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好玩的泡泡 对《会变泡泡的水》教育活动的思考.doc
下载文档

ID:1498629

大小:10.50KB

页数: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会变泡泡的水 2023年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好玩的泡泡 对会变泡泡的水教育活动的思考 2023 大班 科学 教育 活动 好玩 泡泡 思考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好玩的泡泡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好玩的泡泡 对会对会变泡泡的水教育活动的思考变泡泡的水教育活动的思考 创新点说明:教师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关注者,支持者、引导者一直是我不断探索的方向和目标。满足幼儿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心理需求,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看看、听听、想想、做做的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创造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所以作为教师不能剥夺孩子试误的权利,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幼儿运用“后果尝试法”,让幼儿尝试失误,从试误的过程中探索学习、最后获得成功,从而避免了“包办代替”,避免让孩子只是学到一种技能而丢掉了对于孩子来讲最珍贵的东西独立性、探索性、求知欲、自信心等。一、背景分析 我班幼儿现在的年龄是 3.5-4.5 岁左右,已经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水的好奇也是如此。玩水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孩子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我最近常常发现我班的幼儿就很喜欢在洗手的时候玩水,对洗手液产生的泡泡特别感兴趣,喜欢和老师交流的小朋友还常兴致勃勃的跑来告诉我“老师快看好多好多泡泡,真好玩!”“老师,我很喜欢玩泡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依据这思想,并结合班上现在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水”作为教育内容,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并为幼儿提供操作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参与,主动探索,交流合作,获得成功。二、情景回顾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和班上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面研制吹泡泡的泡泡水,准备到操场上去玩吹泡泡游戏。我将孩子们分成了七个组进行实验,在分组过程中,我请孩子们自由结合为 4 人一小组,虽然场面有些混乱,但体现了孩子的主动性、自我需要以及情感支持。小朋友们跟着我一次一次地尝试着配制”泡泡水”,最后,每一组都调好了自己的泡泡水。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操场上开始了吹泡泡的游戏。刚开始我没有教小朋友们怎样才能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只是告诉他们吹泡泡的时候要小心,不能将泡泡水喝到肚子里,嘴里有了泡泡水就要赶快吐出来,并请他们自己探索“怎样才能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然后,我在一旁观察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有的小朋友很快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有的小朋友吹出了很多很多泡泡,可有的小朋友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吹不出泡泡。这时我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叫我“周老师,我吹不出泡泡!”。“它不听我使唤,我老是吃到泡泡水!”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许江源小朋友(一个平常对周围事物比较敏感的小男孩儿)正用很无助的眼神看着我。我耐心的问他“你是怎么吹的泡泡,吹给周老师瞧瞧。”他马上就开始吹给我看,我发现原来他吹不出泡泡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用吹的方法,而是在吸泡泡发现原因后,我没有告诉他该怎么吹而是一次一次夸张的示范给他看,希望是他自己通过仔细观察找出答案。刚开始他还是没有发现原因,经过多次示范最后他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高兴地吹着泡泡离开了!三、教学反思 蒙台梭利曾说过:“每位老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我们因通过倾听、观察、谈话,及时深入了解幼儿兴趣、爱好、需要,细心揣摩儿童的心理活动,以最佳的、适时的、巧妙的暗示或利用其他的辅助手段获得最佳的师幼互动。孩子们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新奇的时候,在他们探索他们无知的事物时,我们老师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并积极的帮助他们,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关注者、支持者、引导者。教师要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该让幼儿学会的东西必须带领幼儿仔细的观察,大胆的尝试。师生的互动不能“包办代替”,作为教师不能剥夺孩子的试误的权利。间接指导远比“包办代替”好得多。在此活动中我尝试运用“后果尝试法”,让幼儿尝试失误,从试误的过程中探索学习、获得成功。幼儿的学习并非只是成人教学的结果,常常也是幼儿自主获得经验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才是幼儿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