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基于农耕文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初探.docx
下载文档

ID:1474221

大小:21.61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于 农耕 文化 美术 校本 课程 开发 策略 初探
基于农耕文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初探 张华华 [摘   要]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关注真实生活场景,可将美术课程与农耕文化相结合,以主题式校本课程为载体,选择与农时对应的农事、农作物及民俗活动为课程主题,采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利用校园农场、农耕文化博物馆、乡村民俗文化街等活动空间开展教学活动,呈现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探寻适合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系统性策略,以期实现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整合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农耕文化;主题教学;核心素养;校本课程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3—2023年〕要求“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标准,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1],明确强调了农耕文化的重要地位。美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也提出,美术教材的设计,不仅仅是把美术学习局限于丰富的媒材体验和美术创作表现,更应该注意“把美术内容与文化关联,深入到外乡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层面〞[2]。因此,农村学校将外乡农耕文化和美术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探索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有利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关注现实生活的场域空间及实践活动,也将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开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理论及现实依据 传统农耕文化具有内生性、生活化、权威性和神秘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农耕文化开展也经历着结构性转变,“开放性、产业化、平等化和娱乐化成为农耕文化新的开展逻辑〞[3]。艺术课程旨在进行敏锐的感官训练,开启被理性禁锢的心智,这种开放性和灵活性为现代农耕文化的融入提供了结合点与扩展空间。此外,“要在学生外乡文化背景的根底上去开展美术教学〞[4],从学习行为设计的角度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培养。本研究所选案例为处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接合部的凤栖小学,其既有作为市级美术特色实验学校的学科优势,又有村寨农场、农耕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旅游等校内外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开发策略 1.确定教材内容主题 校本课程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农时农事,利用外乡资源,参考人教版美术教材课程内容,围绕“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设计学习主题,进行了高、中、低三学段的分层设计,如表1所示。 低段“造型·表现〞领域以丰富材质感知体验为主,设计了植物切割、水彩对印、剪纸、蜡油冷凝、针线缝制、竹条编织等活动,还选取当季作物,结合综合学科知识,记录作物生长过程。利用植物天然纹理〔参考人教版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进行色彩搭配和调色练习。“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领域以土家“花花织带〞进行二方连续教学〔参考人教版二年级下“漂亮的花边〞〕。欣赏民间工艺龙凤花烛和织锦,在图像识读过程中了解其文化寓意。“综合·探索〞领域以民间习俗“八月十五偷冬瓜〞和农事活动“打闹〔薅草锣鼓〕〞为主题,结合音乐学科教学,感受民间打击乐器的独特节奏,体会其中积极乐观的精神本质。 中段“造型·表现〞领域以线描和陶艺为主,结合秀山竹编〔参考人教版四年级上“穿编的乐趣〞〕,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进行软陶造型设计。“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领域以十字绣“花袜底〞和“苗绣中的蝴蝶〞〔参考人教版四年级上“对称的美〞〕进行图案变形和对称图形练习,了解紋样来源于自然并被赋予的人文含义。搜集童谣〔如“萤火虫,夜夜融〞“月亮光光、姊妹烧香〞等〕,想象并描绘童谣中的场景,感受不同时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综合·探索〞活动对打糍粑、杀年猪、“赶社〞吃社饭等民俗活动进行调查,了解活动的意义、民俗食品原料及制作过程,结合语文学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相关材料进行记录整理。 高段“造型·表现〞领域以线描和陶艺为主,选取当季农具现场体验,结合科学知识理解其工作原理再进行线描表现。“欣赏·评述〞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相结合,欣赏古今中外描绘丰收和农事活动的画作,体会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情感。识读苗绣和织锦中的纹样,根据纹样适用的物品,如衣物、背带、帽子、云肩、围裙、枕头等,讨论其寓意,渗透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辅相成的设计观念。基于当地对“凤凰〞素材的喜爱,讨论凤纹的主要特征,分析“凤栖〞校徽,尝试设计属于自己的凤纹。“综合·探索〞领域对花灯彩扎工艺和傩戏面具制作进行考察,感受地方戏剧的独特魅力,初步理解传统戏剧在劳动生活中作用的嬗变。 2.教学环境选择 在校园农场进行作物生长观察,在农耕文化博物馆或家里实际操作农具,引导学生理解水车、风车的工作原理,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写生不再停留于外表形象。到西街民俗文化旅游区苗绣工作坊感受苗绣制作工艺,到蜡烛行观察花烛制作过程,并观察民俗用品在婚丧嫁娶、时令节庆等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教学方式设计 在每学期四个活动主题开始之前,由美术教师组织学生明确活动目的、设计活动方式、讨论活动过程。主题任务体验阶段,由家长指导农耕实践、民间艺人演示工艺流程、课外自行参观体验、搜集信息等;主题任务完成阶段,由教师组织学生单独创作、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配合、开展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整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社会性开展。语文、科学、音乐等多学科的融合,也有利于学生灵活调用多学科知识,更全面地解读主题任务。 4.教学成果呈现 主题活动呈现的作品不局限于美术或设计作品,还包括记录册、流程图等综合性作品。将同一主题活动的体验记录、工艺流程、美术作品、工艺设计作品进行归类放置。按农作物、农具、节令食品、农事庆典、农谚童谣、民俗工艺等类别,陈列于美术教室展示空间或农耕文化博物馆内。表演类成果作为文体活动的组成局部进行展示并形成影音资料。 三、问题及改良方向 本例中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实践了在主题活动中进行地域认同、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等“国家认同〞教育[5],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的文化理解和价值观,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树立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程设计方面,创意类主题设置明显缺乏,局限于模仿现有工具,缺乏对新型工具设计的探索尝试;对特色材料的开发利用不够;缺乏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的转变过程分析等。此外,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缺乏,偏爱标准化答案和体验结论,无视个性化体验结果及引導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切入点,错失开展深度学习的契机;教学评价中更关注活动成果的完整性和对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的肯定较少,不利于多元评价标准及长远开展育人目标的落实。 多项研究说明,视觉认知能力的提高与创造力的开展是并驾齐驱的,而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创意人才的有效途径[6]。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应进一步思考:充实创意类课程,加强对外乡易得特色媒材的开发利用;加强“设计改变生活〞理念的渗入,理解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技开展对文化及设计活动的影响;活动过程中对生成性问题存疑并对深度探究的路径和方法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刺激创造力开展,促使深度学习的发生[7];采用多元多角度标准进行活动评价,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同时,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自我教育,使其不断更新观念并完善知识结构,认识到美术课程在现代社会甚至未来社会的价值与力量,成为推动新时期美术教育开展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3—2023年〕[EB/OL].://gov/zhengce/2023-09/26/content_5325534.htm?trs=1. [2]杨力,尹少淳.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3]解胜利,赵晓芳.从传统到现代:农耕文化的嬗变与复兴[J].学习与实践,2023〔2〕:126-132. [4]陈卫和.核心素养与农村美术教育开展[A].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3. [5]李刚,吕立杰.国家认同教育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与设计[J]根底教育,2023〔1〕:62-73. [6]钱初熹.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7]陈怡倩.统整的力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3.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