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探析川东地区传统场镇主要类型特征.doc
下载文档

ID:1467183

大小:11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探析 川东 地区 传统 主要 类型 特征
探析川东地区传统场镇主要类型特征探析川东地区传统场镇主要类型特征 摘 要:本文研究川东地区传统场镇的历史沿革,选址原则与主要类型,以期达到系统科学的认知。文中侧重探讨川东地区传统场镇空间形态,以此揭示川东地区传统场镇形成的自然与社会因素。关键词:传统场镇;选址原则;空间类型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2-0287-01 一、川东传统场镇历史沿革 川东山川锦秀,物华天宝。几千年历史文化,遗留了丰富的人文艺术与建筑古迹。自明末清初以来,各省移民迁徙汇聚至此,为巴蜀文化注入了移民色彩。生长在这方热土的人们,博大包容、开拓进取的精神,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场镇。西周时期,颁布我国第一个城镇规划制度“营国制度”。“城”作为政治中心,“廓”作为经济中心,两者相辅相成、不断扩大,使得城廓两者形体整合为一,功能兼备。到了秦、战国时期,中原文化的不断渗透,使得川东场镇沾染中原文化色彩。蜀汉、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经济凋敝导致城镇败落与毁灭。到隋唐五代,出现城镇建设高峰,形成“草市”和专业性、季节性、经常性“市场”,形成川东场镇最初的形式之一。自元至清朝,受社会政权更迭、战乱的影响,巴蜀场镇依次经历了颓败苍凉、染上移民色彩、湖广填四川三个阶段,最终呈现杂而有序的特点。二、川东地区传统场镇选址原则 川东,四川东部地区的简称。清代置川东道,包括重庆府、夔州府、绥定府等。范围大致有今四川万源、达县、渠县、武胜、大足、荣昌、江津等市县以东地区。1川东场镇博大丰富、空间形态各具特色,至今遗留场镇五千多个。川东地区自然与社会因素对人们聚居和场地选址起到重要的作用。传统场镇选址主要受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地域文化三方面影响,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军事要塞原则、商贸码头原则和风水文化原则。三、川东地区传统场镇主要类型特征 川东地区场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以成都为代表的“平原式”,空间形态规则较方正,道路如棋盘式发展;(2)以重庆为代表的“山地式”,空间形态随地形展开,道路沿山体等高线分布。笔者以空间形态角度,将场镇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一)遮阳避雨型廊坊式“廊”为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坊”,市街村里的通称。由于川东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季差大;暖季多、霜冻少;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廊坊式建筑适应川东地区细雨绵绵、夏天酷暑难耐、潮湿的气候特点,应用十分普遍,如涪陵大顺场。(二)通风排湿型内街式 在川东民居建筑中,为达到通风与排湿的效果,采用一种建筑式样:院落天井上空加设一个高出屋檐的顶盖,称“过街楼”。这种建筑民居的手法扩展到整个场镇,将街道两侧互不相连的房屋连成整体,街道空间形态为“内街式”。如重庆中山古镇,当地居民在 3 至 5 米宽的街道上空,用木架将两边屋檐或高或低的连成一片,形成浑然一体的“过街楼”,达到“晴不漏光,雨不湿鞋”的效果。(三)依山就势型爬山式 川东地区多山地少缓坡,当地居民尤为珍视平整地块,并称之为“坪”“坝”。爬山式场镇布局特点是场镇主街垂直于等高线沿石梯而上,由主街道派生若干支巷,或拾级而上或颔首而下,高低错落有致。重庆磁器口场镇便是最为典型的爬山式场镇。(四)遍满山岗型包山式 受地形因素影响,衍生出另一种与爬山式场镇相区别的“包山式”场镇。场镇空间被一个山岗全部包围,主街沿山脊从山脚向上发展至山顶,再由上向下至另一山脚,改变了原有山脊轮廓线。假如借此空间布局形式为一个单元进行组合,便形成较大型的包山式场镇。民间流传的谚语说,“麻石场上下泼雨,条条河沟都有水”,通江麻石场镇选址在山脊上,两侧店铺民居沿山脊而建,左右有若干支巷与主街道相连,以疏散公共区域的人流。(五)西学东渐型骑楼式 骑楼,是南方一种街楼建筑。因南方多雨,为此将街楼下面,建造为可供人通行的廊柱式建筑。上面之楼,骑跨建造于廊柱式建筑之上,故名骑楼。骑楼形式常见于广东、福建两省炎热多雨地带。大竹清河场是川中爱国将领范绍增从上海吸收西方建筑的骑楼式样,结合场地特点进行改造的骑楼式场镇。场镇建筑采用中西式砖木结构,街道两侧各有 2.25 米宽通廊和 108 根仿希腊式砖砌圆形廊柱,二层有木栏和木窗。四、结语 川东地区传统场镇在各历史时期经历几番兴衰,自明末清初以来,多省移民汇聚于此。经过三百年的相互交融,场镇空间呈现繁荣兴盛、兼容并蓄的独特风格。综上分析,川东地区传统场镇的生成一方面受到政治軍事、经济贸易和地域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场镇空间形态还考虑本地域的光照、气候、地形、水文、通风等自然因素。随着政治决策,社会发展,人口构成变化以及突发性自然灾害,传统场镇发展也会受到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参考文献:1赵万民.龚滩古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