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十二
我国
农村
改革
发展
预期
目标
规划
【“十二五〞我国农村改革开展预期目标】十二五规划目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与开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规划的新的政策蓝图,“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开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目标是保障全体人民从“吃饱〞到实现“吃好〞。根据测算,2023~2023年我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为394公斤(包括国内产量和净进口)。按照目前我国每年人口净增量,2023年全国人口将到达13.77亿人,人均粮食需求按400公斤计算,全国粮食总需求量为5.508亿吨,以粮食自给率95%计算,需要国内生产5.2326亿吨。到2023年,我国人口总量约14.3亿,人均粮食消费量按照420公斤计算,粮食需求总量将到达6.006亿吨,以粮食自给率95%计算,需要国内生产5.7057亿吨。我国在1996年公布的粮食白皮书和2023年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需求中长期规划纲要(2023~2023)中,都明确提出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把大豆统计为油料,我国粮食统计口径,除谷物外,还包括了豆类薯类。我国提出的95%的粮食自给率,是把豆类包括在内的。2023年我国净进口粮食(包括大豆)3752万吨,按照粮食供给量计算,我国粮食自给率为大约93%。虽然低于95%,但是进口的主要是大豆而不是谷物,主要谷物品种稻谷、小麦、玉米的自给率到达甚至超过100%。我国2023年大豆进口数量3700多万吨,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7.2%,大豆进口主要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后对植物油的需求,大豆加工副产品豆粕可以作为饲料,满足局部肉类生产的需要,这些都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粮食需求,而是体现了更广泛的食物总需求。如果不包括大豆,我国“十二五〞期间设立95%的粮食自给率是完全有把握的。我国粮食增产潜力可观,通过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技术进步,从总量上看,能够根本满足2023年的国内粮食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食物安全的目标任务是,继续立足国内,保持稻谷、小麦自给,保持玉米根本自给,适当恢复和开展各种食用油籽,防止食用油籽过度依赖进口,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重要品种根本自给。在保证粮食总量增加,粮食安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优化农业结构,构筑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明显增强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二、确保农民持续增收,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明确目标,即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相当于平均每年保持6%的增长速度。从过去的经验看,实现上述目标虽然有较大的可能性,但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挑战。如果我们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角度观察,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在1997~2023年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年保持了8.7%的增长速度。从更长的时间跨度看,1985~2023年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1990~2023年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据此来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会快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如农民收入按6%增长,城镇居民收入按年均9%增长,到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到达958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到达44387元,城乡差距扩大到4.63:l,收入绝对差距由目前的1万元以上扩大到3万元以上。即使到2023年农民收入实现了翻一番目标,但如果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收入差距还会继续扩大,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十二五〞期间考虑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需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必须确保到达7%以上要大力创造条件,实现农民收入更快地增长,特别是要探索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可能性,遏制和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民稳定就业、充分就业
从农村劳动力的供给看,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初农业就业人数就开始下降,从本世纪初开始一些地区有技能的、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但农村劳动力总量上供大于求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将是我国中长期的重要任务,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开展的重要环节。从我国城乡人口年龄构成和劳动力供给变化趋势看,农村劳动力是今后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城乡就业的难点主要在农村。2000~2023年,第一产业占全社会就业的比例由50%下降到39.6%,8年年均下降1.3个百分点。按照近年这个速度,2023年,第一产业占全社会就业的比例下降到37%。据测算,2023年的全社会就业将在7.98亿左右,农业劳动力为2.95亿。到2023年全社会就业将在8.2亿左右,农业劳动力为2.5亿左右,第一产业占全社会就业的比例将下降到30.5%。“十二五〞期间,要力争解决4500万人农业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每年平均转移900万人以上。
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开展,提高农村公共效劳水平
“十二五〞期间要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根本公共效劳上取得重要进展,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大力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努力普及高中教育,不断提高广阔农民的文化素质、就业技能和创业致富的能力。进一步稳固和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效劳网络,使农民享有公共卫生效劳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本建立农村社会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文化设施网络和文化效劳机制,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开展。加大农村根底设施和公共配套效劳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的居住生活环境。
五、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阶段农民需要政策鼓励,更需要制度公平,在制度上保障农民权益,建立城乡公平的制度框架,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必须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强化农村开展的制度保障。长期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这一根本制度,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健全维护农民权益的土地制度,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制度,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在新的开展阶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健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二五〞及以后一段时期,必须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通过实施综合性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包括财政、金融、投资、产业、就业、土地等方面政策在内的配套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重点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根底设施、公共效劳、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农民获得平等的教育权益、就业权益、土地权益和社会保障权益,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开展成果。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