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构建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对策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
公共管理专业
构建
老人
社会支持
网络
对策
研究
基于
社会工作
视角
公共
管理
专业
构建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对策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
摘 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失独老人作为老年人群体中的特殊人群,其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养老问题。因而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分析了失独老人生活面临困境的原因,提出了构建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议,帮助失独老人摆脱现有困境,消除不良情绪,重建自我,重拾生活信心。
关键词: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an aging population, the problem of old-age pension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of the society, and the unaccompanied elderly people as a special group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ts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is facing more pension problem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unaccompanied elderly people,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construct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unaccompanied elderly people, help the unlawful people get rid of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 rebuild themselves, confidence.
Key words: Loss of alone old man; Social support network; Social work
目 录
TOC \o "1-3" \h \z \u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1
(一)失独老人 1
(二)社会支持理论 1
(三)社会系统理论 2
二、失独老人面临的主要困境 2
(一)物质生活困境 2
(二)精神生活困境 4
三、失独老人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5
(一)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 5
(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 6
四、构建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对策 8
(一)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 8
(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 12
参考文献 14
谢 辞 15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一)失独老人
“失独”指由于独生子女意外亡故引发的家里老人养老送终成问题的社会现象。“失独者”,目前对这一特殊人群的称谓还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当前的大部分称呼都来自民间与媒体。他们是中国特殊年代下诞生的并只存在于中国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独生子女家庭急剧增多,那些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的父、母亲们如今都已逐步进入老年阶段,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50至60多岁,因意外、疾病等原因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子女,老无所依,加之难以抹去的失子之痛,经济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使他们成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间接牺牲品。对老年人的界定,各国标准不一,西方一些国家一般将老年期的起点年龄定为65岁,我国则习惯定为60岁[1]。综上所述,所谓“失独老人”,字面上讲就是父母在失去唯一子女后再无生育能力家庭的老人。目前,在我国还有其特殊的意义,是指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因故失去子女后再无生育或收养孩子,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的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称,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我国每年新增“失独者”约7.6万个。截至2012年,全国范围内的“失独者”至少有100万个[2]。虽然从2016年1月起二孩合法的新政策开始实施,但绝大部分“失独家庭”的父母现都已失去生育能力,他们仍要独自面对心理的空虚、日常生活的压力,和窘迫的经济困境[3]。据新华社报,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至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既然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那么,老龄化问题也就不可避免[4]。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失独老人”,他们的家庭失去了传承与保障,背负着惶恐和不安,过着常人无法体味的悲惨生活,他们的养老问题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二)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心理学界在关于人们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影响的探究背景下产生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被提出来。根据不同学者的不同角度,对其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研究者倾向于认为社会支持是以个体为中心,个体及其周围与之有联系的人们、以及个体与这些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关系所构成的系统。对于社会支持的分类,从内涵可分为工具性支持(用人际关系作为达到目的手段)和表达性支持(分享感受、满足自尊与肯定他人价值);从主观/客观上可以分为物质支持(物质、实际可见的)和精神支持(个人主观感受)[5]。我国教授丘海雄,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将社会网络分为正式的社会网络(政府、市场和社区组织等)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血源关系、亲源关系、业源关系和地源关系等)。
社会中的人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难题,可能是物质经济上的、也可能是精神情感上的,这时,我们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他们可以是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也可以是社区(社会)、甚至国家。通过这些接触,我们有可能获得经济救助、精神慰藉等一切有利的支持,并且,容易形成一个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关系网络,我们称它为社会支持网络。对于失独老人来说,他们有经济困难、日常生活无人照料,尤其是失去孩子,精神压抑痛苦、难以走出悲伤的困境,此时国家政府的经济援助、社区邻里和亲友的精神慰藉就十分关键,而这些不同方面的援助就是多种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的改善失独老人的现有境况[6]。
(三)社会系统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源于一般系统理论,其把系统放在首位,关注的是系统内的转变与发展,和系统之间的互动。其理论创始人巴纳德认为,组织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即组织就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就要保障各个元素之间的配合和均衡性,这是社会系统理论的最主要的观点。系统有开放性和封闭性之分,开放的系统通常都比较有活力,能够轻易的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资源,但也存在难以在系统内建立一个稳固的关系,系统内的成员有时不能有强大的归属融合性;而封闭系统内部同质性很高,但难以从外部环境吸取融合一些资源,比较僵化。
社会系统理论在明确需要的社会支持的具体来源以后,将他们每个的作用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围绕主体而形成的支持网络,就是系统整合的过程,也是社会支持到系统的一个发展。系统就是从外部得到资源,也会向外部输出资源的一个相对循环的过程。对失独老人而言,首先,其自身就形成一个系统,要有改变的信心和目标,常与目标系统一致;接下来就是能够给老人提供支持的人或者组织,他们形成一个行动的系统;最后由社会工作者帮助失独老人从那些行动系统里面吸取有利资源,形成一个支持网络,加之老人自身的共同努力,推动系统之间的运行,改变现状。
二、失独老人面临的主要困境
(1)物质生活困境
1.经济保障问题
如今,大多数的失独老人已步入退休养老的人生阶段,一小部分还没有退休的老人也因为体力与精力的衰退而逐渐丧失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渐渐失去了创造经济来源的能力,于是,养老金或是退休金成为了大多数失独老人的经济来源。然而,由于我国养老金本身存在较大缺口和地区上的差异,所以这种经济来源方式在特殊地区连维持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都有问题。还有一部分失独老人,当初就为了给孩子治病而倾尽所有,如今,孩子离世,无法赡老,家中的经济状况也无法改变,只能是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生活。
另外,农村地区较之城市地区,本身就有“起步晚,底子差”的特点,许多农村的失独老人养老生活困苦,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办法解决。农村失独老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土地收入,很少有固定工作和工资,但是,土地收成的好坏很大一部分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天公作美的时候还好,遇到灾害年,不但收成减少,有时还会赔钱,这给土地收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在独生子女去世以后,没有子女的帮助,老人们只能靠自己去劳作,但由于身体衰老的不可抗力,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经济上本就匮乏,如今更是捉襟见肘,对他们而言,没有退休金等经济来源,仅依靠扶助金也只能是解决吃饭的问题,更不要提在满足基本生活以后再去提高自己的老年生活水平了[7]。因此,摆在农村失独老人面前的更多的是生存问题而不是生活的问题。
2.医疗健康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必经阶段,这一时期的老年人身体机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老,体质逐渐下降而易患疾病。尤其是失独老人,失去孩子的痛苦无法摆脱,常年失眠、尝试自尽、出现抑郁等不仅是一种心理的疾病,更会危害到身体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危害生命。此时,没有子女的病中照料和必要的经济支持,只能是无助。另一方面,本身老年人就很少有定期做健康体检的意识,失独老人更是因为没有子女的提醒和帮助,而逐渐忽略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有不舒服的地方能扛着就不去医院,到最后,对失独老人来说,自己便成了沉重的负担[4]。
对农村失独老人来说,生病住院就更显孤立无助了。医疗费用难以支付,有农村医保的失独老人在治疗后一部分费用可以报销,但在治疗过程中的未报销费用还是需要老人自己缴纳,没有多余现款就只能向邻里亲友等东拼西凑,带来的还是无止境的经济压力;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障等项目的失独老人,巨额的治疗费用只能独自承担,由于缺失有保障、方便快捷的借款途径,政府也没有提供任何专项补助金和相应特殊减免政策,农村失独老人的就医之路显得无比艰难[8]。
3.日常照料问题
老年人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当进入老年阶段开始,就要承认自己需要被照料,因为,事实上在做饭、处理家务、购物等方面有困难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对失独老人而言,尤其是患有疾病的失独老人而言,平日里缺失子女的照顾,大多是与老伴相互照料,少数会有亲属的扶持,又或是住进养老机构(但无直系亲属签字担保给失独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带来阻碍);能享受到针对特殊失独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也是极少数的。总体来说,失独老人一般都能够在生活上自理,但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自行无法解决的生活困难。
在农村地区,失独老人日常照料的养老问题尤为严重。主要是由于部分农村交通不便、医疗水平低,导致老人突发疾病,需要紧急救助时无法及时就医而错失抢救最佳时机。甚至有老人在家中已经离世,但由于无人在身边而数天无人知晓的事件发生。
(二)精神生活困境
1.情感与归属问题
孩子往往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而父母也常常把孩子看做自己重要的精神依托与支柱。失独老人因为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而往往变得孤独、压抑和绝望,这种负面的情绪无人诉说而始终藏在心中,日积月累便成了无法摆脱的大石块。所以,要想改变这种困境,首先需要有人来理解和倾听他们,让他们的负面情绪得以宣释;其次,他们需要有人来安慰、关怀、关爱他们的情绪情感,代替他们逝去的孩子带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让他们更有勇气去放下,逐渐摆脱痛苦、自我封闭的消极生活态度,找到心灵的寄托,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有更多的信心去面对未来的生活,重新寻找到爱与希望;最后,失独老人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介入治疗,帮助他们减轻失去孩子而产生的痛苦情绪和非理性情绪带来的精神压力,降低心理危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