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也说
环县
道情
也说环县道情皮影
韩琳 巩立平
环县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之处,自古属于边关地区。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孕育了道情皮影这一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剧种。
环县道情皮影戏源起于何时无准确记载,据传明末清初已盛行。清同治、光绪年间,环县皮影大师解长春在跟父学艺中,深入研究皮影艺术,在影人制作、表演技巧、器乐演奏方面做了大胆革新,把皮影和道情结合起来,经过他与四大弟子敬乃梁、杜民华、韩德芳、魏国诚的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集戏曲、民歌、雕刻、绘画、表演、音乐多种艺术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
自古以来,环县道情皮影戏是地区民间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到农闲皮影艺人就开始活动,他们赶着一条驮着戏箱的毛驴,爬山涉水,走乡串户,为老百姓演唱道情皮影戏,人民习惯称它为“一驴驮〞
近年来,随着社会开展和农村道路畅通,皮影戏班由“一驴驮〞改观为“一车拉〞。一辆皮卡车或三轮车,既拉艺人,又拉道具。
一个戏班有两个大木箱,一个装影件,一个装乐器,戏亮子不装箱。演职人员一般为五、六人组成,有重大演出,两个班子合二为一,八到十人不等。
影件包括影人、鬼怪、动物、轿车、大殿、民宅、桌椅、兵器、花卉、道具等。一个戏箱约有桩桩(影人身子)60到100件,有梢梢(影人头)200件左右,1个桩桩配3个梢梢,有些角色只换梢梢不换桩桩。桌椅(又称坐堂)有龙座、帅座、官座、书座、绣座、石座、贫座,一般7套以上。角子有宫角子、堂角子、贼角子、番角子、马角子、旗角子、宫娥彩女、皇帝侍卫、仪仗及带刀护卫等,一般4套以上,每套角子由4个相同身子不同脸谱的影人组成;
水兵、神怪等数件;
马錾4套以上(马錾即马与人连在一起),龙、虎、云朵、神架及花卉数片。个别戏箱还有大景片,如金殿、帅帐(也称牛皮宝帐)、绣阁、府衙、茅庵、莲台、庙宇、流水、象车、驴拉轿车、地狱数件。所有影件构思奇妙,设计独特,想象丰富,造型逼真。尤其是神怪类造型十分夸张抽象,精美绝伦。
乐器包括四弦(自制乐器,形似二胡,有四根弦,内弦、外弦各两根)、二胡、中胡,笛子、笛呐、唢呐、长号,干鼓、战鼓、堂鼓、渔鼓(自制乐器,用一直径10厘米、长80厘米的竹筒,一头幔上羊肚油皮)、简板(自制乐器,用两根宽约5厘米、长80到100厘米竹片做成,一只手操作,上下敲击发声)、甩梆子(自制乐器,做一个和尚敲击的钵鱼,在两根直径2.5厘米、长15厘米的木棒上拴两只铜铃铛,敲击铃铛,木棒击钵鱼发声)、钩锣、钐子、小锣、钗等。这些器乐非常独特,全国独一无二。演奏时文武乐、上下音配合得当,旋律优美,柔和动听,令人回味无穷。
自制戏亮子。传统用白散纸或宣纸糊成,一般为长200厘米、宽110厘米或长240厘米、宽130厘米。现改用白确实良布料制作,方便耐用。四边用4根木条做铆固定。用时安装成型,不用折叠打捆。
演职人员根本为男性,为前台(挑线、演唱)、司鼓(干鼓、战鼓、简板、渔鼓)、三吹(笛呐、唢呐、笛子、小号)、四弦(兼吹号)、二手(大锣、钩锣、钐子、甩梆、小锣、钗等)。
皮影戏开演,前台主唱,唱腔、道白、表演一身兼,生、旦、净、末、丑以及各种动物腔调一人吼,堪称一绝。其他演奏人员帮腔,俗称“嘛簧〞。
道情音乐分为两大调式,即花音、伤音(又称苦音);
四大板路,即花音快板,花音慢板,伤音快板,伤音慢板(又称苦音快板,苦音慢板),还有过门、曲牌、小调和特殊唱段。
演出多在农家窑洞,一张桌子摆上亮子就是舞台,称“窑洞皮影。也有在房角或露天演唱的。剧目多达100多本,以传统剧目为主,也有小品、折戏、神戏、现代戏。传统剧目主要有蛟龙驹忠义图六合图九华山刘全进瓜征北塔苦节图白狗卷玉山聚将雷峰塔游龟山竹林会青石岭土台救主等,折子戏有王歧怕老婆度林英刘鬼熬活烟鬼显魂等。其内容多为宫庭争斗、征战平叛、爱情生活、神话传说、喜剧小品等。不识字的老艺人唱“吃本戏〞,即把师父传授剧中情节里的唱词、道白一字不漏全记在心里,演唱不用剧本。识字的艺人看着剧本唱,称“盯本戏〞。但无论如何,艺人须熟记剧情及场次变化,心里装着全本戏才能坐前台。
皮影制作一般选用年龄较小的黄牛皮。處理牛皮时先用水浸泡几日,将牛皮拉开、绷展,用一个特制的半圆形铁铲,将毛及肉俎铲净,直至皮子发亮、透明、无杂质,待皮子9成干即可使用。后将做皮影线谱(即样子)用针划到牛皮上刻凿。刻制主要手法有两种:一是刻。手持刻刀刻出线条;
一是凿,根据图案要求,制作大小形状不同的凿刀,有半圆形、三角形、直刀等。制作时根据图案特点,有规律的花纹就凿,无规那么花纹就刻。制作过程为刮皮、过图、刻凿、出水、着色、上胶、打磨、组合。皮影制作是一门精湛艺术,没有五年以上的刻苦学习是无法熟练掌握的。
环县皮影根植于大山深处,在孕育、诞生、流传和开展过程中,经过多代艺人的不断切磋、改良和创新,逐渐成为甘肃乃至中华民族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民间艺术极为重视,环县道情皮影戏倍受关心。1953年,道情皮影艺人史学杰、敬廷玺、曹彦清、赵连孝、赵建基5人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接见。1956年,史学杰、敬廷玺、梁铎春、赵建基、赵连孝、马占川6人应邀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文艺调演大会。1959年,甘肃省文化厅根据道情音乐,创作了大型古装道情戏枫洛池,参加国庆10周年全国戏剧会演,获得成功,被甘肃省政府正式定名“陇剧〞,成为代表甘肃省的地方剧种。1960年1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以环县道情皮影为根底创立“陇剧〞,成为甘肃地方剧种,填补了甘肃戏曲艺术的空白。
改革开放以来,环县道情皮影戏得到了大开展,目前有40多个皮影班、300多名皮影艺人常年活动于陕甘宁周边,名气越来越大。1987年,为庆祝中意建交15周年,应意大利意中友协邀请,由皮影艺人史呈林、谢正礼、慕建荣、郑九荣、耿怀玉、梁维君组成的“中国·民间皮影艺术团〞赴意大利访问演出,先后在罗马、威尼斯、米兰等13个城市演出24场,受到国外友人的高度赞誉,被誉为“来自东方魔术般的艺术〞。199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在环县拍摄了以皮影戏为题材的电影何班主和他的情人,在全国上映。2002年“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期间,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环县为“中国皮影之乡〞。同年8月,环县举办了“中国·环县皮影艺术节〞,习仲勋同志为环县皮影工艺品题字,原北大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为节会题名。同年10月,应中央美院邀请,皮影艺人史呈林、谢正礼、敬登岐、张建银、刘富杰、薛迎芳、王彦举、谢文成组成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团参加了全国首届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大、清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播送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院等8所高等院校演出。2003年9月,皮影艺人谢正礼、刘爱邦、薛迎芳、谢文成、张建设、刘富杰、尚秀文、敬登岐等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金狮奖〞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大赛,获铜奖。2003年10月,文化部将环县道情皮影列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工程十个试点之一。2004年元月,皮影艺人史呈林随甘肃展团赴澳门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西北民俗展演活动。2022年5月20日。环县道情皮影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三年来,皮影戏班先后赴加拿大、俄罗斯、埃及进行了交流展演,受到了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