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1473926

大小:22.02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互联网 金融 大学生 消费 影响 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研究 马彧 吴伟容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作为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到了巨大影响。新的模式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就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消费;网贷 随着科技与互联网行业的开展,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中介功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应运而生。其消费中最常见的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相比于传统金融消费,互联网金融消费对我们有着更大更深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模式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3017万,其年度消费额达3800亿元。而与一般消费群体不同,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着从众性强、接受新鲜事物程度高等特点。互联网金融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容小觑。 〔一〕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 1. 互联网金融改变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互联网金融有六大根本模式,其一就是第三方支付,支付功能的改良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主要表达在网络购物方面。过去互联网金融未兴起时,大学生生活消费多在校园内部或学校附近,消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多数只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近些年互联网的飞速开展,不但变化了人们的支付方式,还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超前消费、符号消费等新的消费理念逐渐出现并为大学生所接受。 2. 互联网金融提升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与之一起壮大的平台经济对大学生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支付功能使得平台经济开展壮大,而平台经济的壮大也使得互联网金融欣欣向荣;互联网平台〔淘宝,京东等〕不断出现的新鲜事物也容易增加大学生为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产生的消费欲望。互联网金融〔支付宝〕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支付方式、更豐富、更高质量的选择,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二〕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据调查,大学生经常用线上支付的比例超过95%。互联网金融占据着大学生消费生活中极高的地位。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极易接受新兴事物,同时易受外界变化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1. 网络消费逐渐超越实体消费 互联网金融支付功能使消费变得便捷,它和互联网平台相辅相成使我们足不出户便可得到日常所需,这对奔波于学习和活动中的大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方面省去了到超市和商场选购的时间,同时购置商品不受地域限制,动动手指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不喜欢在现实中讨价还价的大学生来说,互联网上货比三家,甚至以低于线下很多的价格得到同等产品,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艾瑞网联合超级课程表发布的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经常使用线上支付的人数达样本人数的96.8%,小额支出的食品饮料主要为线下购置,而护肤品等个人用品主要使用线上平台。由此可见,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开展的大背景下,网络消费方式占大学生生活消费比重逐渐增加。 2. 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消费支付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金融的产物——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支付工具,随着消费方式的不断丰富,无论是网购还是线下支付,相比于现金和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根据南京航空大学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使用新型支付方式进行消费的大学生占90%以上,只有极少数局部人使用现金或银行卡进行支付。大学生消费支付方式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开展逐渐变化。 二、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 互联网时代下以校园为土壤萌生出的网贷、校园贷等逐渐盛行,还未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消费大多没有方案,不能合理利用生活费,时常过度消费,出现超支的情况,非理性消费行为屡见不鲜。 〔一〕大学生盲目消费、冲动消费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获得了独立支配金钱的权力,这一变化对于理财观念淡薄、消费观念不成熟的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由此导致的盲目消费、冲动消费的现象极易发生。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支付方式变化引起的消费方式的转变使得网络促销手段极大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果。以“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为例,作为网络消费的年轻一代,在电商平台和商家形形色色的广告宣传以及大力度“优惠〞的诱惑下,辅以极短抢购时间的刺激,大学生往往会因“抢到〞、“赚到〞等心理而购置许多平时不会买甚至根本用不到的亦或超出自身消费能力范围的东西。 〔二〕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 数据显示,大学生超前消费意识强,39.8%的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花呗、京东白条等〕申请过分期。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其还款方便、支付快捷、开通简单等特点相比于平安高额度的信用卡机构更受大学生的青睐。为了满足自身消费欲望,以及受西方超前消费观念影响,局部大学生更愿意接受“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理念。 在分期付款盛行、网络借贷便利的今天,他们沉迷于享受当下,而无视未来需要归还的贷款,过度超前消费直接导致了常见的大学生生活问题。 〔三〕大学生网贷乱象 易观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从用户了解的渠道来看,多是通过线上广告、应用市场、朋友推荐等方式了解贷款产品;〔从这里可以推出主流的消费贷款都是由互联网金融承当〕由图1被调查者年龄分布可知在消费金融中的主导是90后,可见大学生贷款现状不容无视。 大学生作为购置需求大,但资金有限的群体,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及对自身消费能力的理性评估,极易冲动消费,直接导致了资金运转出现问题,而网贷即是大学生高效缓解短期压力的方法之一。然而,很大一局部人由于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或未能认清自身还款能力,导致贷款不能按时归还,为了寻求资金来源,很多大学生误入歧途,新闻上“裸贷〞、“跳楼自杀〞等极端事件层出不穷,毁掉的不仅是大学生自身,更是背后的一个个家庭。 三、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一〕消费规划意识淡薄 大学生初入社会,经验缺乏,其中的大多数对自身消费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又由于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与思想情感未完全定型,极易受外界影响,非理性的消费格外常见。 另一方面,互联网第三方消费付款时,并没有真正的实体货币进行交换,易产生仅有数字减少的幻觉,大学生的消费又缺乏规划,从而导致了无意识的过度消费。 〔二〕符号消费、攀比消费盛行 在校园同龄人占据大多数的环境下,攀比心理、享乐主义极易滋生,受物质的诱惑和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大学生对于商品品牌价值的关注度高于产品功能和本身价值,其中相当一局部出现了消费价值观的错乱,偏执地认为符号即是身份的象征,将个人身份的彰显建立在符号消费之上。符号消费、攀比消费逐渐成为了大学校园中的常见现象。 〔三〕网贷门槛低 根据2023年银监会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标准信用卡业务的通知,银行在向已满18周岁的学生发卡时,须落实具备相应归还能力的第二责任人。而大多数为满足消费欲望而贷款的大学生都是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进行贷款,各項条件又难以满足。相比于银行贷款,网贷的条件宽松很多,无需担保,只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等证件,通过几步简单的手续,就可快速得到资金,网贷的出现可谓是“救命稻草〞。 四、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消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对于还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父母提供的生活费根本上是他们的全部生活支出来源,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和自身承受能力,理性消费尤为重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防止盲从,理性消费〞是当代大学生应该遵循的消费原那么。 〔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大多数大学生处于具有成年人消费欲望但不具备成年人赚钱能力的为难境地,所以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向大学生传达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学生们明白投资自己而不是奢靡消费的重要性。 〔三〕完善大学生征信系统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开展,信息共享已成为有力保障的手段。目前,大学生征信系统并不完善,信息孤岛仍然存在。完善大学生征信系统,建立以央行为主导,各借贷平台参与的征信系统,同时健全违约惩罚机制。能够标准网贷平台的合理运转,不但降低了贷款机构的风险,还约束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五、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影响着大学生消费的方方面面,新的消费模式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占据更重要的地位。然而,不完善的体系和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风险,要解决其消极影响,就要从大学生自身和有关部门的监管入手,共同创造和谐的互联网金融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8-08. [2]艾瑞,超级课程表.2023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EB/OL].艾瑞网,2023. [3]张楷文,陈迪哲,刘嘉欣.浅析新型支付方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时代金融,2023〔20〕 [4]易观,融之家.2023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专题分析[EB/OL].2023-12-30. [5]王勇.当代大学生的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23〔03〕. [6]王旭东.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集体经济,2023〔25〕. x基金工程:本论文得到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方案工程“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影响研究〞资助。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