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华帝国衰落的文化根源及其启示.docx
下载文档

ID:1473495

大小:21.09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帝国 衰落 文化 根源 及其 启示
中华帝国衰落的文化根源及其启示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华帝国的衰落在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之时,就已经注定了衰败的结局。至于什么时候衰落以及什么历史机遇促使其衰落,这仅仅是一个历史际遇问题。从这一角度来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也许能够找到更加深刻的答案。 (关键词)中华帝国衰落;文化根源;等级文化;平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23)03-0104-08 读书2023年第3期发表康子兴英国文化与帝国的衰落一文,从“好古保守的文化传统〞角度解读“漫不经心地政府并殖民了半个地球〞的英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读完此文,最大的收获不是其内容,也不是其结论,而是其看待问题的视角,即从文化角度审视帝国衰落,从中找出帝国衰落的文化根源。这一视角是如此具有启发性,以至于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思考:英帝国的衰落有其文化原因,那么,曾经辉煌并引领世界文明的中华帝国,她的衰落的文化根源是什么呢?答复这一问题,对于正在努力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来说,具有十分弘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华帝国衰落原因的已有分析 一般认为,中华帝国的衰落始自于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这种说法是明显的,因而具有近乎不言自明的说服力的。基于这种说法而进行的学术论述,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居于学术的主流。 然而,从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角度看,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毕竟是“奇异的悲歌〞(马克思语)产生的外因。单单研究外因,即使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很明显是残缺的,既不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也不具有内生性的、令人振聋发聩的逻辑力量。其结果带来的是不注重内省图强,而偏重于造势而为。因此,如何从中华帝国内部探讨其衰落的根源,是一种更具眼光的理性思考。 深入中华帝国内部,对其衰落根源进行解答的研究,总体上不是很多。但但凡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共鸣与反响。这说明真正有用的研究往往与民众的认知需求是相通的。 在这类的研究中,以我目前的学力所及,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两部,一部是黄良宇的万历十五年,一部是学习时报编辑部编写的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这两部著作,一从明朝“无关紧要的一五八七年〞入手,一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到达极致〞的“康乾盛世〞入手,通过“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比照以及由“繁华到凋敝〞、由“落日的辉煌到长夜无歌〞的反差,展开论述,得出令人警醒的结论,让人读罢荡气回肠、掩卷三思。 黄良宇所著万历十五年,从构思到写作完成历时7年。作者在广泛收集明朝历史资料的根底上,以史为据、条分缕析明帝国衰落的内部根源。在该书中文版自序中,作者指出:“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1)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重点考察的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中华帝国,这与那些认为中华帝国的衰落始自于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的观点,显然是不同的。 作者选择万历十五年作为时间切入点,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万历十五年明帝国的考察,开掘出中华帝国衰落的内部原因。通过考察,作者认为明帝国内部问题重重,产生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2)而明朝衰落的根本原因那么在于:“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平安。这种情形,在世界史中实属罕见,在中国历史中也以明代为甚……这种维护落后的农业经济、不愿开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3)在书的末尾,作者在以是时间为主线分别对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进行分章记述后,最终回归到本书主题和立意上来:“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有无法固定的原那么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那么其社会开展的速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外表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开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专制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开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那么身败兼名裂。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4) 这一结论,至今读起来让人有一种无奈感,然而从真真切切历史史实中得出的结论,更加明证了“莫道英雄造时势,乃是时势造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与万历十五年相比,落日的辉煌那么把对中华帝国衰落进行全方位考察的时间点推迟到一二百年后的十七八世纪。文章开篇名义为“对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作了历史的反思,这对我们学会敏锐地洞察和把握当今世界大势,不无借鉴意义〞。(5)可以看出,文章是从以史为鉴的角度,着重强调世界眼光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开展的重要性。文章认为:“康雍乾三代君主,英明有为,但是面对世界范围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却茫然无知,毫无准备,甚至采取错误的对策,把门关上,最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6)该结论看起来是把“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的原因,归结为闭关锁国、没有跟上历史潮流这一外因,但是在“一潭死水〞局部,作者却着重从内因上进行了阐释,指出产生这一外因的内在根源。 作者指出:“与西欧国家不遗余力地保护工商业开展的做法相反,清王朝对工商业控制、压抑、打击,把工商业视为‘末业’,认为兴商既不合祖宗成法,也对国家无利。〞(7)不合祖宗成法以及对国家无利的判断,都来自于儒家思想内蕴的价值标准。在儒家思想价值体系的影响下,清政府不仅对工商业打压,而且在科学技术上,“终清一朝,弥漫着轻视和蔑视科技之风,把科技知识视为‘形而下’,把创造创造称为‘奇技淫巧’〞;在对外关系上,“政策的着眼点是怀柔远人,外夷归附,宣扬恩德以保持国内秩序的稳定〞,“既不考虑交往的平等性,……也不考虑经济利益,用朝贡代替国际贸易〞;在政治制度上,拒绝改革,“当殴美国家纷纷走上实行民主政体的道路,消除专制制度的时候,康乾盛世的三位帝王却在一步步收紧权力之网上的纲绳,把封建皇权推上空前集权的颠峰〞;最后,作者的论述归结到文化根源上,“当人类由传统走向现代,最需要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主导中国未来的传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体系,却如一潭死水般的寂静。在这种‘寂静’中,中国不可能不成为时代的落伍者〞。(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