从而对其进行了一定力度的保护。另一方面,关于对青少年的行为制定的法律标准中的规定可能会使青少年陷入司法困境。 五、遏制我国校园霸凌的法律对策 (一)提高已有的立法层次。通过以上分析,校园霸凌事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含内部和外部的原因,是学生、学校、家庭、社会、法律问题的综合性反映。努力构建出校园霸凌预防体系,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来遏制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提高已有的立法层次,明确规定每一个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二)解决司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自古以来都是遵从着教育为主、惩治为辅的理念,认为青少年未成年人是我国未来的桥梁,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要注重教育方面的培养,从而无视多方面的培养,更不用说处分方面,更要遵循“从宽〞、“从轻〞的处分体制,导致我国各司法机关面对校园霸凌事件的处理方式出现了很大的弊端,所以不管是检察院还是法院都会对未成年人相对放宽惩罚,从而使得我国的校园霸凌事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反而愈发愈烈。因而司法机关应该准确执行刑事政策,该严厉的时候要严厉,该放宽的时候要放宽,严厉和相对保护要做到有机统一,这样才能有效改进我国多年来一直存在的法律缺陷。 (三)加强法律教育体制的完善。当地政府应当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为各个校园营造平安的法律环境。与公安机关、检察院、司法部门等有关部门多多联系和沟通,清楚认识校园霸凌事件的性质,了解该类案件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多分析发生校园霸凌的社会现状及原因,多联系高校的老师或学生做有关的调查和了解,然后结合社会环境,找到问题的根源,共同营造和谐平安的法治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伟.我国当前高校学生平安意识培养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2223:7, 12. [2]段育鹏.中小学校园平安管理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学报,202223(7). [3]郝凤艳.试析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起因及对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23(05). [4]张国平.校园霸凌的社会学分析[m].当代青年研究,2023. [5]丁瑞虎.校园暴力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23.5.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