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区
建设
管理工作
意见
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
和根本原那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管理有序、效劳完善、文明祥和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和改进社区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效劳方式,完善社区管理效劳体系,强化社区管理效劳功能,增强社区维护稳定能力。争取通过3到5年的努力,把全市城乡社区全面建设成管理体制更加健全、民主自治更加深入、效劳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环境更加稳定、队伍素质更加优良、效劳设施更加完备的安居、宜居、乐居的幸福家园。
(二)根本原那么
1.坚持以人为本原那么。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开展的根底上,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开展成果。
2.坚持改革创新原那么。充分结合我市自身特点,坚持解放思想,敢于先行先试,大胆开拓创新,积极破除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和谐的新时代社区。
3.坚持夯基固本原那么。注重根底建设,切实在政策落实、资源配置、财力投放、队伍建设等方面重点向社区倾斜,以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4.坚持统筹协调原那么。正确处理好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与开展、经济与社会有机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有机统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扎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创新。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社区组织建设
1.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底,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根据党章有关规定设立,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横到边、纵到底政府党组织网络,纵向形成社区党总支、居民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组织体系,横向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中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点、辖区各单位各行业党组织共同参与的联建格局。
2.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由社区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和规模调整,由区(市、县)人民政府决定,报市民政部门备案。每个社区常住人口规模一般在3000户左右,社区居民委员会一般配置59人,并成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方案生育、群众文化等下属委员会,有效承接社会管理和效劳。辖区人口较多、管理和效劳任务较重的社区可加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3.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原那么上按照300500户的规模设一名居民小组长,一个楼栋设一名楼(栋)长。积极开展楼院门栋居民自治,推动形成社区党委、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穿、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新格局。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作用,探索成立居民理事各,协助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公益事业和公共效劳。
4.积极培育社区效劳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鼓励社区居民开展互助效劳,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健全社区志愿效劳网络,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使之成为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重要力。
5.强化驻区单位的社区建设责任。驻社区单位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主动配合、支持所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教育、引导本单位职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商社区事务,共享社区资源,共建社区家园。
(二)加大根底设施建设
1.严把规划建设验收关。凡新建住宅小区和旧XX县区连片改造的居民区,城乡规划部门要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标准严格把关,将社区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效劳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开展相关专项规划,与XX县区开发、旧城改造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对未建设社区用房的按标准收缴根底设施配套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在市财政局设立专户,专款专用。
2.标准社区综合效劳设施建设。提倡一室多用,提高使用效益。社区功能室设置要按照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假设干意见的要求,逐步到达18室1厅1站6栏。社区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效劳设施的日常管理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其权属和数量、面积、用途由街道办事处登记造册,报区(市、县)民政部门和国资管理部门备案。
3.提升居民区日常管理水平。按照路平、灯明、水通、平安、卫生的要求,由各区(市、县)人民政府抓好落实。
(三)切实加强社区管理
1.强化政府公共效劳。大力推进公共效劳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效劳覆盖到社区,依托社区便民效劳大厅开设一站式效劳,方便社区居民办理公共效劳事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效劳平台建设意见,加强基层人社公共效劳平台建设,建立根底台账,为居民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失业和培训登记、就业再就业政策援助、各项就业补贴等根底效劳工作。民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对失业人员和有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效劳,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卫生和方案生育部门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计生效劳网络,开展爱国卫生、优生优育宣传,引导居民树立先进婚育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居民在社区可以享受到疾病预防、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等根本公共医疗以及方案生育技术效劳。文化、教育、体育、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指导社区建设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开展精神文明、科普知识宣传,组织居民开展文体活动,创立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提高居民综合素质。
2.加强社区效劳信息化建设。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化运作方式,积极推进社区办公自动化,构建连通市、区(市、县)、街道、社区四级网络效劳平台;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效劳资源,采集社区墨本信息,完善社区信息数据库,建立以社区效劳为主要功能的智能呼叫中心,为社区群余提供快速救援和多元化社会效劳。
3.落实社区根本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居民自治制度、议事协商制度、党务和居务公开制度、民主监督评议制度、社区成员走访制度、民情日记制度及社区工作考核制度。实现社区管理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
4.确保物业管理效劳标准到位。新建居民小区和有条件的老旧住宅区由区(市、县)物业管理部门牵头,街道、社区配合,指导业主及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实施标准化物业管理。按照效劳内容、标准、收费、使用四公开原那么,选聘物业公司管理效劳。具体工作由物业管理部门负责,暂不具备标准物业管理的住宅区,由区(市、县)物业管理部门牵头,街道办事处负责,采用居民自主管理方式提供根本物业效劳,负责卫生保洁、平安防范、公用设施维修等管理效劳。根本物业效劳不以营利为目的,按本钱收取费。
5.加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效劳。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效劳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那么,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效劳、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产、生活、生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创新社区效劳体系
1.鼓励社区管理效劳创新。各区(市、县)要结合自身特点,借鉴外地网格化管理模式和四位一体(常委、一站、一居、一办)体制,勇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完善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2.积极探索社区公共管理新模式。本着方便群众的原那么,围绕群众需求,涉及为群众效劳的政府部门要实行管理重心下移,现有社区便民效劳大厅可逐步整合过渡为统一的社区效劳站,逐步实现与社区居委会职能分开,成为政府部门在社区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为群众提供贴身效劳。
3.推行社区公共效劳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确稀依托社区居委会办理的行政性工作,应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及政策指导。标准政府部门对社区的检查、评比、达标等潍动,压缩针对社区的各类会议、台账和材料报表。
4.完善物业管理效劳机制。物业管理工作由区(市、县)政府负总责,街道设立物业管理中心、物业纠纷受理站和物业应急维修站,社区也要明确专人负责物业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区(市、县)、街道、社区物业管理效劳体系,切实加强对物业效劳的管理和指导。
5.提升社区便民效劳。标准开展便民网点和商业效劳设施,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效劳业态进入社区;重点开展面向低收入人群、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的专项效劳;积极推进空巢老人日间照料、四点半学校、知心大嫂、邻里帮扶等特色效劳;鼓励开展社区家政、商品配送、委托代理等现代效劳。
6.建立社区综合信息发布制度。每月将社区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和物业、水、电、气、暖等涉及居民生活的公共效劳状况以及居民满意度调查情况,通过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评议,逐步提升社区管理和效劳水平。
(五)加大社区综合治理力度
1.强化社区综合治理。结合公安、综治部门平安社区创立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依托社区居委会、管理网格和楼院长、楼栋长,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实行条x结合、双重管理。
2.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提倡社区民警通过选举兼任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组织协调社区各二场安保人员,成立治安联防组织,分片仇贵,做好巡查、防范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及出租房的管理和效劳。积极推行居民区封闭式管理,切实加大物防、技防设施投入力度,所有居民区要安装监控设备,并要覆盖到全部公共区域,保持设备完好运行,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3.建立社区综合防范机制。罪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提升社区消防平安水平。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邪教和禁止传销等工作。
(六)着力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1.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鼓励高校毕业生、转业干部、退伍士兵等社会优秀人才到社区担任专职工作人员。城市社区要注重配备和使用社区工作专业人才,提高效劳水平。
2.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研究制定社区人才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区(市、县)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每年要对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至少培训一次,其他成员每2年至少培训一次,陪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效劳居民和管理社区的能力。
3.关心社区工作人员成长进步。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应及时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三、运行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市、区(市、县)人民政府设立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政法委书记、主管副市、区(市、县)长及相关领导等任副主任,负责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区(市、县)应成立正科级规格的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建立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并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区(市、县)党委、政府是社区建设管理的主体。要把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职能的重要内容。党委和政府要定期研究社区建设工作。要将社区建设工作成效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和年度目标考核,并作为市委、市政府考核区(市、县)委书记、区(市、县)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市、县)委书记是社区建设第一责任人,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社区建设管理直接责任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