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3000
概论
天道酬勤
3000字毛概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 者 男士
系 别 x系
班 级 XX级XX班
指导教师 Q先生
内容:本文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主旨,全面深入的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分别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答复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根底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社会主义资源、财富以及利益的公平分配,实现人与资源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和谐开展的格局,在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根底上形成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和平。
踏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开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阔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例如,易传高度赞扬并竭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孔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孔子及其学生所说的“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并认为阴阳二气虽然处于不停的冲撞之中,但它们始终能够在“道〞的统一下和谐相处。王阳明指出“天理亦有个中和处〞。先哲们的这些经典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和谐观念成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理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根底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武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有意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方针。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重要著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200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有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今,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合我国改革开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从经济根底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概括起来为三个符合:
〔一〕符合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中指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开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开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人的充分的自由开展是社会进步的条件和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的资本论中的唯物辩证法,从物质的存在——商品开始,进而到货币、资本、生产、流通,最后发现剩余价值,形成贫富两极分化,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直至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改革社会不合理现象,开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广阔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建成富裕、和谐、幸福的社会。
〔二〕符合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代表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予中华民族的痛苦和屈辱的记忆,更不是以牙还牙,对中华民族曾经带来沉重灾难的西方国家实施报复。我国近代史确实是血和泪、悲愤、痛苦的历史,但历史承载的是民族的过去,时代在前进,国际社会百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历史是个大舞台,即使中华民族再经过五十年的奋斗,实现了现代化,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大国,她也应该以社会和谐开展充满亲和力为宗旨。首先惠及的是十五亿中国人民,其次惠及的是全世界人民。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社会开展并不等于人民幸福。
〔三〕 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行可持续开展战略
和谐社会当然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课题。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生活资源的无序开发,人类为了生存大量开垦荒地,滥污染、天气变暖,水土大量流失。人类为了改善生活,肆意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能承受得起吗?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将遭受自然的报复,有时这种报复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南亚的海啸和我国西南洪灾就是现实例证。
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在科学开展观的指导下,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领导能力等方面着力,为并加以注意的。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开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是在坚持和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开展中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开展经验的根底上提出来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开展为目标,使经济社会开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始终把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和社会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以安定有序为根底〔改革是动力,开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诚信友爱为品质,以充满活力为状态,以先进文化为灵魂,以民主法制为保证。确实解决好现实社会中的医疗、上学、买房、就业等问题。
总之,我们要根据经济开展能够提供的条件来解决好社会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努的执政能力,在科学开展观的统领下,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开展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出版社2022年3月 1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 编
和谐社会研究·从政治学到政治科学人民出版社 2022年3月 第1版 张国清/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 2022年3月 第1版 主编 李君如 副主编 严书翰 卢先福
多学科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学林出版社2022年3月 第1版 主编 王荣华 董世骏
华从际和谐与冲突重庆大学出版2022年4月 第1版 黄囇莉 著
写作2023年XX月XX日
联系中国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