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公共
信息
服务
供给
研究
公共信息效劳供给侧研究
一、信息消费向知识消费升级的特征及趋势
信息消费是指消费主体在信息需求引导下,购置和使用信息产品及效劳的总和,是信息消费主体将信息需求诉诸信息市场供给,从而实现获取信息、认知信息内容及再生信息需求等环节所构成的社会活动[1]。由于信息消费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得到了学术研究界和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在学术研究中,众多学者从信息消费的内涵特征[2]、过程结构[3]、环境因素[4]、开展评价[5][6]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提升我国信息消费的质量及水平提供理论建议。在政策层面,党中央及国务院屡次公布促进信息消费的政策文件。2023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假设干意见中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效劳、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泼的消费热点〞,并从国家层面明确了信息消费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民生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2023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开展生活性效劳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2023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2023年5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提出“聚焦生活类、公共效劳类、行业类等消费新领域及新型信息产品,推进信息消费升级〞的开展方向①。在理论研究与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我国信息消费领域蓬勃开展,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23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9万亿元②,同比增长超过21%。自202322年至2023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的年均增速超过20%。在信息消费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信息消费的质量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并呈现由信息消费向知识消费升级的开展趋势,主要特征如下。
1.消费受众对象的升级从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来看,自2023年开始,我国产业结构呈现长期优化的开展趋势,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202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23年,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到达39.8%和51.6%。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为相对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占比提升的动因是劳动力素质结构的不断优化。根据国家人权行动方案(2023—2023年)的相关规划,到202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到达2023.8年。人口素质的提升不仅扩大了信息消费的受众群体,而且通过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信息消费的内容和渠道有更高要求。
2.消费根底条件的升级从信息消费的开展历程看,伴随着信息根底条件的改变,可划分为文献型信息消费、电子型信息消费、网络型信息消费以及移动互联型信息消费等阶段。两千余年前中国造纸术及活字印刷术的创造为文献型信息消费奠定了根底,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电气化工业革命开启了电子型信息消费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起信息产业的蓬勃开展以及互联网的产生为网络型信息消费提供了条件。现阶段,伴随着大数据、4g网络、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快速开展,信息消费已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开展,我国地区间信息根底条件差距不断缩小,“数字鸿沟〞逐步消失。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消费者接入消费信息效劳的路径不断多元化、便捷化,信息消费的边际本钱不断降低。因此,技术进步与区域信息根底设施的完善为消费升级提供了根底保障。
3.消费内容资源的升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平安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而公众对于信息效劳的内容资源需求也能够运用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析,由低到高分为信息资源层、知识获取层、知识交流层、知识认同层以及知识创造层[7]。其中,信息资源层需求为最低层,对应需求层次中的生理需求,以满足消费者根本层次的信息需求,具体包括图书馆等机构信息效劳中信息供给、文献传递等内容;知识获取层是指公众在享有大量信息资源后,通过对知识的有序提取和序化管理而获得知识掌握及心理平安,从而对应需求层次中的平安需求,具体包括图书馆等信息效劳机构引导消费者进行的知识获取及管理活动;知识交流层是指推动消费者所拥有的信息得到有效管理,在知识有效运用的根底上形成社交需求,从而对应需求层次的社交需求,具体包括知识消费者之间以及知识消费者与供给主体之间的交流活动;知识评价层是指消费者在知识管理及交流的根底上,获取个人的自我价值,具体对应需求层次的尊重需求;知识创新层是指消费者从知识管理向知识创造转变,通过创造创新实现知识增值,具体对应需求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结合信息消费内容的分层,在信息化网络化开展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基层普及以及公众信息平台已完成了信息资源层的建设,现阶段进入由信息资源向知识管理的转变,特点是由普惠性的信息资源普及向专业化知识效劳供给转变,由被动式信息获得向主动式知识管理转变,由整块式信息供给向碎片化知识需求转变。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86.7%的消费者表示不会花费专门时间进行信息消费,消费场景也呈现碎片化特征,排名前三的消费场景分别为在家休闲、饭后闲暇以及吃饭期间③。而随着消费场景和行为的碎片化,消费者对消费内容资源的选择也将更加主动化,未来知识消费的特征将进一步加强。
4.信息效劳应用产业的升级消费对象、条件以及内容资源升级的同时,需求升级也培育了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知识信息效劳的需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了个性化定制的知识供给效劳和生产方式。知识付费产业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传统知识供给模式中,一般由消费者根据自身知识需求,前往图书馆等信息效劳部门进行检索查阅。而知识消费的趋势下,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相关市场主体通过整合知识创作者,以产业价值链的形式向受众有偿提供信息效劳,从而形成知识付费的新兴产业模式。根据腾讯网调查,截至2023年12月,55.3%的互联网用户进行过知识付费的行为,购置的知识类型包括工作经验型知识、思想情感型知识、文艺修养型知识等,产品形式包括音频点播、在线视频以及语音问答等,其中喜马拉雅、知乎等应用的用户数已超过2022万,调查显示87.7%的知识付费消费者对消费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④,这反映了知识付费效劳供给中对用户导向性及消费体验度的重视。由信息消费向知识消费转变过程中,产生了以知识付费为代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这些产业开展速度快,对社会开展具有正外部性且具有绿色经济的特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和开展方式,推动社会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上述分析,现阶段信息消费在规模不断提高的同时,结构和质量也呈现升级的趋势,其中,以受众对象的升级为动力,以科技条件的升级为保障,以资源内容的升级为核心,以应用产业的升级为支撑,推动信息消费向知识消费的升级转变。
二、知识消费升级下传统公共信息效劳的问题
1.在信息需求方面,表现为爆炸式信息量与精准化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蓬勃开展和普及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2023年,全世界一天所产生的信息量为1eb(exabyte),相当于全美国学术研究图书馆藏书信息总和的500倍,而近年来信息仍保持着40%的年均增长率,预计2023年,全球信息量将到达40zt(zettabyte)⑤。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信息产量处于过剩状态。消费者在收入提升及消费升级的阶段中,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已跨越了生理和平安需求,而进入以社会交往、尊重以及个人实现为特征的消费阶段,在这一阶段,普遍性的知识需求可分为包括资源经验等的工作技能型知识、包括思维方法及哲学心理学等的思想情感型知识、包括文学及艺术等的文艺修养型知识,相对于庞大的信息总量,符合消费者偏好的知识呈稀缺状态。因此,知识消费升级背景下,爆炸式的信息总量与消费者精准化的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推动传统公共信息效劳模式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原因。
2.在信息供给方面,表现为便捷化知识获取方。式与主流信息供给渠道的矛盾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有三个原因:其一,结合前文对技术条件升级的讨论,现阶段我国已进入移动智能终端普及化阶段,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数已到达6.92亿,占全体网民的92.1%,移动互联网进入高度普及化阶段⑥。上网浏览与搜索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知识的主导方式,占比到达82.5%,远高于书籍杂志阅读的方式④,可见,信息消费者日益接受并习惯通过便捷化网络终端进行知识获取。其二,信息技术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将使获取信息的单位时间本钱上升,要求知识获取渠道的高效性。其三,知识消费呈现由大粒度向小粒度的转变,由整体式消费向分散式消费的转变,即由利用整块时间对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学习,转向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分散式知识点的学习,这就要求在知识获取方式上具有实时性。而知识消费中对于便捷性、实时性、高效性知识获取方式的需求,为主流信息供给渠道提供了新的要求,而以移动互联网终端为依托的信息化技术与信息供给效劳的进一步融合,将成为推动传统公共信息效劳模式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动力。
3.在市场监管方面,表现为传统监管方式与现。实开展需求的矛盾信息化背景下,知识供给门槛降低,知识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究其原因,普通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提高,在具有专业知识技能以及闲暇时间的根底上,利用认知盈利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供给。同时,分享渠道增加及门槛降低,局部企业开始建立包括免费分享—吸引受众—收费平台变现的盈利模式,从而进一步刺激知识供给主体的数量增长。这种新兴开展模式为传统监管方式提出了挑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体监管。知识供给门槛降低和主体数量快速增长的趋势下,对知识供给主体质量的有效监管是产业良性开展的根底,特别是对于法务、医疗等专业领域,应确认知识供给主体具备相应资质,从而保证消费中的权责关系。二是内容监管,在监管缺位的前提下,以营利为目的的知识供给将导致不良信息的出现,对社会具有危害性。三是过程监管,鉴于知识消费的特征,普遍为事先付费的门槛式消费流程,在缺乏有效过程监督的前提下可能导致消费内容与宣传的差异性,从而损害知识付费者利益。因此,从知识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以及消费过程方面强化监管,将成为推动传统公共信息效劳模式供给侧改革的前提保障。
4.在社会效应方面,表现为知识消费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容的矛盾在知识消费的背景下,结合信息技术的开展,知识创造后复制及分享的边际本钱非常低,激发了具备专业技能的知识供给者通过付费的形式向外分享知识,以获取额外收益的动力,从而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知识消费的弊端在于:一是有偿知识供给的公益性缺失。知识消费的开展趋势会损害无偿分享者的意愿,同时更具有经济效益的知识将成为供给的主要内容,从而造成公共信息效劳中公益性的缺失。二是消费的技术化门槛对社会阶层的别离效应。知识消费推动大量知识信息数字化传播,消费知识需具备相应的技术门槛,特别是对于能够提升社会阶层的相关知识具有更高的技术门槛,这可能导致社会分层效应的稳固和加强。因此,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顾,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将成为新型公共信息模式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原那么。综上,知识消费升级为传统公共信息效劳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以满足精准化信息需求为前提,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供给渠道为动力,完善全面的监管机制为保障,保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为原那么,共同构成了传统公共信息效劳模式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要求,这就需要结合新的理论视角对传统公共信息效劳模式进行分析,厘清改革开展方向,研判现实开展路径,有效推进公共信息效劳模式供给侧改革。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信息效劳模式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分析
结合知识消费升级的开展趋势,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公共行政理论为根底,结合现代经济学市场理论,以公平与效率相兼顾的公共效劳为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从起源演进来看,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公共信息效劳模式的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