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三个自信合集.docx
下载文档

ID:1465465

大小:25.94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三个 自信
三个自信[合集]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开展历程 文学与新闻学院 传播学 陶兰 2023302023202318:二十世纪初期是中国饱受凌辱的时期,也是中国爱国人士不断为解救祖国寻找出路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人尝试西方资本主义,有人试图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有人也试图走民主社会道路,可是这些方法都一一失败了。而自从中国共产党从俄国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中国人民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就发生了变化,并最终在随后的不断斗争中解救了中国。自那以后,中国的开展改革以及崛起的道路就一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开展历程。在整整一个世纪里,马克思主义不仅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形态,而且也作为指导社会变革的思想旗帜,深深影响着中国。而中国共产党9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探索、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历史。本文试图简单重现历史,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开展历程。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历程,中国化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裂变。经济上,封建经济根底逐渐瓦解成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历史上那种大一统的集权专制统治受到资本主义各国争相分割中国实力范围的挑战;思想文化上,历史悠久、独成一脉并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西风东渐而呈式微的态势。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国情状况的恶化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开始了新的生存奋斗。然而“共和其名,专制其实〞的现象是人们逐渐认识到革命风暴过后,中国社会不仅没有让人感觉到气象一新,反而迷茫在更加混乱的遭遇之中。一大批革命者、思想家痛苦地认识到,衰落的中国并没有因为帝制的推翻而获得新生,革命的使命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社会的变革还需要另辟蹊径。 一、马克思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1915年,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一场带有启蒙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中国掀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开辟人类社会新纪元的历史价值,促成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救过救民道路的视线转移。对于十月革命,李大钊凭借其灵敏的政治洞察力作出了深刻评论。1918年7月他发表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称“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表露对十月革命胜利的欣喜心声。此后其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代表着李大钊在当时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到达了较高的水平。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也在十月革命的触动下,从原先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开始,一批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了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在各地纷纷建立组织的根底上,1921年7月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为标志,正式完成建党的工作。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着有限的条件,力求从星散零碎的资料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在一些主要内容上取得了比较准确的认识:第一,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阶级属性;第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着完整体系的科学额思想;第三,强调阶级斗争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核心地位;第四,阐述了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根底的关系;第五,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当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理解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从总的特点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乏:第一,中国共产党初建时期,更多地注重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自身的理论研究缺乏组织性和方案性;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较大程度上停留于介绍宣传的面上工作,理论消化不够;第三,从理论上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还比较欠缺。另外,思想理论上对苏联的依赖性比较严重。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被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开始。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对自身错误进行反省和纠正的阶段。此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新领导层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并由此在党内开始了一次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的思想教育运动。这场运动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开始,到后来的延安整风运动,持续了七八年之久,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念在全党牢固树立起来的重大收获。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表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获得的一次巨大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从1921年7月到1927年7月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围绕革命实践突出的问题所进行的探索,提供了孕育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土壤。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到三十年代初期党的领导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直接搬用马克思主义的书本理论和苏维埃模式来设计中国革命,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这个时期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和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开展起来。 随后毛泽东领导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正确地提出了革命任务,在其间他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这些文章中形成的一些看法和提出的一些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那么到达了成熟。毛泽东的理论创作在抗日战争时期进入了巅峰阶段,如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中阐述的思想都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确实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新精神的集中表达。毛泽东思想成为继马克思主义之后知道中国革命的又一面思想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实践马克思主义而创造出来的珍贵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结晶。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探索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处于领导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就必然要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意识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大力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并在制度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 而中国这样一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底上,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来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制度改变,这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重大历史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人创造性地开辟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从1956年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因为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全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兴旺的社会根底之上的。所以,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异常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规律,这就需要艰苦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在苏联经验的根底上并思考了苏联模式的弊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了初步的却是富有成果的探索。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上都提出了积极的思想,对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期,中共领导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经历了经济大跃进的挫折,行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造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惨剧,严重阻滞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开展。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邓小平理论作为第二次飞跃,有其时代条件、实践根据和历史必然。首先,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开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与开展起来的。其次,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开展起来的。最后,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根底上逐步形成和开展起来的。从历史开展的观点来看,恢复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创新前奏和必要思想前提。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中坚持邓小平理论,是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奉献。 五、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开展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开展集中表达在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开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开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开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开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22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开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开展〞,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区域开展、统筹经济社会开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统筹国内开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开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开展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开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到达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到达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阔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和付出代价后做出的正确抉择,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理论根底,是引领我们立党兴国的“老祖宗〞。马克思主义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以我们坚信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团结一致,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断奋斗。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表达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表达了理论与实际的统 一、坚持与开展的统一,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七、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处理了认识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指导意义与中国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辩证关系,其根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到达了完美的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为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将以不断的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