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儒学
精华
纳入
大学
德育
组成部分
思考
关于“把儒学精华纳入大学德育组成局部〞的几点思考
本文主要对“把儒学精华纳入大学德育组成局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儒学 大学德育 理论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3)08-242-02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在今天德育资源日益丰富,但德育工作日趋艰巨的情形之下,如何将儒学精华纳入德育组成局部,对于进一步弘扬儒学精华,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进一步增强大学德育的有效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借鉴和促进。 一、把儒学精华纳入大学德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道德修养方面存在偏差 在分析大学生道德修养方面偏差出现的原因时,有学者认为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的缺失是主要原因,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23年1月北京召开的全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的: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根本道德标准为根底,以大学生全面开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学者认为偏差出现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无视了人格塑造的教育,但毫无异议的是,无论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还是个人修养方面的教育,儒家的众多理念都有可借鉴之处,特别是儒家的仁、义、礼、智思想,更是集中了儒学的精华。因此,有学者主张,“在当今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除了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教育外,把仁、义、礼、智四德结合当今社会的需要,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理念、做人本分的根本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标准教育的一局部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开展把儒家思想的精华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的讨论,经过讨论到达共识后,再由专家们把儒家思想中的精华提炼出来形成统一的教材,制定统一的大纲和教学法。再把它纳入德育教育中的某门课程中,或单独作为一门课程。〞 (二)儒学精华与大学德育的指向性一致 孔孟儒学是人伦之学。儒家伦理的根本切入点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的关系。在此根底上,儒学提出修身为本,成己成物,仁民爱物,和谐有序,“天人和一〞的理念;倡导君子、豪杰、圣贤三种类型的人格理想;构建“仁、义、礼、智、信〞、“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顺,朋友忠信〞的人伦纲纪。其所蕴含的精华与大学德育体系的构建和大学德育环境优化的宗旨和指向性是完全一致的。比方在做人上,儒家倡导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处世之道和“达那么兼济天下,穷那么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与大学德育体系中鼓励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完善的人格,重视自身修养是一致的。再比方儒学伦理倡导“天下为公〞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与今天大学德育中所主张的为人民、为祖国、为民族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又是高度一致的,还有孝德、诚信等儒家理念与今天培养大学生的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同样是意旨一致。 二、把儒学精华纳入大学德育的可行性 (一)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作为主导善行,推祟和谐的儒学对于营造人人仁爱相待、处事在理、智慧有礼貌,讲信用,讲道德,讲文明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把儒学精华纳入大学德育符合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势必得到自上而下的支持,而大学生的德行的培养也会得到“根〞的滋养。 (二)方式的灵活多样保证其成效的彰显 随着高等教育的开展,现有的德育资源和德育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通过现场感受、演讲竞赛、校园文化的渗透等多种方式将儒学精华贯穿于显性和隐性德育课程之中,让大学德育的方式和内容更充盈,更饱满。同时,正是因为有了灵活多样的德育方式,也会使德性的光辉更耀眼,效果更明显。 三、把儒学精华纳入大学德育的理论建构 (一)儒学精华应大学德育之需 儒学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的总称,以重人事、尚伦理而著称。儒学以道德为首出,最重道德,儒学就是道德之学,儒学所表达的中国文化价值与文化特性实质上就是一种普遍的道德精神。尽管在不同的历史开展阶段,儒学有不同的思想和理论表现形式,尽管经历了产生、开展、演变和衰颓的漫长历史过程,但它作为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地位乃人所共知,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传统的国家,作为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核心,在惊讶于儒家文化、儒家伦理在国外影响深远、备受重视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当我们的国家开展、经济腾飞的时候,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儒家文化、儒家伦理的研究。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和象征,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惟一标志,悠久的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传统儒学中重人际关系、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律、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资源恰恰是我们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这些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同样影响着高校德育的开展。 (二)儒学精华与大学德育同进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社会是开展变化的,德育也是开展变化的,德育具有明显的历史性。但人类历史上又存在一些人类共有的思想道德标准,人们的认识和品德形成开展规律也有共同性。因此,德育还有继承性。列宁曾经说过:社会主义必须要学会继承全部人类历史社会的思想精华来开展自己,完善自己。现代中国的德育依然应葆有表达中国特色的德育内容。 德育因“人〞而施的教育目的不会改变。但就其具体内容来看,德育因人而生,自然也因不同时代的人的需求而变,在历经了世纪交替,千年繵变的历史洗礼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新世纪的大学生有了更高的追求,德育随之与时俱进是必然的道理。在大学德育中强调儒学内容,既适应了时代潮流,也继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丰富了学科的理论底蕴。生活的绵延是精神性的,也是为人所独有的,只有人才需要教育,德育开展以学生为本,与人俱进、与时俱进才是适合的德育。 四、把儒学精华纳入大学德育的实践应用 (一)将儒学精华与大学德育的价值体系进行同构 2023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国际儒学论坛·2023:儒家文化与经济开展〞学术研讨会上,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宗桂教授在分析儒家文化促进经济开展的假设干进路时提出,儒家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直接促进经济开展,而必须经过如下的转换和切入:(1)成为当代文化价值体系的内容之一;(2)成为社会主要阶层的文化自觉;(3)成为社会群众的根本认识;(4)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种精神力量。而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性和战略性举措。对于培养大学生来说,固然在于培养他们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使他们具有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效劳的精神和本领。 要把儒家精华纳入大学德育的组成局部,就要在实践中将儒学精华中的价值观念与大学德育的价值目标进行对接,促进儒学精华与大学德育的价值体系的同构。这就必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讲授这个主渠道,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x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开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同时,将富含儒学精华的价值理念进行批判地继承。正基于此,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加强和改进工作,中宣部、教育部连续下发相关文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并制定了“05新方案〞。大家在深刻领会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逻辑结构的根底上,充分认识到实施新方案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课程组织的主线,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答复,帮助大学生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根底。同时,用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精华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支撑,防止在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和冲突中失去自我。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