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学生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意义探析.docx
下载文档

ID:1474793

大小:22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于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教学 大学生 国家主权 意识 教育 意义 探析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学生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意义探析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在开阔当代青年视野的同时,也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防止地受到了负面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广泛、丰富、系统的学习,能够培养其主权意识,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能够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其自觉维护民族统一。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主权意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2-0036-02   信息技术的飞跃开展使得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伴随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是价值观的多元化。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学习那么能够使得广阔青年了解、学习中华民族在近现代遭受巨大挫折时所展现出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认识到国家主权对一个独立自主民主国家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祖国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学习历史上革命先烈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品德并不断将之发扬光大。   一、 “纲要〞课程的性质及意义   (一)“纲要〞课程的性质   国家根据时代变化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加强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应运而生。意见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纲要〞课便是依据意见的核心要求而设立,通过探讨百年来中华儿女在面对外有列强凌辱、内有阶级压迫的残酷时代背景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利用纵向的时间脉络为广阔青年学子梳理了一条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由衰落到复兴的历史线索。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纲要〞课虽然是一门讲授历史的课程,然而该课程是出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目的而设立的,因此该门课程不能简单停留在历史知识梳理讲授层面上,而是要透过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揭示近代中国在面临多条路线抉择的时候为何只能选择新民主主义道路,为何选择代表工人阶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要通过类似的问题,深入挖掘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通过生动的事件和人物将国家主权意识传递给青年学子,使青年学生学习优秀的民族精神,提高思想理论修养,树立坚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纲要〞课程的意义   “纲要〞课是新时期国家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而设立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他三门分别为“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根底〞),与其他三门课相比“纲要〞课具有独特的地位及意义。   作为一门讲授历史知识的学科,“纲要〞通过纵向的时间线索向大学生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展的全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因而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课有着内在联系。同时也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提供了相应的前提条件,通过中国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更加深刻地展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因而可以说“纲要〞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青年们了解近现代史上出现的众多思想理论以及主义。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及主义能够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程想要传达的核心理论,能够使青年更好地结合历史、对照现实,加深对近现代中国特殊国情的认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内涵;能够使青年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为今后的成长打造健康的思想根底。   二、主权意识的内涵   (一)主权意识的内涵   国家主权思想的诞生源于混乱动乱的欧洲中世纪时期,长期无序战争使得人们有了建立统一国家来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平安的诉求,1648年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签订便是这种诉求的最终结果。合约确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确立了关于国家主权的最为本质的核心原那么,这便是至今都被世界普遍认同的国家主权平等和主权互不侵犯原那么。1934年生效的蒙得维的亚国家权利和义务公约又对构成现代民族国家的四要素(居民、领土、政府、主权)进行了界定,从四要素可以看出,每一个民族国家都必须拥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权,正是由于拥有国家主权,国家才能独立自主地按照本民族的意志进行各种活动。   通过上述的相关定义可以看到,主权是民族国家存在的最为核心的要素。因此可以说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相应的主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所有权利和存在的根底,也即国家灭亡。国家必须通过种种行为去维护自身主权,也即谋求国家利益,只有国家利益最大化才能不断地满足本国公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需要,才能实现民族的繁荣和富强。而国家利益的实现必须以国家主权完整为前提,失去主权的国家,也就失去了维护生存与独立自主权利的能力,失去了维护本国相应利益的能力,也意味着这个国家不再存在。   (二)国家主权意识与“纲要〞课程的内在联系   “纲要〞课是一门历史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讲授内容为国家历史和国家情况。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国家主权就不断被损害,司法独立权、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等等一系列权利的丧失,使中国由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主权的逐渐丧失使中国失去了维护自身权益、保护国民的能力,一百多年间中华儿女受尽了凌辱。同时从另一方面看,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和统一,伟大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地开展了不屈的斗争,最终维护了国家主权的完整统一,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因此,“纲要〞课是渗透主权意识最为适宜的平台,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与其他三门思政课相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蕴涵着大量有关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的内容,大量的历史知识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案例,实施起来更易彰显其教育的生动性、实效性、感染性。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