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有感18篇.doc
下载文档

ID:1487461

大小:46.50KB

页数:40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习 郑德荣 同志 先进事迹 有感 18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有感18篇 【一】 日前,教育部追授东北师范大学郑德荣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号召全国广阔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向郑德荣同志学习。郑德荣同志生前系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2023年5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 担其责。郑老具有坚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毕生致力于中国共产党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领域教学研究工作,成果丰硕,被誉为“红色理论家〞。67年的学术生涯中,郑老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理论界与哲学界的学术空白,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他用毕生的实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彰显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情操。“老师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担当意识。〞郑德荣的学生、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王占仁说,每遇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日和重要活动,无论工作多忙,也不管身体状态,他都积极关注,并举行相关讲座,即时进行解读。他说:“这是责任,不能拒绝。〞 广其学。郑老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博士生清晰地记得,他上的第一堂,不是讲学术,而是讲做人。他告诫学生,作为党史工作者,永远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60岁的他给自己再度立下“鸿鹄志〞:“用10年时间,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他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甚至还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东北师大校长刘益春总结郑老的学术方法是强调史论结合,为学术立命。为人的魂就是信仰,他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命要有生命力,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讲的是活的马克思主义。 坚其守。郑老一生珍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直至90多岁时,仍坚持过组织生活。每次参加支部会时,他总是早早出发,提前到会议室等候。郑老心中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一生坚信跟着共产党走就是跟着真理走、跟着光明走、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每当有人问起是什么原因让他毕生求索、沉浸于党史研究工作中的时候,郑德荣答复:“工作需要,就是我的志向。做什么爱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利益,是铭刻在心的信条。〞话语中饱含着郑德荣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郑老曾说过:“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国家。〞他做到了。他把党史研究这份事业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85岁那年,他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1岁的郑德荣立即申报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2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纪念文章。5月3日,郑老走了,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有关家事的遗言,最后一句完整的句子是“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最后一个完整的词是“不忘初心〞。直到他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时,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他终生热爱的党的事业,仍是他毕生追求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每一个奋斗在美好新时代的共产党员,都要以郑德荣同志为典范,始终坚持爱党护党为党,始终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为决胜全面小康会聚磅礴力量。 【二】 去世前还在认真准备论文,悉心听取学生谈学习心得,谆谆教诲学生……92岁的郑德荣将生命誓言履行到最后一息。 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德荣,用一生高擎信仰之炬。 “这是责任,不能拒绝〞 郑德荣1926年出生于吉林延吉。1948年,还在读大学的他从国统区投奔XX县区,在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短训班学习时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被深深吸引。1952年从东北师大毕业留校后,从事党史研究教学,从此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结缘,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郑德荣与人合著的毛泽东思想史稿是系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创立概论体系的教材,印刷13次发行100多万册,至今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东北师范大学于1981年成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是全国高校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机构之一。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曾评价。“郑德荣的著作对宣传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推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奉献。〞 他的思考与研究总是与时代同步。改革开放后,他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后,又专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老师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担当意识。〞郑德荣的学生、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王占仁说,每遇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日和重要活动,无论工作多忙,也不管身体状态,他都积极关注,并举行相关讲座,即时进行解读。他说:“这是责任,不能拒绝。〞 “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 郑德荣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博士生清晰地记得,他上的第一堂,不是讲学术,而是讲做人。他告诫学生,作为党史工作者,永远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 郑德荣治学严谨。他常说,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要彻底,必须靠科学的建构和阐述,靠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说话。 作为党史研究的大家,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以权威压人。郑德荣的学生,上至“50后〞下至“90后〞;他宣讲的对象,既有党的高级领导也有普通群众,他总能因人而异,深入浅出,让人入脑入心。很多学生表示,就是因为听了郑德荣的课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产生了兴趣。 近年来,考虑他年事已高,学院不再给他安排本科课程,郑德荣不同意,依然定期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去年11月,郑德荣面向东北师大政法学院全体学生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报告,全程2个多小时,充满激情,声如洪钟。“结束时已是汗流浃背,但依然拉着我的手问,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学生刘强回忆。 “永久奋斗〞 郑德荣195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党的理论研究内化成他的行为准那么和理想信念,铸就了他坚决的党性原那么。 20世纪80年代他担任东北师大副校长,曾主管招生工作,个别领导给他打招呼,让他招生时“网开一面〞,被他一口回绝。 郑德荣一生珍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直至90多岁时,仍坚持过组织生活。每次参加支部会时,他总是早早出发,提前到会议室等候。 郑德荣60岁时曾立下“宏愿〞,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85岁那年,他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1岁的郑德荣立即申报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2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纪念文章…… 王占仁回忆,郑德荣生前爱用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教育学生“永久奋斗〞,他表示:“老师真正做到了。〞 【三】 5月3日,一位红色理论巨匠永远的闭上了双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先生,属于前者。这位逝世的老人,就是郑德荣,一位为共产主义理论研究奉献一生的大家,一位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笃定一生的大家。 先生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卓越奉献。离开的,只是躯体,他的精神、理论,却在继续延续。从先生的身上,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 一要学习先生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奉献终身的精神。先生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假设是没有坚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达不到如此境界的。长期以来,一些外国媒体,甚至是本国公民,都在渲染中国人如今已经没有了信仰,而先生的一生,就是对这类流言最好的反驳。有先生这样一座丰碑矗立眼前,我们必当坚决马克思主义信仰,阔步向前。 二要学习先生为事业不懈奋斗的追求。犹记得光明日报中提到,先生住院期间,仍心系工作。学生胡范坤来看他,他拔掉氧气管,用尽全身力气嘱咐他道“要分段,要有条理。〞犹记得他生前最后一句完整的话,竟是在一个深夜,醒来的时候对守护他的女儿说:“转达给我的学生们,要不忘初心,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先生的话,字字震撼人心,对事业的追求至于如此程度,国之脊梁当之无愧。 三要学习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探寻理想的坚持与纯粹。从先生1948年作为一名大学生毅然投身XX县区,到后来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直至去世,他的一生都在为马克思主义奔波。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纯粹,是我们这些晚辈需要学习的可贵品质,是对急躁风气的有力鞭挞,是这个国家奔向复兴之路的强力引擎。 【三】 2023年5月3日,全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因病逝世。他将一生奉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他的感人事迹,将会鼓励更多的后来人,为了伟大的事业奋斗终生。 一要学习郑德荣的“德〞。郑德荣67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孜孜不倦地追求,默默无闻地奉献,以身作那么,不求名利,甘为人梯。这种对事业无限忠诚的献身精神,正是我们所有人需要学习的“德〞。我们学习郑德荣的“德〞,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对党和人民群众的赤子情怀,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千方百计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为人民效劳作为我们的宗旨,像郑德荣那样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 二要学习郑德荣的“荣〞。郑德荣一生获得过无数荣誉,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曾宪梓奖。虽然荣誉加身,但是郑德荣对于荣誉本身却看得很淡,不曾有骄傲自满的情绪,也不曾在鲜花和掌声中迷失。相反,他以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境界,不忘初心,将荣誉和成就抛之脑后,继续前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学习郑德荣的“荣〞,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共产党员尤其要时时处处牢记自己的身份与责任,率先垂范,从己做起、从每件事情做起,用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标准,随时随地标准并检验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社会主义道德的话坚决不说,有损社会主义道德的事坚决不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四】 “人最珍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经典。 享年93岁的郑德荣同志就是这样一位生命厚重的人,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生前一辈子都用行动实践着自己的崇高信念;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具有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革命精神。将一生奉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67年的学术研究让他著作等身,67年的教书育人让桃李芬芳。如今,郑德荣安详地走了,但是,他的感人事迹,将会鼓励更多的后来人,为了伟大的事业奋斗终生。 1926年,郑老出生于XX省延XX县区龙井村。195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院历史系的他留校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任助教。1948年,作为一名大学生毅然投奔XX县区,从此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教育,扛起“共产主义〞大旗,成为一名忠诚的战士。 作为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他视学术为学者生命,视学问为终身事业,先后主持过国家、教育部和省社科规划工程10项,撰写或主编学术著作和教材50余部,发表了学术论文260余篇,并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人生的最后30多年,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85岁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