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应用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生态体系与机制建设探析.doc
下载文档

ID:1476150

大小:12.50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应用 高校 深度 融合 生态 体系 机制 建设 探析
应用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生态体系与机应用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生态体系与机制建设探析制建设探析 【摘 要】自 2015 年国家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许多地方高校开始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校企合作”也随之向“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加强校企之间持续平衡、互利共赢的深度合作,建立有效的深度融合生态体系与可行的深度融合生态机制,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成为了高校与企业动态平衡发展的关键。一、高校校企合作的基本现状 随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逐步向应用型转型,“校企合作”作为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有效育人模式,成为了高校最火热的标签,但从具体合作的形式与内容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合作意识不强烈。高校缺乏服务企业经营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意识,企业未能肩负起教育的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校企双方缺乏强烈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合作氛围。二是合作程度不深入。高校大多通过各学院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形式达成合作,只为简单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实习任务,企业应付式的接受而获得廉价劳动力,学生到企业实习达到规定时间则获得相应学分,校企双方在技术合作、产学研方面的合作十分欠缺,合作深度明显不足。三是合作主体不明确。高校往往单方面积极主动地寻求合作,而企业多是消极被动地参与甚至推诿,这种“政府主导、高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合作形式,过于强调“高校”的主体责任,而忽略了“企业”这一主体形态,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缺乏清晰的主体意识。四是合作效益不对称。高校利用企业的软件、设备和岗位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顺利达到实习实训的目的,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和实操训练,但最后仍然面临学生不选择在合作企业就业的风险,企业得不到相应的利益,校企双方的合作效益不对称,缺乏深度融合的动机。五是合作机制不健全。高校尚未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管理校企合作工作,相应地校企合作培育机制、校企激励约束机制、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和校企利益分享機制等均不够完善,校企双方的合作缺乏完备的制度体系。二、应用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生态体系的构建(一)内涵与特点。在研究人员对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用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生态体系是指高校和企业作为互利共赢、激励约束并存的双主体,在政府、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调控下,基于利益共同点进行多维度、可持续的深度合作,从而形成长期稳定、协同发展的育人体系。1.整体性:双方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高校需要立足行业导向和社会需求,企业需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双向发力,实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2.自调性:双方是互通协调的整体,企业应深度参与应用型高校专业教学改革,并根据行业需求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高校积极沟通,适时地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发展性:双方是协同发展的整体,企业可以持续地吸纳优秀人才反哺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也能有效地借助社会评价反省、自查和调整。(二)构成要素。1.政府主导:政府应对校企合作关系、院校协作关系以及资源配置关系进行协调,并对其进行顶层设计管理,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有力的政策支撑,构建秩序规范、和谐稳定的校企深度融合生态体系。2.校企双体:高校应借助企业的信息、技术、岗位等优势资源,企业应依靠高校的科研、人才、学科等优势资源,双方在技术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深度合作,以高效的人才输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生态系统持续运行。3.市场驱动:在市场需求的驱动和调节下,校企双方遵循需求对接、优势互补、自愿协商的原则,整合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领域进行多维度合作,建立起“政府主导、校企双体、市场驱动、协同发展”的应用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生态体系。三、应用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生态体系的机制建设(一)决策与管理机制。成立由政府机关、高校、行业、企业界人士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实行校企合作联席决策机制,并定期召开会议,就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就企业的技术难题、人才需求、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研讨,促进校企协同发展。同时,制定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实行项目化管理,提高合作效率;建立课程置换机制,引入企业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实行校企融合双层评价教学管理机制,确保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二)考核与激励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专项考核领导小组,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进展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提升校企合作的效能;二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调动校企双体的积极性;三是实行双聘双薪机制,激励高校专家、教师到企业任职、培训,企业技术骨干到高校兼职、授课;四是完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各学院与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共享成果转化收益。(三)约束与评估机制。一方面,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行为,助力高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成立第三方监督评估专家组,将校企合作成效情况作为企业资质考核和高校督查工作的重点内容,明确各方主体职责,确保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四)风险与保障机制。校企合作办学必然会引起办学成本的增加,需要建立完善的深度融合保障机制以确保校企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一是制度保障,由政府出台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相关文件,改革招生制度,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制度环境;二是经费保障,政府、高校、企业应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校企合作重点项目、双师型队伍建设、评优评奖、技术推广等工作;三是人力保障,双方互聘专家,增强智力投入,整合彼此的优势资源,以建立产学研基地、打造创新技术平台等形式组成利益共同体,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共建共融、协同发展。【参考文献】1 曹景萍.应用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的生态机制探究J.高教学刊,2020(20):57-59.2 曾璐璐.新时代产教共享生态系统建构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59-62.作者简介:孔雪(1988),女,汉,籍贯重庆,讲师,硕士,武汉晴川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